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井胜人在安倍的强烈关怀下入主NHK一事,也预示了日本媒体在新的一年中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事实上,日本媒体中“国粹主义”倾向在这些年有极为显著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姜兴华 《军事记者》2014,(12):40-41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为了给其扩充军备铺路、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提供"依据"和构筑反华包围圈提供借口,"中国威胁论"曲不离口,有媒体专家将其归纳为"安倍炒作三支剑"。透过"安倍炒作三支剑",给我对外舆论战提出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选后的安倍,将会愈发地把精力放在修宪问题上。而今后的4年,日本的经济也许会延续过去2年的情况:只能让民众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而不是现实生活的改观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媒体2015年1月16日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已经于2014年12月修改了指导方针,明确"将深刻认识军事与和平利用的暧昧性,推进相关研究"。这意味着东大突破了战后不参与军事研究的禁区,在日本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东大的这一决定,既是二战前日本"军学共同"制度的死灰复燃,也是对安倍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配合,将助其进一步加快修宪扩军进程。这将对地区和国际形势的稳定带  相似文献   

5.
张博 《青年记者》2017,(12):99-100
近代以来,日本媒体一度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与政府沆瀣一气,沦为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因此,确保新闻自由及媒体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成为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作为左翼媒体代表的《朝日新闻》和以右翼保守势力为主要读者群的《产经新闻》,尽管在报道中对日本政府发出赞否两种不同的声音,但他们从日本政府那里获得的待遇是相对平等的.这种相对平等的法理基础即是战后《日本国宪法》第21条所规定的“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及其他一切表现的自由.不得进行检查”.然而,当2012年安倍晋三重新登上日本首相的位子以后,安倍政权推出的一系列新闻政策改变了日本的新闻环境.日本一向自我标榜的新闻自由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6,(19):4-4
日本报纸的调查发现,安倍受欢迎主要依靠温文尔雅的外表和52岁的“低龄”,大部分女选民成为安倍阵营的重要力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只有11%的被调查者知道安倍的竞选纲领。家族背景决定了安倍天生的右翼保守派立场。近年来,伴随日本政治右倾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抬头,安倍这样对外立场强硬的鹰派人物日益得势。安倍虽然本质上强硬保守,手法却有一定弹性。安倍是让日本在亚洲继续孤立,还是以实际行动切实“与邻为善”,人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环球人物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标榜重视女性,先推出“女性经济学”,9月重组内阁时又把5名女性纳入麾下,创下历届内阁女阁僚数憾之最。近日,安倍的5名女阁僚却相继“出事”,成了安倍新内阁的“雷区”。 最早“出事”的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小渊优子。今年40岁的小渊优子是前首相小渊惠三的女儿,被日本政坛视为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首桐的政治新星,形象清新的她一直足安倍内阁的“内阁之花”。  相似文献   

8.
新闻榜     
小泉推动修宪:日本将拥有自卫军11月22日,日本自民党在建党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正式公布了修宪草案,这意味着一直试图使日本“正常化”的首相小泉,朝他的政治理想又靠近了一步。这是日本对二战后和平宪法的首次修正,新宪法草案由前首相森喜朗负责起草事宜。修正案允许日本可拥有用于自卫的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可以参加国际安全行动,保留了有关天皇是国家象征及放弃战争权的条款。修正案几乎可以肯定会在议会获得通过,日本主要反对党——民主党也对该修宪草案表示支持。小泉一直是日本修宪的推动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小泉派遣了600名日本自卫队的士兵前往伊拉克帮助其战后重建,这是自从1945年以来,日本首次向一个仍然战火弥漫的国家派遣士兵。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7,(18):4-4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月12日下午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正式宣布辞职。安倍在执政将近一年之际,为什么突然辞职?此间媒体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原因之一是受到日本自卫队印度洋上供油问题的困扰。辞职原因之二是“健康状况”。安倍夫人昭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这个年龄,如果辞职就轻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东京赢得2020年夏季奥运主办权,可爱的申奥大使"多啦A梦"并非主角。外媒认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亮相和表态,才是压倒性胜利的重要因素。为了这场演讲,安倍不等俄罗斯G20峰会结束,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可见奥运对他有多重要!日本媒体甚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安倍奥运经济学。意气风发的安倍则表示,"东京奥运会将会成  相似文献   

11.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意外胜出,给日本朝野带来巨大冲击,日本媒体称之为“特朗普冲击”.日本主流媒体此前一边倒地看好希拉里,在特朗普当选后态度十分值得玩味.本文意在通过解读四家报社的社论,剖析日本主流媒体面对“特朗普冲击”的立场与角色.  相似文献   

12.
任艳 《新闻界》2012,(14):72-74
在对日本媒体及新闻传播业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媒体的报道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媒体虽然大都以“客观公正”的姿态自居,但在形式自由主义之下逐渐趋于“保守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媒体?它是公共媒体还是日本政治权力的宠物?  相似文献   

13.
纵观安倍晋三整个访美行程,他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无意回避,但似乎努力在本国政府立场和国际社会观感之间寻求平衡除去路上的时间,安倍晋三在美国的活动几乎全被安排在当地时间2月22日。据此,有日本媒体将安倍此次访美称为"一日游"。2月22日中午,奥巴马作为白宫主人首次迎接安倍到来。不过,白宫的安排却少见的低调,没有喧闹的欢迎仪式,也没有大摆筵席进行款待,只以工作午餐待之。虽然安倍不是国家元首(日本的国家元首是天  相似文献   

14.
在竞选中.安倍在敏感的外交问题上选择了“暧昧”战略.他也许将这种”暧昧“带到未来日本对亚洲的外交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日本首相安倍访华,中日关系出现了"破冰"良机,双方媒体的进一步沟通与交流成为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大目标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分析两国迥异的价值取向和新闻媒体对信息的差异性解读,进一步思考媒体双向交流机制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解禁集体自卫权,简而言之,就是赋予自卫队在认为日本安全遭受威胁时,能够“开第一枪”的权利。在安倍一年多前第二次入主首相官邸的时候,他就选定了“右倾”的方向。这其实也是他2006年至2007年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未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防卫厅,设在原日本陆军省旧址旁。虽是个“厅级”单位,但其地位绝不会比“省级”低。如果日本的“修宪”终有一天成为现实,这个“厅”所管辖的自卫“队”,就会变成自卫“军”。  相似文献   

18.
安倍究竟有多大的作为.还要交由时间去回答。日本的邻国们.仍在抱着“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观望着这位日本新任领导人的下一步行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中日关系有两大隐患: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存在铤而走险的可能;“日本因素”首次公开介入台海,表现出中日间潜在的战略冲突  相似文献   

20.
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安倍外交也走入困局,日本经济能否复苏,这些更无人知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