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世界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没有社会,文化就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没有文化,社会也不可能存在。没有文化,我们便根本不能被称为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人’。我们将失去表达自我的语言,没有意识,我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可见,存在一个社会群体,就存在属于这个群体的文化。那么,何为文化?作为有别于成人社会的儿童社会或群体,他们也有其独有的文化吗?如果有,那  相似文献   

2.
<正>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诚然,"孝文化"中也有糟粕,我们曾向"二十四孝图"发起猛烈抨击。但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否认则是大错特错的。矫枉过正的恶果就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不尊敬父母长辈,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杀母弑父丑闻也屡见不鲜。因此正确弘扬"孝文化"应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周正前 《小学生》2013,(8):68-68
张齐华老师曾经说过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他认为现如今课堂里的数学已经不那么"文化"了,我们的数学及数学教育,已经开始和文化背道而驰,并沦落为一种"非文化"、"反文化"的东西,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里充满文化气息,应该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智慧的显现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繁忙的工作、浮躁的心绪,现在的教师中有不读书者也似乎司空见惯。受"浅阅读"、"时尚文化"、"快餐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个个勤于电脑,却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而荒于人情。可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经济大发展的社会潮流中离我们的经典文化是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文化"有"大陆"和"海洋"之分,那潮汕文化就是立足大陆面朝大海。如果将教学风格也划分成"陆派"和"海派",那汕头的历史教师一定会认为自己是"海陆派"。这也许就是潮汕人的处事智慧,既深耕本土,又扬帆务远。也许是这种不自觉的文化选择最初塑造了"人",而最终使我们走向了自觉的特色教研之路。我们周旋于远近之间,醉心于统分之辩,描绘着虚实之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从哪里来,自信要从自觉中来,从文化自觉中产生. 文化自觉是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相似文献   

7.
文化网     
文化细胞虽是最下层的组织,但是光棍的细胞是没有多大用处,我们必须把一个个的"文化细胞"联合起来,结成一个文化网。在都市里,每一铺户里的识字者与不识字者组织一个生活教育团,继续不断的共同教学做,便成了一个"文化细胞"。有了这个"文化细胞"的组织,这一铺户里的人便可以活到老  相似文献   

8.
本期主题:"真文化"还是"伪文化"导语文化作文时髦有好些年了,以前,我们只要一看到能这么写的,肯定打高分,你看,题材多有文化气息啊,表达多典雅脱俗啊。现在,我们的看法变化了,因为我们发现好多(估计有80%)文化作文的作者其实是投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讲的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能够自我管理,管住自己。我们今天不做网络的奴隶,要主动地运用网络,不是让网络牵着我们走,失去人的主体性。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正地尊重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自信心。中国文化是要让世界来共享的,而共享的前提就是,需要我们把这个文化大餐制作好。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根与魂。如果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总纲"出发,就很难建构语文学科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就不能纲目分明地积累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语文学科有内在的课程规定性,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我们要按照语文课程规定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传承规定。课程"规定"才是语文学科的传承起点。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就此,我提出"趣读"入手——"乐读"引路——"广读"铺路——"多读"成就四步法,旨在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媒体报道,在成都被誉为"粽子一条街"的马鞍东路上,有商家挂出一句"雷人"的广告词,"屈原大叔别跳了,吃个胖姐粽子吧"。网友质疑这广告有不尊重屈原之嫌。对于传统文化、端午文化和屈原精神而言,与其恶搞,不如与时俱进,让屈原精神为我们带来启智醒脑、醍醐灌顶的精神和文化功效,这才更有时代价值。屈原以香草为伴、以圣贤  相似文献   

13.
Sapire在《语言论》中说过:"语言有个底座,——语言不脱离文化存在,这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文化就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底座。"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学生特别是职校生因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黛玉死因,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当我们分析"怡红细事",还原怡红院的生活场景,我们看到,真正让黛玉愁肠百结的泪水流尽而死的根本因素有三:一是贾府的畸形性文化;一是"情情"遭遇"情不情"的尴尬;一是袭人对宝玉爱的分享而形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黛玉死因,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当我们分析"怡红细事",还原怡红院的生活场景,我们看到,真正让黛玉愁肠百结的泪水流尽而死的根本因素有三:一是贾府的畸形性文化;一是"情情"遭遇"情不情"的尴尬;一是袭人对宝玉爱的分享而形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专业的兴旺,与艺考相关产业的繁荣都没能改变我国艺术市场品味的不景气的现状,也没能使精神文明得到真正实质性的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依然"贫困"和"功利",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发人深省的、使人感动的真情作品在我们的文化市场依然不多.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有一个使命: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所谓"共同的精神家园",简单一点说,就是我们拥有同样的语言、基本的价值观和大体相当的文化品位。而文化,是"共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因素。因为有相同的文化因子,所以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在探讨农村基础教育的得失,普遍结论为咱们中小学教育缺乏人文关怀。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教育仅仅是把知识、概念传授给了学生,而没有把文化、文明和健康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有文化"的教师。"有文化"的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爱好读书,善于从中外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实际上,教师读书情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逐渐老化,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渐落伍,部分教师甘于平庸,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有效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教育管理,把握好"宽"与"严"的界限,使我们的管理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视野中的远程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一、经济全球化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化"是指经济全球化.文化不可能全球化,教育也不可能全球化,在当今时代,文化和教育都应当是多元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和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