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孩子的家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积极地组织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对话,也是家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家长与老师的家园对话,将非常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有一些家长与老师正在尝试进行这样的交流,从她们的对话中,您一定会有所启发。 老师的话: ★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  相似文献   

2.
家访让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进一步地进行了情感沟通,老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更大范围地取得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给孩子们带去了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家教版“家长会议”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广泛关注。为了将幼儿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以及在育儿生活中存在的困惑烦恼或者经验感受更好地传递给更多老师,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增进老师对家长的了解,促进家园之间的合作,本刊也将定期综述“家长会议”,希望这些速递信息能为广大教师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4,(1):54-54
正近期,光明老师应合肥市康园小学邀请,为该校四百余家长做了场家教讲座。该校系新建校,到会的一年级家长占85%。会上的两个对话,与各位分享一下。(一)一年级家长:郭老师!我家孩子的拼音听写一蹋湖涂,会拼,会读,就是听写写不出来,我想了各种办法都不行,请问您有好的办法吗?光明老师:1.一个一个字母地"描红",别怕麻烦。2.一个一个地写,陪孩子写,引导写大一些。过程中不断鼓励。  相似文献   

5.
一网上披露南京等地悄然兴起一种新兴的家教形式:“托付教育”,就是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吃住在老师家,由老师辅导、督促检查作业、指导预习功课,家长按月缴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老师大都是家长们信得过的、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一般是重点中学的退休教师或在职教师。被托付的孩子大多来自于中、高收入家庭。这一家教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一些议论,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感到困惑。其实,作为一种家教形式的“托付教育”,它与以往的家教不同之处就是受教育的地点变了,也说明家长推崇家教的程度在增强,以至于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当然这种现象自有其来…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充满智慧、情趣盎然的新书。书中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现代的、充满新世纪思维的家教理念,却通篇看不出一句生硬搬用、晦涩的“指点”,有的只是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的人物对话和童话般迷人的故事情节。本书亲切自然的人物对话和充满梦幻般的对人与自然的故事描写,无不如春雨润物一般,悄无声息地向人们的心里,渗透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理念———自然理念、生态理念、教育平衡理念。此书特别适合成长中的孩子家长阅读。家长从中可以轻松愉快地学到许多令人想像不到的家教理念和新方法,为家长教子成才助一臂…  相似文献   

7.
新闻观察     
“知识型陪玩保姆”流行上海 据《新闻晨报》报道,今年暑期,上海不少家长给孩子找家教不再为补课,而为了陪孩子玩。在复旦大学家教部,记者看到十几份要求家教老师全天“陪玩”的登记单。和普通家教相比,家长更看重“陪玩”家教老师的素质,一致要求“诚实可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大学生作“陪玩”,有的家长甚至还提出字要写得好、至少有一两项爱好专长等要求。为了让老师和孩子能够“亲密接触”,不少家长还包老师吃住。 据了解,暑假留校的学生多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外地学生和志愿考研生,其中不乏品学兼优者和优秀学生干…  相似文献   

8.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9.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大事。然而,很多家长表现出浓重的盲目从众心理;在一些家长眼中,请家教还是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如何看待火暴的家教市场?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如有需要,请家教有什么好处?如有可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即使是专家,对家教现象及其影响性质也常常存有截然对立的观点——要么认可,要么极力反对。我们认为,不论人们赞成与否,家教市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缘由”,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家长。请家教于家长而言,不仅是情理之事,更是无奈选择。作为理论研究者应有更多实践情怀,而不是一味地在“请家教好不好”问题上争论不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探讨了火暴家教的主体诉求、具体动因、利弊影响和市场走向,出发点是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请家教的成效,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10.
有些中小学领导干部、教师谈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总是强调家长要与老师密切配合,而且总能举出几个家长不与教师配合的例子,听起来这种家长的素质也确实够呛,老师辛辛苦苦把孩子往正道上引,家长却往反方向拉。这怎么能弄好?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我赞成。问题是这种家长占多大比例。据我了解,这样的家长是很少的。其实,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方面,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主要的危险并不是家长不配合老师,而是家长缺乏自主性,机械地与老师保持表面的一致,盲目地跟在学校教育后面当尾巴,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家长角色助教化,家教目标应试…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8,(4)
母子深情对话《小读者》这是来自安徽省蚌埠市一对母子共同写给杂志社的两封信,有趣而感人,现将信的内容摘选如下——知道吗,老师总夸我的家教好,我想这与妈妈的言传身教有关,其实,《小读者》才是妈妈真正的老师。《小读者》不仅适合学生读,也适合家长读,是我和妈妈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选一个双休日,走进一些重点学校的名教师家里,你或许可以看到“壮观”的家教场面: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里,客厅里坐着学生,书房里坐着学生,卧室里坐着学生,老师穿梭其间,给这堆学生讲解,让那堆学生看书、做题。那情形,倒像是边远地区的“复式教学”。那种和风细雨、灯下育儿的经典镜头早已模糊,现代家长更情愿把孩子送到老师家里,送进各种特长班,或是聘请在读大学生给孩子辅导功课。家教,正以如火如荼之势在城乡各地迅猛发展。家教,何以这样热浪滚滚?家教,你将走向何方?且随我们一起走近家长、走近学生、走近老师、走近专家…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4.
《家教指南》2003,(12):36-37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教指南》2003,(11):36-37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探索成功的教子之路,我们特辟“家教热线”栏目,并请儿童教育专家曹魁珍老师为您解答家庭教育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