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NA计算机是指通过组成DNA分子的A、G、C、T四种核苷酸的排列来编码信息,特定的生物酶可充光"软件",使DNA分子完成某种生物化学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码(即反应前的输入数据)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即反应后的输出数据).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DNA指纹 人体包含有100万亿个细胞,它们组成各种器官和组织。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每个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它们大小各异。遗传信息贮存于染色体内的DNA分子中,也就是说,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复制就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通常以双螺旋型的双链存在,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四个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DNA双链通过氢键按A-T、G-C的互补配对方式绞结在一起。上述四种碱基在DNA长链中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一系列密码,在受精卵到个体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从而使得人类个体之间的特征千变万化,互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1 DNA探针的概念 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它包括整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或由之转录而来的RNA。现已获得的DNA探针数量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  相似文献   

4.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它是一种分子,同时也是基因组成的材料,被人们称为“遗传微粒”。DNA可组成遗传指令,它是制造生命的蓝本。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作为动物分类标记不受形态特征、发育阶段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进化速率适中,作为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分子标记十分理想。目前,该基因在动物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种群遗传变异和分化、行为起源与进化、近缘种或种下分类单元的鉴定、生物地理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以及DNA条形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全一册教材基因工程一节,介绍了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运载体,阐明了重组DNA的构建过程:先用限制酶切割运载体(质粒),产生黏性末端,再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黏性末端,加入DNA连接酶,即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也叫重组质粒)。学生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由于对限制酶和运载体搭配使用及基因检测知识认识不够深入,易产生错误。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  相似文献   

8.
基于DNA生化反应的计算机称为DNA计算机,由于其采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计算机的运算逻辑与存贮方式,DNA计算机在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时具有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1 DNA计算机提出的背景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计算机专家阿德莱曼在阅读一本名为《基因分子生物学》的书籍时,突然意识到人类的细胞与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方式非常类似。计算机以二进制的“0”和“1”两个数字进行数据存储,而生物的DNA则以A、T、C和G四个字母代表的四种核苷酸作为基本结构。这年11月,阿德莱曼在《科学》杂志上公布了他的DNA计算机理论,并成功运用DNA计算机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这一成果迅速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由此开创了DNA计算机研究的新纪元。2 DNA计算机的工作原理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甘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  相似文献   

9.
1基因重组问题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因重组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就其概念讲,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基因重组是指狭义的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谓不同性状应指的是不同种性状,不包括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性状。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性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一方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局部交叉互换,使染色单体上(准确地说是DNA分子内)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即分子内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0.
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方向:一条为5’-3’(即从游离的5’碳原子的磷酸基团到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另一条为3’-5’(即从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到游离的5’碳原子的磷酸基团),如图1。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母链(亲代DNA的多核苷酸链);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指出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技术已经在植物品种或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学研究和系谱分析,杂交种子遗传纯度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体细胞杂种、突变体等的鉴定,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作图),种间基因流动分析和外源导入基因追踪,基因标记,育种过程追踪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不同 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每个脱氧核苷酸又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根组成。DNA分子双螺旋的骨架是由磷酸残基和脱氧核糖组成,而磷酸带负电荷,使得DNA带负电。DNA在细胞核中是以染色质或者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由于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也会带电荷。在细胞核内,DNA与一些组蛋白结合形成脱氧核糖核蛋白即(DNP),同时RNA与一些组织蛋白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即(RNP),这两种复合物都会带有一定的电荷。  相似文献   

13.
蚊虫是最为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准确鉴定其种类是防控的重要基础,但基于形态学鉴定困难较多。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获取便捷、已公布数据全面,作为DNA条形码开展分子鉴定具有突出优势。为进一步评估不同线粒体基因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蚊科昆虫鉴定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按蚊属为例,选取在GenBank数据库中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公布最多的5种,每种随机下载5条序列,通过进化速率、遗传距离、条形码间隙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了线粒体全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分别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种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按蚊线粒体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D5基因进化速率最快,而COI基因最为保守。除COIII基因外,其余基因均可作为DNA条形码开展分子鉴定,但其中ND4L基因的条形码间隙不显著,可能存在鉴定不准确的情况。剩余线粒体基因中,ATP8、COI、COII、CytB和ND5基因间隙显著且在种内和种间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优先推荐选用为DNA条形码,ATP6、ND1、ND2、ND3、ND4和ND6基因则存在种内或(和)种间不保守的情况,可以作为备选序列。研究结果为科学选用DNA条形码序列进行蚊科昆虫的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要说信息存储.没有一样比得过DNA。人们很早就觊觎我们自身的基因代码存储数据的潜力,但如何将信息编码进DNA遗传物质再如何解读出来,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朱盛 《生物学教学》2009,34(9):60-60
1引言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在介绍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时,直接提出DNA分子的复制是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在介绍“基因工程”的有关内容时,DNA连接酶的作用原理也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这两种酶以后,由于对其作用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易产生混淆。如,必修2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  相似文献   

16.
基因是细胞内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基因通过DNA复制及细胞分裂把遗传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利用PCR技术进行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鲇(Silurus asotus)五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这五个地理种群是长江上游支流(四川境内的雅砻江、岷江、宜宾、贵州遵义的乌江)和长江中游支流沅江上游的渎阳河。选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只有HaeⅢ产生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果发现:南方鲇在野生种群和养殖品种间有分子遗传标记;鲇在长江上游支流各野生种群和长江中游支流溴阳河种群间有分子遗传标记;但在该基因片段上没有鉴别南方鲇和鲇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合成新的DNA分子时,亲本分子所含的信息以极高的准确度传递给子代分子,它的每一条链均可作为合成另一条互补链的模板,从而产生两个与原来DNA相同的分子。即使是单链DNA分子.在其复制过程中也要先形成双键的复制型(RF式),再产生子代DNA。DNA的复制过程可概括为:()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3)DNA链的延长;()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迄今所发现的DNA聚合酶,在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物1、11、m;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酶。、p、T、so无论那种DNA聚合酶,都必须有模板链和3’-OH末端…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分子标记 (molecularmarker)是指可遗传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而现在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是狭义的分子标记的概念 ,它只指DNA标记 ,不包括蛋白质标记。分子标记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的出现使人们对于基因的准确检测、目标基因的准确转移成为现实。1 理想分子标记的条件①具有高的多态性。②共显性遗传 ,即利用分子标记可鉴别二倍体中杂合和纯合的基因型。③能明确辨别等位基因。④遍布整个基因组。⑤除特殊位点的标记外 ,要求分子标记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⑥选择中性 (无基因多效性 )。⑦检测手段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