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京派小说也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识.文章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主义的理念、背景和艺术理想等层面分析了京派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肯定了它们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贡献.这种现代性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笔部队"成员意识到"思想战"在掌握北京沦陷区文化艺术领导权方面的重要性,他们通过邀请北京文人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颁发"大东亚文学赏",成立官方文学团体,压制和利诱具有进步倾向的校园文学社团,对北京文坛实行干预、控制和渗透。然而,由于北京文坛根深蒂固的依然是京派文学传统,"思想战"不仅被具有官方色彩的文人在审美层面疏离,更被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校园文学社团以各自不同的策略予以反抗。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形象和都市文明 ,赋予中国早期电影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人才资源和观照对象 ,同时 ,也使中国早期电影从内蕴上禀赋一种独特的半殖民半封建文化 ,以及在对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进行顽强对抗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具有某种现代主义特征的新鲜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4.
京派作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在实际创作中也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学术界对京派的研究长期存在着激烈争议。但他们拥有相似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性观、古典审美情结和中立包容、沉稳宽厚的文化姿态三方面。其中这种文化姿态的形成受到了学院文化和北平文化的双重滋养。正确把握和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观,为我们认识京派作家的整体性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依据;同时也对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京派作家本身的蕴含与风格,认识其历史定位及现实影响,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8,(1):115-124
文人群体的交往折射出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在1930年代的北平,以沈从文、林徽因、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京派"后期文人群体,凭借着《大公报·文艺副刊》、"太太的客厅"、"读诗会"等"公共空间网络"的构筑和交往,在复杂动荡的时局下,以"远离政治"的政治态度追求着独立自由的文学态度和文人品格,从而展现出了该群体所抱持的自由主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文化滋养文学,文学反映文化。楚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淀与传递,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新质、融入新品。废名——有人说他是文坛寂寞的代名词,这位京派文学领军人虽不及后继同道沈从文的名气和影响,但身为湖北人的废名也以其罕有的文学风格与审美趣味独步文坛。纵观废名的文学之路,对生长之地湖北黄梅的眷念印记清晰可见,荆楚文化关注当下与浪漫诗意的特质一如既往地在同为湖北作家的废名身上呈现。  相似文献   

7.
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文化和上海文化的巨大反差,深刻地影响了两地的文学艺术形态。不同的文化形态,可以说是京派和海派的母体。上海文化的洋化程度较深,这使海派的文学选择明显带有先锋性;京派的文化选择既是平民,又是贵族的。与此相对应,是京派小说家以高品位文人而自居为“乡下人”,而海派作家的文化角色则是“敏感的都市人”。在审美追求上,京派重乡土民俗,海派重洋场声色。京派使自然人性带上浪漫情调的神性,海派使现代都市性意识蒙上死亡的阴影。  相似文献   

8.
《水星》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它打破了当时北平文坛的沉寂,消除了南北文学观念的分歧,其在沟通学院派与文坛关系方面的功劳也不可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把《水星》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会发现京派作家、左翼作家、中间派作家在《水星》中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创作局面,且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合流的趋势。如此,探讨《水星》小说及其合流现象,有助于我们近距离触摸20世纪30年代文学多元共生的历史场景,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30年代文学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和真实面目,也有助于我们明确《水星》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线索还远没有清理明白。仔细梳理这 10 0年发生过的各种文学形态 ,比如对 30年代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这三种文学作一合论 ,会有助于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认识它们的对峙和互相穿透性。左翼文学是现代政治社会的产物 ,可由此寻觅百年来一切斗争的人们的精神解放、精神困境及其拯救的历程。京派的背景是“北平”文化社会 ,反映乡村中国在现代化冲击下保持自重并不断发生反观现代人性缺失的深长忧虑。海派自然来自于现代商业社会 ,表达新市民遭受物质文明正反两方面压迫的情景。而在表达民族国家理想、人民意识、社会批判精神方面 ,三种文学形态是贯通的。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复杂纠葛中 ,它们所获现代品格的重要方面是手执先锋性和大众性两端 ,既占据现代文明植根之地 ,又留心不被本土封建保守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汉译与接受史上,"京派"作家拥有无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们对"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领袖伍尔夫的现代主义美学和意识流小说的仰慕,是其审美主义旨趣和推进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自觉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伍尔夫作品的汉译作出贡献的"京派"成员主要有叶公超和卞之琳,萧乾的伍尔夫研究则具体而微地映现出现代主义文学在特定语境制约下的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沦陷区文学运动及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衡量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标准去衡量它。在沦陷区,文学上保持民族血脉、心理上的不屈服、逃避者应该视为一种反抗。  相似文献   

12.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政府“有钱出钱”的号召,纷纷捐款献金。国民政府为统一管理和鼓励民众捐款献金,制定了相关捐款献金收支与奖励办法,这对于当时的抗战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之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这种金融管理办法对当时抗战的重要意义和我们今天可借鉴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7月开始,日伪在中国华中地区推行清乡运动,在实行反共政策的同时,日本妄图实现其“以战养战,速战速决”的目的。但由于政策倒行逆施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加上汪伪内部的腐败纷争等等诸多因素,清乡运动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5.
抗战文学以“政治阐释”为主导,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较大发展,在民族政治驱使下出现了“政治一元化”创作现象。作家有意设置了两个对立的叙事平台,表现正义的理性与非正义理性的冲突。对探究抗战文学的艺术缺失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和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进程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掀起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壮举。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伟大民族精神。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上海抗战化在全国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随着战争进程的跌宕起伏,上海化的发展也相应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左翼革命化向抗战化的转变,抗战化的高涨,“孤岛”时期的化抗争和沦陷时期的化苦斗。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化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历史。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军发起了有力的宣传攻势,使日军思乡厌战的情绪不断增加,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作战意志。其中,艺术宣传工作在对日军的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漫画、歌曲等形式,向广大日军宣传侵华战争的本质,揭露事实真相,致使他们思乡厌战,从而成功地瓦解了日军的斗志,有效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伟大实践,使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分运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在理论上的贡献,说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的因素.其次,重点从坚持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建立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组织协同作战的"三结合"体制,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四个方面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为郭沫若提供了一个弄潮的机遇。时代与个人的双向选择,使他成为抗战文化统一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他得以叱咤风云,尽展才华。抗战改变了郭沫若的文化身份,转换了他人生行旅的轨迹。由士而仕,郭沫若走上亦文亦政的道路,并且终其一生。这也是许多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做出的文化选择,其中的是非曲折,应该包涵在时代的悲剧性因素中。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翻译活动空前繁荣,该时期文学翻译作品在译者、原著国、体裁和主题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译作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的内容,而且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