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牵引状态下点振为主与常规牵引推拿治疗脊柱病变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采用牵引时同时点、按、振等手法为主,辅以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推拿、针刺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对照组治愈为52%,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本治疗不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疗程较对照组短。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效及运动处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26例原发性OP患者按病情相当平分成A、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负荷的运动治疗,运动项目为散步、跑步、健身操(结合哑铃、皮筋等器械)以及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推手)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运动的特点及Wolff定律制定运动处方。并且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经18个月的运动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有效率都为92.3%。疗效显著,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且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是原发性OP治疗既经济又有效的疗法;骨密度及疗效与运动负荷成正相关;散步、跑步、健身操及太极拳等运动组合是治疗原发性OP有效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功能训练为辅的综合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确诊为MPS的21名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各7名,其中Ⅰ组为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的综合组、Ⅱ组为针刺拉伸手法组、Ⅲ组为功能训练组,各治疗四周.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满意度、疼痛症状和伴随征状、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3个月后症状.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和随后3个月后进行以上指标的评分测量,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性.结论:采用针刺拉伸手法为主,功能训练为辅的综合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采用针刺拉伸手法或者功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哈达瑜伽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生理弧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哈达瑜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哈达瑜伽锻炼的为A组,推拿治疗的为B组,药物治疗的为C组,D组不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治疗实验6个月,且再跟踪6个月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颈椎生理弧度测定:生理弧度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A、B、C、D四组生理弧度在实验后的改变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和-0.868%,A组降低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实验6个月后,四组生理弧度增加率分别为0.637%、2.686%、2.909%和0.308%,各组自身停止实验前后进行比较,A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维持疗效的效应;B组、C组各自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维持疗效效应;组间综合疗效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哈达瑜伽锻炼、推拿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帮助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哈达瑜伽的作用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在停训一段时间后哈达瑜伽能够维持疗效,效果优于推拿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斜面站桩法治疗运动性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运动性PFPS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针刺(主穴:膝眼、梁丘、血海、足三里、公孙)结合斜面站桩治疗;对照组取同样穴位只施以针刺。结果:三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疗程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这种差异在第三疗程结束时更加明显(P﹤0.01)。结论:针刺结合斜面站桩法治疗运动性PFPS,既可提高疗效,又可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29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运动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针灸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运动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WMFT、FMA、Barthel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提高肢体运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性离心运动及针刺对大鼠股四头肌MyoD与Myogenin的影响,探讨针刺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编为安静(C)、安静针刺(CA)、运动(E)与运动针刺4组(EA),E与EA组完成一次性跑台运动(坡度为-1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法检测MyoD和Myogenin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CA组MyoD mRNA表达120 h显著高于C组(P0.05),蛋白表达24 h、48 h显著高于C组(P0.05);CA组Myogenin mRNA表达48 h、120 h显著高于C组(P0.05),蛋白表达48 h后均显著高于C组(P0.05)。EA组MyoD mRNA表达12 h至72 h显著高于E组(P0.05),蛋白表达12 h、24 h显著高于E组(P0.05);EA组Myogenin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P0.05),12 h、48 h显著高于E组(P0.05);蛋白表达12 h、120 h显著高于E组(P0.05)。结论:针刺正常骨骼肌、一次性离心运动及运动后针刺均能上调MyoD、Myogenin mRNA与蛋白表达,且针刺能快速增高运动后骨骼肌MyoD和Myogenin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腓肠肌HSP70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运动后不同恢复时间骨骼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组和运动加针刺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均进行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单纯运动组运动后不做处理,运动加针刺组在运动后立即进行针刺,具体方法为从远端斜刺(进针角度为30°)穿过腓肠肌肌腹,并留针5 min。在运动后即刻、恢复12 h、24 h取大鼠腓肠肌进行分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1)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后即刻、12 h、24 h组腓肠肌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70蛋白表达于运动后即刻增加最明显,随后逐渐下降。2)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后对腓肠肌进行针刺,仅12 h组HSP70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后,相同时间的非针刺组与针刺组比较,针刺组在运动后即刻和24 hHSP7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非针刺组HSP70蛋白在细胞胞质内广泛表达,针刺后即刻HSP70蛋白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核表达,随后逐渐分布到细胞质。结论:1)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即刻即可诱导大鼠腓肠肌HSP70蛋白高表达,随恢复时间的延长HSP70蛋白表达下降。2)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针刺骨骼肌,可抑制运动诱导的HSP70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atha瑜伽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Hatha瑜伽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康复治疗。以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尺(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颈椎关节活动度(CROM)为测评依据,对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停止治疗6个月后的测定指数进行测评。结果:1)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NPQ评分和VAS评分较实验前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椎关节活动度较实验前均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2)停治6个月后,两组组内各项指标与停训前后比较,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VAS和NPQ评分明显上升(P0.05),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3)随访12个月,复发率实验组(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1)。结论:Hatha瑜伽、温针治疗均能不同程度的减缓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在停治一段时间后,瑜伽练习更能维持疗效,抑制复发。Hatha瑜伽作用优于温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167例,随机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以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测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2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灸梅花刺治疗短道速滑运动员跟腱慢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道速滑项目是我国冬季运动中的优势项目,但短道速滑运动员跟腱慢性损伤发病率高,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采用以针灸梅花刺为主,配合按摩并辅以运动疗法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治疗74例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跟腱慢性损伤,治愈率81%,有效率100%。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跟腱慢性损伤的恢复可起到理想的效果,为跟腱慢性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训练前后的功能练习是预防跟腱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旨在验证斜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运动训练性下腰痛的疗效,从而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找到更合适的治疗办法。通过斜刺华佗夹脊穴、运动损伤药、运动疗法等方法,对参加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专业组田径、皮划艇、武术、举重、足球和射击等项目在训练期间出现的80例运行训练性下腰痛运动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对比观察。结果表明:斜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前后坐位体前屈(SR)与疼痛视觉评分(VAS)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斜刺华佗夹脊穴可以提高腰髋部关节活动幅度同时获得较好镇痛效果,而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从疗效(CE)评定看出斜刺华佗夹脊穴组有效率及痊愈率均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以上结果说明,斜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运动训练性下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到运动员训练及比赛出现下腰痛的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测(Fibroscan)技术,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NAFLD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20例,给予柴胡疏肝散+阿拓莫兰+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阿拓莫兰+维生素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项参数对比,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空腹C肽均无显著变化(p﹥0.05)。基于Fibroscan技术,对患者进行测量受控衰减参数(CAP)以评估两组疗效,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两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Fibroscan技术检查发现,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针刺对陕西省中长跑运动员冬训期间免疫力的影响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加针刺组在实验结束后与运动组比较组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在第一阶段治疗后,实验组的免疫指标值虽有所下降,但除IgA,IgG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IgM没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组内指标有所变化,但没显著性变化,实验组组内值有所下降,实验结束与实验前组内比较有显著应差异(p<0.05)。为此,试图寻求为运动队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效的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免疫力的方法,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际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针灸在运动领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5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进行羽毛球锻炼。治疗实验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经期PGF2a含量,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测定。组间、组内PGF2a含量和疼痛评分变化采用双侧t检验,各组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实验后A、B组PGF2a含量均有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7.4%、10.7%),A组低于B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后A、B两组疼痛都有减轻,且A组比B组减轻更具显著性(P〈0.05);组间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84%)要好于B组(有效率5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的效果相对羽毛球运动更好。  相似文献   

16.
辩证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坐骨神经痛是体育运动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症状,辩证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90例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92.7%,痊愈率56.7%,针刺治疗是坐骨神经痛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