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在我省首届“德育精品工程”项目基础上结集出版的《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已印,并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日前.省教科院酝酿已久的德育成果精品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9月8日,省教科院在杭州召开了德育精品工程首批初选入围成果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德育成果精品工程是浙江省教科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总结一批反映我省多年来的德育探索与实践中具有先导性、典型性的德育先进经验。以提高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开展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4.
绿色大学及其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大学”中的“绿色”二字取自于西方国家60年代末兴起的“绿色运动”,其原意为“生态”或“环境保护”,后来“绿色”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词。④“绿色大学”一直是与环境教育运动紧密相连的。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环境教育逐步从单一环境知识灌输扩展到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五个方面,继而发展到融学校政策、管理、教学、生活为一体的全校性、综合  相似文献   

5.
赵洪 《德育信息》2002,(10):75-75
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了造成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失衡,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二是市场经济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社会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权钱交易”现象严重,助长了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等不良社会风气,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三是音像、书刊、“四室两厅”等社会生活和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侵蚀着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物质上对子女大量投资,而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这种相对畸形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产生了矛盾,造成了德育和智育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4月9-10日,我省首届德育“精品工程”现场会暨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省为贯彻和落实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对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学校德育成果再研究基础上,专门举办的大型德育成果宣传推广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也直接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7.
孙晓娟 《教师》2010,(21):19-19
“绿色德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名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绿色德育”重体现、重情感、重行为训练。在几年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环境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德育》2010,(5):36-40
一、数字德育的基本构想 为努力创造一种绿色、安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网络虚拟环境,开发青少年“自育成长”的环境资源,体现德育内化和学生自育的过程,求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开展了“数字德育”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在全国部分高校兴起的“绿色大学”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具有“绿色”意识的办学理念,二是加强“绿色”教育,三是建设符合生态要求上的“绿色”校园环境。没有把“绿色学风”建设纳入其中或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出现的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已呈泛滥趋势,加强“绿色学风”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绿色德育”实施的主要载体,文章围绕“创设良好的‘绿色德育’环境、开发丰富的‘绿色德育’资源、设计多元的‘绿色德育’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详尽阐述,以期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绿色德育”建设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祺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84-85,92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大学及其图书馆所处的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伴随着现代信息环境的融入 ,大学图书馆的概念早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院校“藏书楼”。各种“新概念图书馆”,如电子网络图书馆、远程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相继出现 ,更是展现了新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崭新形象。军队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应牢牢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 ,针对军队院校知识学历的高层次和教学科研的多样性、特殊性 ,以“精业意识”为驱动力 ,在图书馆业务上勤耕不辍 ,为新时期军队院校图书馆工作中“精品工程”的创立尽其责、精其术、竭其力。一、“精业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硬”环境建设,是指要发展和完善有关物质设施环境;所谓“软”环境建设,对于高校而言,主要是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制造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守则。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5.
我校建设校本德育文化,是指在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既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又结合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自身的特点.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状态,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着力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着力创设一种“全息”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文化气息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情感。在建设校本特色德育文化的过程中,我校以自己的特色德育文化彰显技园文化特色,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学校的行为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最近“解放论坛”有文章指出:“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天然的反社会化人格。表现为冲动,感性丰富而理性脆弱,凭感觉行事,模仿力极强。反抗权威,无视规则,背叛秩序。如果缺乏正确引导,一旦形成行为习惯,极容易导致令人忧心忡忡的未成年人问题……研究表明,破碎的家庭,落后的学校教育和失衡的社会教育,是造成青少年‘反社会化’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我院于去年9月启动了省德育“精品工程”计划:对一批反映我省多年来德育探索与实践中具有先导性、典型性的德育先进经验进行再研究。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德育精品;以系列活动形式对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引领我省德育工作的新机制、新方式、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德育队伍建设之我见一、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新时期抓好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工作中,把德育真正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不是设“虚位”,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应努力把德有工作融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二、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各进修...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现代化》2006,(11):I0001-I0001
吴江市梅堰实验小学始建于1908年,前身是养正学堂,1988年在龙南良渚文化遗址附近及318国道北侧重建校舍。学校环境幽雅,布局合理。初入校门,成荫的绿树,片片的草坪,水池喷泉,小桥亭台,九曲回廊让你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学校因此而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学校1996年获“江苏省实验小学”称号,1997年获“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2000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同年被评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20.
1传统中国德育传统何在?1.1“德”、‘”得”相通的机制何谓“德”?我国经典的解释是:“德者,得也。”这种解释的基本特点是:以‘”得”说“德”,““德”“得”相通。在这种解释中,“德”有两层含义。L】.】“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这里,‘”得”的对象与内容是“道”,‘“道”就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的伦常规范(即道德规范)。人们得到了“道”,转化为内在的情感信念,就是“内得于己”;然后再从这种情感信念出发,产生对别人的道德行为,便是“外施于人”。“德”就是“得”。“德”或“得”的过程是;先认同后分享、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