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句十例     
在我们的报刊中,经常出现一些病句。所谓病句,就是不通顺的句子。产生病句的原因主要是语法、逻辑错误,也有词语、修辞错误的。这里,选了五类十例,并加修改。一,动宾配搭不当 (1)“看了很受鼓舞和教益。”——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文汇报第四版文章:《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电影《庐山恋》在香港首映时,香港《大公报》的电影广告,用“坐游庐山,此其时矣!”作题,吸引力很大。这使我们联想到广告标题的作用。俗话说:“读书先看皮,读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你把广告设计得再好,若没有动人的标题,怎么能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4.
《工人日报》1998年2月8日,星期刊一版“生活一隅”栏目中一篇题为《刘家义务修伞四十年十万》的消息,其标题令人费解。《刘》作为一篇消息的标题,其中“四十年十万”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看其内容才知:“在赣中永丰县城恩江镇,年逾七旬的刘崇信、胡莲英夫妇近40年来义务修伞十多万柄,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但在标题中用“四十年十万”又怎能让读者明白呢?况且此标题从语法上分析也不通顺。因此,笔者认为《刘》不能做标题,不妨改为《刘家义务修伞》更为简炼,或改为《刘某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标题这只“眼睛”来传神。“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三月十二日某报有这样一则标题:《印共在喀拉拉邦立法会议选举中获胜》,副标题是《选民痛恨国大党政府唾弃丹吉叛徒集团》。这个副标题容易误解为:“选民痛恨”的是“国大党政府唾弃丹吉叛徒集团”。这就是个原则错误了。而另一个报纸则清清楚楚地这样写着:《选民痛恨国大党政府,唾弃叛徒丹吉集团》,只加了一个逗号,却使读者一清二楚,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7.
标题就是新闻之“眼”.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对于标题,我永远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做到标题不出彩,稿件不出手.正因如此,作为一名在新闻战线上耕耘了14年的通讯员,笔者每年发稿200余篇,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莱芜日报》的上稿率达到90%以上.如何制作推陈出新、画龙点睛的新闻标题呢?笔者结合在基层新闻实践中逐步摸索学习和掌握的方法,谈谈基层通讯员制作新闻标题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标题与报纸,正如眼睛与人一样。标题不好,会使报纸产生“斜眼”、“呆眼”、“盲眼”。对读者来说,常是“看报先看题”。标题是“导读者”。象《生产“共和国第一”的土地》、《东北新添“三大怪”》、《乡镇企业了不起工资袋一年  相似文献   

9.
赵国妮 《青年记者》2010,(12):54-55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题的定义为:“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简单语句。”这也是我最初对标题的认识,后来从事编辑工作才渐渐清楚,这只是最基本的。《知音》杂志副总编雷一大在接受采访时说:“文章的标题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甚至是一本书留给读者的一个决定性‘印象’。读者选择报刊书籍,通常是‘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新闻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标题。“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那么,何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题,“额也”;目,“眼睛”。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是用以揭示新闻要义的最简短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好题一半文”。读者拿到报纸,首先是“扫瞄”各版的标题,要看什么,先看什么,首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报纸给予每个读者的“第一印象”。常有这样的事,某些报道内容本不错,但由于标题处理的不好,而使读者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2.
读书看报,我有个习惯:先看标题,并把好标题抄在小本本上,细细玩味。最近,随便翻翻我的“标题本”,从《扬子晚报》上抄下的标题最多,这些标题都很有特色。有的标题新颖、独特,引人注目。如《吃回头草的好马》、《她配了一把通向监狱的钥匙》》、《夜半蛙唱起风波》。有的标题幽默诙谐,意味深长,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如  相似文献   

13.
一家省辖市日报,去年3月在一篇关于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的报道中,竟冠以这样的标题:《深造吧,给你钱!》读后令人为之愕然。同年9月,在一家县报上,有一篇关于纠正滥发奖金的报道,却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奖金刺激》。看了这则标题的后半句,不免使人想起“文革”中“不要物质刺激”的论调。两个例子,一个表现:看风向,随大流;忽“左”忽右,东倒西歪,这是某些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4.
《铜陵有色一冶推出“领导忌语”》,是新华社合肥8月19日的一条电讯稿,载于8月20《长江日报》第三版。这也许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消息,可我却一连看了好几遍.觉得它颇具特色:篇幅短小、表达活泼、内容清新。这条消息全文300多字,可谓短矣。然而,通篇却活泼生动,极富可读性。标题新颖活泼引题《恶语伤人六月寒》,引用古谚,揭示本消息与使用口语有关。《铜陵有色一冶推出》,起陈述作用。正题“领导忌语”四字,使用小  相似文献   

15.
蒋肖斌 《青年记者》2017,(22):35-36
谈到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先看一个标题:《“小皇帝”王俊凯的新年愿望……高考顺利啊!》,这是2016年年末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文化版面的一篇稿件,标题出自一名退休返聘的老编辑之手,但又是省略号又是叹号,搬上微信公众号直接就能用.老编辑起完这个标题,还特地叮嘱夜班编辑,千万别把这些标点改了,“都是情绪啊”.  相似文献   

16.
书有名,文有题。书名暂且勿谈,只来说说标题。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新闻的广告”。读者阅读报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标题,即人们常说的“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制作得是否新颖引人,直接影响读者的兴致。特别是在报刊如林,竞争日烈的今天,可以说报纸之间的竞争,标题制作的好坏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标题之于新闻,等于眼睛之于人。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一则好标题,犹如一块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令人爱不释手,相反,若标题平庸乏味,读者就不想看,好新闻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见制作好标题是多么的重要!画龙点睛,新闻的眼睛如何点呢?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看到大量好的标题。这些标题,归纳其制作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种。一、设喻借代,形象深刻。此法有比喻式标题和借代式标题两种。比喻式标题,例如《大老齐成了“香饽  相似文献   

18.
尽管杂文标题种类繁多,但留给读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是那些精确、醒目、形象、凝练的标题.统观那些比较精采的杂文标题,恐怕都是作者讲究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举几种常用的效果又比较好的标题修辞方法. 一、排比.这里说的“排比”,是指包涵内容毫不相关,或密切相关,或互相排斥的词语并列在一起,以达到尽情状物、论辩说理的目的. 内容毫不相关的“排比”,如标题:《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它》(作者:宋振庭,载《人民日报》1987年5月14日副刊).连作者自己写完题目先笑了,因为这很象《论足球和馒头的关系》一类的相声.马尾巴,是指的在江青自封“旗手”的时代,电影上有过的“马尾巴的功能”的笑话,蜘蛛,是指同样的岁月里,某医科大学一位老教授为  相似文献   

19.
通讯     
对两类文章标题在排版算处理上的一点意见 ——兼谈冒号(:)在标题中的使用 《编辑学报》1993年第4期发表了我的一篇拙作《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在这期刊物的编排上却发现存在着一个需要更正的失当之处。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拙作文题为《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一个题中带有冒号的单标题。《编辑学报》在目次页与卷终索引、总目录上都是这样排的,但在正文页,该文题却被排成了 “提高语文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样的形式,且破折号后面的文字又是用小号字排的,这样,从形式上看,这个标题就成了一个含有正副标题的复合标题。再看这期其它文章,发现有类似情况的还不止我这一篇,如《优化与序化: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灵魂》,《科技期刊编辑的特殊贡献:著书立说》两篇的文题在排版时也作了同样的处理。与此有联系,而处理形式相反的也有一篇: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三昧》编辑部:近读《新闻三昧》一九九五年第三期,发现差错较多,似有不忍卒读之感。翻开首页,《卷首语》中便有三处错误,“俗知说”应为“俗话说”;“帮且”应为“帮助”;“折台”应为“拆台”。第24页《企业报动态》头条标题中“编较”应为“编校”。第32页标题“《海五》创刊号”应为“《海王》创刊号”。在此文的其他行文中还有不少错谬之处.不一一列举。《新闻三昧》一直是我们企业报人员学习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