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世纪出版业发展战略初构郑俊琰福州在制定行业发展战略时,“跨世纪”三个字其实并不重要。对一个行业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不论是不是在“跨世纪”。但以下两点却证明“跨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有一番特殊的意义:一、出版业者的行业意识空前地苏醒,对行业命运及其...  相似文献   

2.
一个青年编辑的期盼沈雁我在短短三年工作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处。未来是属于青年一代的。我们怎样才能不负老一辈的期望,担起时代的重任呢?像我这样的跨世纪的青年人,刚刚迈出大学校门,便步人出版社的社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便担负起...  相似文献   

3.
多向读者渗透一些现代意识少先队员杂志社总编辑江国锋今年初,共青团中央就青少年教育问题向全团提出了一个“跨世纪工程”的规划。我认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接班人,不但要有新的精神风貌,新的知识结构,还要有新的思想和新的意识。近年来,我分析了广东改革开放十多...  相似文献   

4.
大卫 《档案管理》2006,(5):91-91
吃苦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好像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小时候,老师一直培养我们要有吃苦精神,从“苦不苦想想读书锥刺股”到“苦不苦看看红军两万五”,虽然参照物的嬗变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但更说明苦这杯酒(哦,苦酒)有了更大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一家报社的摄影部主任,决不是一个指于画脚的“甩手长官”,也不仅是整天背着相机埋头苦十的“实干家”。特别是当新闻摄影已成为报业竞争、抢占市场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时,更是如此。摄影部主任不仅要是一名出色的记者,而应陔是有德有才的管理者和服务员。实践证明,报纸摄影部主任肩负着“三大责任”。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等学校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38  
关于高等学校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朱强(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久前报载,我国政府已正式启动“211工程”[1]。这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的实施,将对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培养高层次人才,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实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跨世纪出版事业需要跨世纪出版人才。跨世纪出版人才无疑要年轻有为,有战略眼光,有业务才能,同时必须忠诚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事业。也就是说,政治、业务两方面都要有较好的素质,都要不断长进与提高。五十年代提出的“又红又专”的口号并没有过时,只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赋予它新的内容罢了。王为珍、沈世鸣、莎阿达堤·伊敏、鲍克怡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素质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少年儿童报刊,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担负着培养和提高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出版人的“六求”张作明如何把握机遇,在跨世纪的出版事业中一显身手,这是每个跨世纪出版人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以为,作为跨世纪的出版人,应做到:思务求深、辨务求明、识务求远、学务求博、闻务求达、业务求精。思务求深。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体借助一...  相似文献   

10.
向“老辈们”学习俞晓群跨世纪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先辈们前辈们已经跨过多少次了,每一次都有各自的辉煌和壮烈。所以,我们最好以一种平常的。C态对待那即将到来的一刻,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什1这一代跨世纪人应当做些什么?要说编辑工作,可以用一个“杂”字来概括,从...  相似文献   

11.
我上中学时就喜爱新闻写作,入伍后就开始了业余写稿的生涯。多年的业余写作,使我扩展了视野,丰富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10年突,我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60多篇,这是我业余写稿的“甜”,当然,我也尝到了新闻写作的酸、苦、辣。所谓的“酸”,来自一些人“酸溜溜”的话。写稿见报少了,有人会说什么“你不是写作那块料地!”所谓“苦”,是指采访写作要占用业余时间,偶尔采访不深入,还会使稿件中人物、事件、数据有出入或失真,各种压力就会接覆而来。所谓“辣”,就是稿件写得太一般了,也…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出版事业呼唤“复合人才”郑群会发展到今天,无论何种竞争,最终都归结到一点,即人才的竟争c当今时代、什么样的人才最紧俏?时下有一种说法——一复合人才。据我之见,跨世纪出版人应该是高层次、高品位的复合人才。所谓高层次、高品位,强调的是,这种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3)
唱不完的『苦中乐』——第二次“今日老三届”征文读后文\董治顺每个老三届都是一部书,一本戏,一卷档案。每个老三届,都有讲不尽的故事,数不清的宝藏,唱不完的“苦中乐”要不,一个“今日老三届”征文,从去年年初征到今年开春,仍有登不完的稿件,写不尽的篇章运动...  相似文献   

14.
期刊:跃进势头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我国期刊总数达到8 187种,期刊总印数达28亿多册。超过百万册期发量的期刊有25种。期刊的利润在逐年增长,期刊的广告收入以每年20%~30%的高速递增,期刊已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百刊工程” 树立品牌新概念 “三刊工程”是新闻出版署在“九五”期间组织实施的一项跨世纪工程,也是推动“阶段性转移”的重点建设工程。包括“百刊工程”、“社刊工程”和“署刊工程”。其中“百刊工程”是每两年对全国的社科类期刊进行一次选拔评比,评出100种左右重点期刊,为全国社科期刊树立榜样。1997年和1999年已先后评出两届,分…  相似文献   

15.
不要做“过渡的一代”袁因在目前的出版界,建国前就已从业的老前辈都已退休,建国后头17年进人出版行业的前辈,到2000年也基本上会退下,因此,所谓“跨世纪出版人”,主要应指文革后才加人的这一辈。那么,看到这一辈与上两辈在主客观两方面的不同,就应是我们面...  相似文献   

16.
握好接力棒向21世纪冲刺──在跨世纪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工程研讨会上的讲话张伯海首先祝贺“跨世纪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才工程研讨会”召开,预祝这次研讨会取得满意的成果!这次研讨会有个特点,就是要求有80%以上的与会者年龄在38岁以下。38岁以下的人,到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出版业未来走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的出版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已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正如于友先同志所指出的:“要认真思考并回答跨世纪新闻出版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必须对新世纪新闻出版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不仅要有所了解,而且还要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本着这样的认识,笔者试...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跨世纪人才的摇篮●谭舒岚(铁岭市少儿图书馆)历史的车轮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世纪,面对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人才,已迫在眉睫,这是中华泱泱大国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宏伟的工程...  相似文献   

19.
视纪实性纪录片及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类节目的兴起,成为电视跨世纪发展的主要特征。在纪实类节目的兴起过程中,摄像记者运用“镜头”打破了“电视只能机械式再现生活”的局限性,其中有“段落镜头”之称的长镜头可以说功不可没,它特有的“写实”与“写意”功能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电视“百闻不如一见”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江泽民同志的十五大报告,是一个跨世纪的政治宣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行动纲领。跨世纪的伟业,必须有跨世纪的人才,事业好象接力赛,人才便是运动员。事业要振兴,人才要保障。能否教育和培养大批跨世纪的人才,是能否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要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