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以监听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侦查作为查清犯罪事实的一种重要的、新兴的犯罪侦查方式,已经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较之传统的侦查手段,技术侦查具有秘密性、顺向性、高科技性。随着当今社会犯罪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传统的侦查手段显得有些不足,技术侦查的优势较为明显。域外的立法与实践均承认技术侦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并且予以了一定的限制。我国立法几乎没有关于技术侦查的规定,应该予以立法完善。具体包括:技术侦查的审批主体,技术侦查所获得的证据效力,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技术侦查中侦查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日益技术化、隐蔽化,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日渐增强,传统的一般侦查措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集技术性与秘密性于一体的技术侦查是应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因此,直接授权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建立技术侦查的适用原则,实现技术侦查的法治化,配套相关证据采信原则,既能强化职务犯罪的程序控制,又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司法改革致力于通过隔断法官庭审前与卷宗的联系渠道来实现庭审实质化,但实践证明,此种进路的改革削弱了卷宗对于法官判断的全面支撑,导致庭审混乱并损及庭审效能;鉴于阅卷式裁判的制度惯性,更为可行的路径是去改造卷宗,并通过加强案卷移送尝试将阅卷式裁判与庭审实质化进行调和,在强化卷宗对抗性的基础上提高法官阅卷的全面性,进而实现庭审实质化的目标。为此需要落实追诉机关全面收集证据的责任,保障律师意见及其他辩护材料全面附入卷宗,借助于卷宗的公开与责任属性强化辩护权的保障,使法官聚焦案件争点,提高庭审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分析我国逮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逮捕条件过高给侦查实践造成严重障碍为基础,深入剖析出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对逮捕制度的定位存在严重偏差,所以本文从逮捕制度的再定义出发,建议降低逮捕条件。错误逮捕与逮捕条件的改革也密切相关,逮捕条件降低后,错误逮捕的机率也降低了;此外,错误逮捕在国家赔偿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认定标准也在逮捕条件降低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避免了实践中出现对错误逮捕认定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英美法系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由法官决定,控方不同意犯罪嫌疑人保释则必须向法官提出羁押申请并需履行证明责任。证据的来源不仅在于案卷证据,同时也包括由中立机关调查的证据,证明过程不遵守庭审证据规则限制,证明只要达到优势证明程度即可。我国的逮捕程序是检察官的批准程序。文章认为为防止过度羁押需要将我国逮捕决定程序进行诉讼化设计,对于有争议案件实行听证式审查,听取律师、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意见,明确侦查机关需要履行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明标准,从而达到降低羁押率和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对漏罪进行追诉,是一个新的完整的诉讼过程,而刑诉法只在第四编执行中做了简要规定。司法实践中面对漏罪面临着各种程序性问题亟待规范,如何快速启动侦查程序,如何转入到侦查机关进行侦查,由哪个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案件达到有必要采取逮捕措施时,对在押犯人是否需要重新办理逮捕手续等相关问题,由于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实践中也有不同做法,这是论文讨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瑞 《华章》2013,(27)
技术侦查行为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侵犯性,世界各国法律都规定适用技术侦查手段必须经过有权部门授权或者批准,确立司法审查原则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我国的技术侦查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自我授权和自我执行的封闭状态,为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标,将技术侦查完全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全力对技术侦查的审批主体和程序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逮捕措施的证据范围不仅包括证据要件,而且还包括罪责要件和社会危险性要件。逮捕措施的证明标准是证明逮捕措施必须达到的真实程度,是刑事司法实践所认可的以证据为基础来衡量逮捕措施施用与否的准则,也是在证明理想作用下的现实证明追求。逮捕措施的证明应当达到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在以卷宗材料为中心的行政化书面审查过程中,逮捕措施的证明过程其实是流于形式的。逮捕措施的证明是否达到证明标准基本上依赖于案件承办人的内心判断,这种内心判断往往取决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需要以及追诉犯罪的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9.
刑事警察是警察序列中的一个单独警种。担负着对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依法进行专门调查和实施强制性措施,对犯罪现场了进行甚验、搜查、鉴定、讯问、收集证据,执行拘留和逮捕,追查被抢劫、偷窃的财物等任务。其工作性质决定子刑事警察必须具备与侦查工作相匹配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身力和意志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来其所在的基层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进行了实证调查,发现逮捕条件尺度难以把握、径行逮捕条款过于刚性、“社会危险性”证据收集意识不强等问题;认为优化逮捕条件的可操作性、加强对侦查机关的监督引导、培养高素质的审查逮捕队伍是当前检察机关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很强。高校基建档案要强化施工档案的形成与.啦督,进行科学管理、依法制档、积极创新、严格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校基建工程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档案资源,是学校建设中产生的重要原始凭证。文章分析了高校基建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制定详尽合理的基建档案归档方法、提高基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档案部门对基建部门加强归档指导和监督、档案归档与工程建设同步、加强声像档案收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对策。旨在使高校的基建档案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档案行政系统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的概念、必要性、实施机构、内容等方面,探讨档案管理部门如何依法行政,如何全面履行档案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  相似文献   

14.
陈素军 《高教论坛》2006,(4):215-216,219
本文紧紧围绕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客观分析了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学院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电大学籍档案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了目前电大学籍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只有完善学籍档案管理的立法、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利用现代化办公设施,提高效率,提高学籍档案质量,加强档案利用的服务,才能真正做好学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科技档案在收集、归档、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科技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问题已引起了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针对科技档案长期搁置造成的知识产权自然流失、转让范围划分不清、保密不当、执法监督不到位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许多高校从加强普法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科技档案管理力度等方面着手,切实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档案管理、开发、利用中的矛盾,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完善及其信息价值功能的进一步增强,是高校开发和培养师资的重要前提。分析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土司司法活动在清雍正改土归流以后逐渐消亡,但从冕宁的司法档案来看,一直到清末,冕宁的土司还在流官的管理下,参与地方的司法活动。活动内容涉及组织土兵维护治安、参与审判与调解、协助缉拿逃犯,但土司的活动受到国家的监控,这是清代少数民族混居地国家通过土司管理民族事务的最好体现,也是流官与土官管理、协助、配合共建社会秩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审查逮捕过程中检察权对犯罪嫌疑人正当权益保护意义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检察机关在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犯罪嫌疑人正当权益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审前羁押制度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制措施,虽然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中并未确立与之直接对应的措施,但有中国特色的拘留与逮捕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就是中国的审前羁押制度。在分析审前羁押制度的基础理论之后,提出了修正中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