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茶、绿茶、茯茶的茶末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品,对茶中多糖进行提取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在85℃下3%碳酸钠溶液中提取可得最大值,多糖含量可达3%~8%.表明采取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茶多糖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叶多糖的提取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原料经预处理,经0.20%的纤维素酶在40℃,pH5.0条件下水解4h,再用30倍样品质量的水在80℃,pH6.5条件下浸提3h,过滤,滤液经MWCO100000的超滤膜在50℃,0.4MPa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后用终浓度65%(体积分数)的乙醇沉淀,经脱蛋白干燥,得到茶多糖制品,产率为3.90g/100g(干重)。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栽培云芝中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苯酚硫酸法对野生和栽培云芝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设计正交实验分别用水煮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确定云芝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将脱脂后的云芝利用超声波提取法以质量分数2.0%的碳酸钠溶液做为介质,在90℃浸提二次,每次浸提1h,可使栽培云芝中多糖提取率高达7.74%,野生云芝多糖提取率高达6.04%,栽培云芝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野生云芝。  相似文献   

4.
以常熟"沙家浜"粗绿茶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和微波功率对茶多酚和茶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的超声-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工艺.确定茶多酚和茶多糖的超声-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1:30(g/mL),微波功率80 W,固定超声功率50 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0.57%,茶多糖得率为3.25%.  相似文献   

5.
将茶树枝粉末脱脂后用水浸提多糖并纯化,分离的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对此多糖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仪对多糖中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组成分析表明此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萄葡糖、半乳糖、甘露、阿拉伯糖,有少量的岩藻糖和核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红薯茎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面的技术进展,阐述了目前对红薯茎叶多糖的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薯叶多糖是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构成;红薯茎叶多糖具有降血糖功能、抗氧化活性、抑菌作用;红薯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h、温度100℃、料水比1:110,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下多糖得率为6.5%;正丁醇一三氯乙酸(20:1)法是红薯茎叶粗多糖除蛋白的最好方法.但对红薯茎叶多糖的活性部位、多糖组分的研究还不透彻;在提取工艺方面,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新型提取技术在提搞红薯茎叶多糖的得率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玉米皮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30,在100℃下提取2次,每次2h.在此条件下,100g玉米皮可提取得到6.94g多糖,多糖纯度为88.18%.  相似文献   

8.
采用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红薯茎多糖条件.结果表明,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红薯茎多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并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红薯茎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0min,微波功率80%(全功率为800W),液料比25:1.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两种方法提取到的当归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和含量分析。当归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藁本内酯。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最高,可达60%,但挥发油收率只有1.9%;溶剂微波辅助萃取得到的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较低,为30%-50%,但挥发油收率有2.6%。4.4%。  相似文献   

10.
葎草药用价值高,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采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分别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内葎草中的多糖进行提取,考察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对葎草中多糖提取率的单一和互交影响。结果表明:当提取的液料比为40∶1,微波功率为425W,微波时间为90s时多糖提取率最高,可达15.75%;在固定功率下,当提取时间为100min、液料比30:1时超声波提取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黑茶中茶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和醇沉淀法提取黑茶中的茶多糖成分,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在紫外光谱下对不同产地黑茶中的茶多糖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葡萄糖在浓度为2.857 1~10.0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表明此方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简单、可靠,实验测得的云南产古云海熟普洱中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溶剂提取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分析,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茶多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40 nm处,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6.4%和10.3%.  相似文献   

13.
水提醇沉法制备商南泉茗茶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优化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商南泉茗茶中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根据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情况,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商南泉茗茶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商南泉茗茶茶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最佳浸提条件为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液料比为30:1,乙醇浓度为100%;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的多糖提取率可达4.15%。  相似文献   

14.
茶叶多糖是一种复合杂多糖,它具有防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凝血、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所以它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本文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evag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的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5.
咖啡因是一种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文章用索氏抽提法从南岳云雾茶中提取咖啡因,对提取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以95%乙醇作溶剂,用电热套加热,煮沸时间1h,该条件下从5g南岳云雾干茶叶中提取到136mg左右咖啡因,含量约为2.7%.  相似文献   

16.
擂茶是中国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也是中国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通过对擂茶的起源、制作方法、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客家人饮茶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18.
泉州茶文化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晋末.宋元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于官府、士族、寺院、民间,茶产业得到初步发展.明代中后期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使得茶叶产量徒增,茶产业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清代以来,茶树长穗扦插繁殖法的采用,使得茶叶产量高、质量优,茶产业得到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19.
应用索氏提取法抽提荼叶中咖啡因,验证6种不同品种茶叶中咖啡因的纯度,在相关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提高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