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2016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4周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1000万个,每天用户访问次数超过30亿.①微信阅读成为移动端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当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制、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其定位策略和文本表达关注不够.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分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基本定位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微信作为新的社交媒体,目前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而作为微信推出的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自2012年8月诞生以来,其发展之迅速、火爆令人吃惊.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相比2015年增长46.2%,预计在2017年将增长到1415万个.  相似文献   

3.
杨晓旭 《青年记者》2017,(11):16-17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自媒体微信的兴起,为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数超过9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2016年末,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诸如“小孩发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会致死”“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洗衣液的荧光增白剂会致癌”等谣言通过微信这种媒介肆意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健康类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动机和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4.
葛明驷 《青年记者》2016,(18):72-73
2015年是微信的爆发之年.微信能够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成了移动通信领域的超级APP,拥有内容、链接、服务、转化完整的产业链生态.而作为微信重要的自媒体应用,微信公众号除了拥有巨量的用户基数外,还具备独特的媒体属性:一对多、高到达率、高互动性、富媒体内容形式等,受到个人、媒体、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机构和团体的青睐.①据新媒体指数(http://www.gsdata.cn)官方统计,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超过1000万个,且每天以1.5万个的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李燕群 《青年记者》2017,(24):39-40
微信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伟大构想,使当今社会成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大大简化了人们接触信息的路径,微信便在这个节点上萌芽,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截至2016年9月,微信用户达7.68亿.①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媒体功能,使微信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些年轻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更旺盛.为满足用户扩展视野等各方面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也在不断壮大,据微信官方消息,微信公众号数量在2016年2月就已超过1000万.②其中,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迁移,还有政府机关、企业和自媒体人的入驻.  相似文献   

6.
张孟迪 《青年记者》2016,(24):38-39
2016年,腾讯公司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指出,超过9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6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每天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占36%.另外,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万个,公众号日提交群发信息超70万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受众群体特殊、传播内容独特等特点,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追捧.各高校团委纷纷建立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平台,推送信息提供服务,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本文对“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服务用户、贴近用户的新媒体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推送的稿件传播效果如何,可以用量化的数据进行直观评价.这些数据包括有多少人点击阅读,又有多少人转发、收藏、评论等.这与评价报纸稿件传播效果存在较大区别.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图文内容,每条页面底部显示有阅读人数和点赞人数两个数据指标.其中,阅读人数如果超过10万人,无论超过多少,页面上显示的数据均为“10万+”.如今,“10万+”成了评价微信公众号内容传播效果最为显性的标准.阅读量“10万+”的微信内容有什么特点?为何会被用户大量分享转发?如何才能生产更多的阅读量“10万+”内容?本文以长江日报为例,对城市党报阅读量“10万+”的微信内容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翻船体”漫画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爆红.这则漫画由喃东尼发表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由于漫画可爱的造型与逗趣的对话内容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纷纷转发之余,更有各大自媒体账号进行营销改编,演绎出上千个版本.但是这些内容大多没有署名,没有出处,阅读量却高达10万+.作者透露,真正经过本人授权并愿意为原创付费的不足10人.2016年4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就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答记者问.针对记者以“翻船体”为例提问“在公众号、朋友圈比较发达的当下,治理网络侵权方面会有什么新的思路”时,阎晓宏指出,自媒体的崛起给版权保护形成了巨大冲击,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研究并出台相关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要及时研究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以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未人来人会都怎有样麦克风”,传统媒体的?这样的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传统媒体工作者的思考和讨论。对于担负着为报社立言发声任务的时评版,似乎更应感到焦虑。因为随着微博和微信的诞生,过去传播渠道的垄断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人们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越来越多的人也通过微博或微信平台成为内容生产的源头,就像“自媒体宣言”中说的:当你的微博粉丝超过100个,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个,就是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个,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就是一家电视台;超过1000万个,就是一家省级卫视;超过1亿个,那你就是CCTV。倘若这样的自媒体时代真的到来,无疑将摧毁传统媒体优越性的存在基础和舆论引导的渠道优势。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将面临权威性丧失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视频自媒体"Papi酱"频上头条,获得了1200万人民币投资、估值三个亿以及4月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新媒体的第一次广告拍卖会",这给众多内容创业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媒体将2015年誉为"自媒体元年",那么2016年将可能成为"内容创业元年",内容创业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相似文献   

11.
刘利樱 《青年记者》2016,(32):77-78
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总量超过了1000万,用户数也已超过7亿.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3月,微信正式邀请一批公众号参与"赞赏"功能的内测.与符号点赞不同,"赞赏"也被称为"物质性点赞",即用户自愿为公众号的内容付费,金额从1~256元不等.在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当下",赞赏制"是提高用户参与、加强与用户互动,从数量型"涨粉"转变为强调粉丝对内容的认可度的重要手段,无疑属于粉丝经济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制造者与传播者。以六神磊磊读金庸、衣锦夜行的燕公子、深夜发媸等为代表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庞大,阅读量轻松过百万,并有众多广告商抛来"橄榄枝",成为自媒体创业典范。本文以热门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为例,分析自媒体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幸晖晖 《青年记者》2016,(29):92-93
“我要出书,你来赞赏!”赞赏社交出版平台于2015年初上线,上线不久就获得了IDG的900万元人民币投资.社交出版是将互联网社交引入出版流程,以读者为中心,达成出版内容共同创作的新型出版模式. 社交出版的现状与特点 赞赏出版平台的第一个项目是陈序的《主编死了》,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店进行众筹,7个小时就突破了20000元的最低成书额;自媒体“范言直谏”创始人范卫锋的《新媒体十讲》,24小时收获超过12万元赞赏额……  相似文献   

14.
张冬秀 《青年记者》2016,(17):12-13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指尖政务”蓬勃发展.至2016年初,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0万个.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信为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构建了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并有效地提升了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下降30%!杂志下降19%!这就是去年纸质媒体的经营收入状况.刨去经济“新常态”的影响,纸媒的广告减到哪里去了?许多都流向互联网,尤其是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上了. 目前,一些个人操作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功,“10万+”的阅读量,挂一个广告就带来超过1 0万元的收入.一些企业搞推介,已开始邀请自媒体参加.这是更该注意的,以前企业投放广告“见号不见人”,现在发展到“面对面”——自媒体与广告投放企业直接建立人脉关系.挖走人脉关系,等于挖走纸媒的“根”.人脉的竞争将深刻影响到未来媒体经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徐婷婷 《青年记者》2017,(32):95-96
根据2017年《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人均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2.16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成为微信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随着人们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文化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应受到关注. “十点读书”的发展现状 “十点读书”是国内首个粉丝量破千万的文化阅读类微信公众号,也是国内最大的文化类自媒体,在多种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它是以年轻女性为主要受众、以阅读为兴趣聚合点、以高品质治愈系文章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情感类微信公众号.在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7年2月全国微信公众号100强名单中,“十点读书”居第二位,仅次于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7.
微信公共平台自2012年8月上线以来,经历了4年的迅猛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新闻发布、交流互动、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的重要工具.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个,并且以每天近2万的速度增加.截止2016年6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49亿,近80%的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号.由于微信用户基数庞大,入驻免费,维护成本低,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品牌延伸和二次传播的机会,成为出版社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斯洁 《青年记者》2017,(24):98-99
微信公众号中,形同虚设的不在少数,而财经自媒体却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因其独特的媒体属性,在信息长尾时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有效连接,并融入运营思维,实现了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坚持内容生产的自主性,不被社交媒体的“基因”缺陷所侵蚀,既有原创生产能力,又具备专业素养.笔者通过分析2016年胡润研究院和小铜人联合发布的财经自媒体50强,发现财经自媒体呈现出新特征,也产生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瑶 《青年记者》2017,(5):61-62
2016年4月初,知识问答社区知乎测试上线付费问答产品——“值乎”.随后,“在行”(果壳网移动端产品)也推出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27日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交易总额超过1800万元.有媒体称知识共享消费的春天已经到来,习惯于免费互联网的受众逐渐被培育成为愿意为知识内容付费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两微一抖"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文化类自媒体已经成为传播生态中重要的文化内容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播、情感疏解、社交娱乐等功能。作为最早入局微信文化生态圈的十点读书,自2012年11月26日公众号发布第一条推文开始,已成长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文化自媒体品牌。2020年1月14日新榜发布《2019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榜》,十点读书公众号年阅读量超过2.9亿次,总点赞数超过1502万,稳居文化类公众号榜单第一位。[1]作为文化类自媒体的领跑者,十点读书的运营模式值得探究。本文从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商业运营三个角度对十点读书的运营模式进行剖析,为其他文化类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