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言 《新闻世界》2008,(10):108-108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国家自认为是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发明者、垄断者和输出者。他们成了普世价值的唯一认定者。这种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价值绝对普世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3.
赵丹 《兰台世界》2014,(6):19-20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影响非常有限,尤其是对西方世界.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西方大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猎奇.在西方世界取得成功的中国文化生产者,多多少少也都有意无意地迎合了西方大众的这种文化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5.
自从西方国家率先进入 工业社会以来,由于其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势和位于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西方文化对于世界其他文化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其他文化一个接一个地先后自愿或被迫承认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并逐渐向西方借取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乃至生活习俗、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分析部分西方媒体利用图像歪曲"3·14事件"事实的方法、原因和图像产生的社会语境,指出西方媒介的涉华报道是"他者化"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外部表征,是一种文化自觉——通过对非西方国家的"他者"化的建构维持其文化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7.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传播媒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的传播是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理应肩负起揭露事实,平衡报道的责任。但在西方,媒介实现着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向世界各地传播,而且在世界面前展现着对异域他国的民族和人群的人为想象与形象塑造。通过对西方媒介与伊斯兰文化的认识和分析,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化应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晚清传播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郭嵩焘历来主张兼容并包、经世致用之学,这种相对开放且讲究实用的思想意识为他后来认同和接纳西方文化、形成西方文化观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丰富的西方文化观内涵,与一般洋务派不同而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9.
香港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也是东西文化交汇之区,中国传统文化给香港以深刻影响,社会伦理、风俗人情、文化素养,处处戮下中国文化的烙印。而西方文化东渐,香港又得风气之先,领受西方科技、文化的熏陶,起着沟通东西文  相似文献   

10.
姚佩伶 《出版广角》2014,(11):86-87
正他将各时期的历史文化重新归纳,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艺术特点的形成进行了深度概括,为这一时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轨迹甚至西方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脚。《艺术哲学》是讲述西方艺术流派及文化历史的巨著,作者丹纳对欧洲文化所涉及的艺术种类和与之相关的民俗地域风情,进行了系统阐述,将西方的绘画、雕塑艺术,和西方人特有的思想进行联系,从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11.
艺伎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精粹,其产生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电影《艺伎回忆录》是男性视角与西方视角下对东方女性形象塑造的突出代表,艺伎这一传统日本文化被西方强势文化重新书写、描述和构建,并根据西方主流媒介关于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对艺伎的形象进行二次加工后和再现。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提倡文化的多元化.中西方历史文化中蕴藏的丰富的和谐理念,是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和谐社会观以及如何实现二者在冲突中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菡 《兰台世界》2013,(10):60-61
晚清传播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郭嵩焘历来主张兼容并包、经世致用之学,这种相对开放且讲究实用的思想意识为他后来认同和接纳西方文化、形成西方文化观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丰富的西方文化观内涵,与一般洋务派不同而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西方网络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当代传播》2008,(3):49-51
本文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化特点的研究,并指出西方学者缺乏对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但午剑 《新闻窗》2009,(6):88-8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借力经济强势、技术强势、传媒强势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非西方文化而言的中国文化是福是祸?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文对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2010,(10):120-120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革命》/马林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本书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运动"三部曲"的"第二部"。系作者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运动研究系列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黛岚 《新闻爱好者》2010,(10):156-157
置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开阔视野中来品读朱自清的《背影》,就会发现作品所表现的含蓄而内敛的父子之爱是中华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的代表,它不同于西方开放热烈的情感表达。作品还映射出中国式特定的亲子关系:儿女在父母眼中永远是一个需要照顾和保护的不懂事的孩子。它区别于西方人讲究让儿女自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打造出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并力争让"中华文化"成为领导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依托于政治、经济的强势,颇有"天下大同"的"全球化"趋势;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文化自觉是民族认同的当务之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与西方文化相比,有着异量之美,不妨"异质同构".  相似文献   

19.
籍小婷 《大观周刊》2012,(48):28-28
黑泽明的电影享誉国际。生活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冲突的时代,他的电影不可避免的收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文化,又不失固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宗亦耘 《图书馆杂志》2012,(4):96+112-113
中国家谱是一种传统而私密的历史文献。随着社会的变迁,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传入,少数家谱记载了西方基督教文化进入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