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很早就想对新闻界背离职业道德的一些不良倾向说几句话。但思路一直不甚明晰,总感到书不尽言,词不达意。近来,科技教育界把一些频频出现的学术道德沉伦的现象痛斥为“学术腐败”.业内仁人志士纷纷呼吁清除“学术腐败”,紧守学术领域这方净土,于是顿觉把新闻界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看作是“学术腐败”也不为过。现把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略作梳理,请君一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当学术腐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时候,高校学报作为学术腐败的重灾区之一,受到了来自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尖锐批判,同时引发了世纪之交关于中国高校学报办报模式改革的大讨论。近年来,"学术失范往往与编辑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诠释了“学术批评”之后,指出了我国图书馆界存在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等问题(成果评议中的褒与贬,职称评定中成与败,办馆评估中的得与失)并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学术批评,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春晓 《编辑学报》2012,24(5):425-426
阐述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在学风建设中的3大作用,即抵制学术腐败风,倡导学术创新风,树立学术严谨风。  相似文献   

5.
2009年教育部发文指出必须严肃处理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不当使用署名等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并专门举行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提出要对学术不端行为下猛药,实行一票否决."一时间,反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呼声不绝于耳.本文仅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如何构建权责控制体系、运用现代科学鉴定手段和营造规范的科研档案工作氛围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对科研档案的监管,反对高校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6.
刘英 《编辑之友》2011,(4):48-50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缺陷,在简单量化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各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风气,导致学术公信力下降。因此,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一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主要表现(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基于既有的研究对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辨析,笔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指学术工作者在其学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美娥 《今传媒》2009,(12):70-71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对于当前学术界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一般将其分为“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两类。学术腐败主要指学者或其他人凭借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学术利益,  相似文献   

8.
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及高校学术导航系统的建立、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米哈依洛夫的交流学说理论为依据,在组织、管理网络学术信息的实践基础上,对建立高校学术导航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学术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及学术腐败现象中的学术期刊因素.提出遏制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指出学术期刊建立学术规范共同体,对于重塑学科形象,根治学术不正之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分析学术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及学术腐败现象中的学术期刊因素.提出遏制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指出学术期刊建立学术规范共同体,对于重塑学科形象,根治学术不正之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祖明远 《新闻世界》2010,(5):142-143
学术规范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2000年之后,学术腐败现象屡见报端,出台一部学术规范的呼声渐起。2004年6月22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讨论通过,但很快学界就认识到,《规范》解决不了学术不端问题,学术规范研究的关注点随即转向反思体制、强化对准学术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呼吁学术作品生产者强化自律、学术成果出版者强化职业道德、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图书编辑工作中难以鉴别剽窃、抄袭等学风失德行为,从侧面助长了学术腐败的滋生.学术编辑回归学者化——提高学术鉴别力、增强学术责任感、培养学术钻研性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出版事业的发展,且有利于文化繁荣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腐败"犹如毒瘤在原本纯净的学术殿堂里滋生蔓延,侵蚀着"学术研究"的健康肌体。打开各种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有关"学术腐败"的报道并不鲜见:科技领域里的篡改实验数据、科研院所中学术论文的抄袭与剽窃、出版领域中的盗版和一号多刊、学术评奖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这些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学术腐败现象不仅败坏了学术风气,毒化了学术氛围,亵渎了学术的纯洁与神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2008,(6):I0001-I0001
本书系教育部组织国内高校百余位首席专家、一流专家学者研究撰写,涵盖18个学科.系统总结和评价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提炼了各学科学术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及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张淑娟 《编辑学报》2005,17(3):173-174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存在的一稿多投等作者学术信用降低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应建立作者的学术信用评估系统.提出了作者学术信用系统的2种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与运用,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有利于防止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6.
学术不端是指一些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包括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剽窃、一稿多投、伪造学术成果等现象。学术不端现象的存在极大破坏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甚至到了学术腐败的地步。为了有些遏制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本文从新闻监督角度切实分析了防治措施,还文化者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吴庆丰 《新闻爱好者》2011,(20):122-123
近年来,教育部推出"名刊工程"、"名栏工程",打造一批学报名栏和学报名刊,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高校社科学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千刊一面的状况,使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作为新办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与其他名牌大学学报相比,学术定位不是勉为一致,要求趋同,而是找准自己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学报界中的特殊位置,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来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全力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彰显刊物的学术个性,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赵红勋 《新闻爱好者》2011,(10):122-123
近年来,教育部推出"名刊工程"、"名栏工程",打造一批学报名栏和学报名刊,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高校社科学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千刊一面的状况,使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作为新办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与其他名牌大学学报相比,学术定位不是勉为一致,要求趋同,而是找准自己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学报界中的特殊位置,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来找到和培植发展的生长点,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全力打造刊物的学术特色,彰显刊物的学术个性,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2):91-92
在年初刚刚结束的本刊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和讨论了加强学术规范建设的问题。学术规范建设是关系到学术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对于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遏制学术腐败、建立科学的学术统计与评价机制、促进学术繁荣及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术规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如何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成为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学术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科学创新活动,是人的智能潜力的超常发挥。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只有通过艰苦的独创性劳动才能获得。但是,近年来,一种弄虚作假的学术腐败风气日见其盛地在学术界蔓延,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丑闻时见报端,有的人靠剽窃他人成果成名成家,有的人巧取豪夺自己学生的论文而成为教授和博导,更有不具备学术研究能力者竟也频频发表学术文章。尤其是日前媒体披露的北大博导王铭铭剽窃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事件,更是令人震惊。可见,这种学术腐败行为已不再是绝无仅有的个案现象,而成为一种毒瘤和瘟疫,正在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