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作业疗法训练过程枯燥、患者参与度低、康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将作业疗法协调训练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趣味性、沉浸感、目的导向性,提高作业训练的康复效果。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协调功能虚拟训练系统使用高精度 5DT 数据手套和电磁位置跟踪系统,分别采集手指弯曲度数据和手臂运动数据,通过 Socket 进行通信,控制游戏虚拟手的弯曲和移动,实现“手张开—抓握”、“二指尖捏”的作业训练。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作业疗法中,极大提高了作业训练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建立体感鼠标的空间坐标系模型,利用STM32微处理器采集六轴微惯性传感器MPU6050和地磁计HMC5883L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互补滤波,实时检测人体手指的姿态变化。将数据无线传输到电脑接收端对应鼠标光标的位移变化,实现了人只需要轻轻挥动手指就可控制鼠标光标的移动、单双击和滚轮等操作。设计了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增加了鼠标续航时间。  相似文献   

3.
将多通道人机交互、基于Web的虚拟现实和CAD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实时交互的虚拟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接入5DT Data Glove 5型数据手套。研究了虚拟手建模,对常用手势进行了分析和定义,采用手势识别技术,在有限的网络带宽条件下实现了虚拟环境中S195型柴油机的装配仿真,获得了更加自然直观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了装配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系统是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的风力摆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了MPU6050陀螺仪,TTS音频模块,12864液晶屏显示模块以及L298N电机驱动模块等控制模块。系统主要由MPU6050陀螺仪采得姿态和运动数据,先测试出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从而利用公式推导出风力摆摆动到任意位置时对应的pwm脉冲,根据计算出的脉冲,进而控制轴流风机的转速,以此来控制推动风力摆的动力大小,实现对风力摆的控制。为了在系统控制过程中能更清楚地获知数据,系统中有12864液晶屏显示模块以及TTS音频模块,对数据进行显示并且用语音播报出来。  相似文献   

5.
三自由度球型电机的检测技术是三自由度电机控制的重要技术,文章针对三自由度球型电机的检测技术,分析了三自由度电机的姿态检测、转速检测和转矩检测的方法.利用MEMS六轴传感器MPU6050的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度测量,完成对电机的检测系统研究,并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三自由度电机检测系统平台实物,通过MATLAB对传感器测量数据计算,验证了间接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29-231
介绍了一套基于Matlab的GUI的控制的风力摆实验平台。系统中MPU6050作为角度传感器,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采用L298N作为电机的驱动模块,通过Matlab的GUI建立数据接收和显示界面,完成帆板控制系统的控制。通过本系统的实践,可以使学生熟悉典型的闭环控制系统,掌握多种闭环控制系统中的算法,如PID控制等算法、PWM调试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两轮自平衡车系统中惯性传感器的数据误差问题和车体平衡抗扰适应性,利用主控制器KL25、惯性传感器MPU6050等器件搭建了实验平台。基于四元数与互补滤波数据的融合解算车体姿态,通过数字PID算法调整PWM信号量的输出实现姿态的自我调整,最终实现对两轮车体系统的自平衡控制。测试结果表明,在小幅度偏角范围内车体能够及时调整姿态,表现出了良好自平衡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黄梅戏VR数字博物馆,以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为原型。首先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建立3D博物馆模型,然后采用Unity交互开发技术实现场景漫游、浏览互动和交互游戏,最后使用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技术实现沉浸式虚拟漫游。用户通过虚拟现实体验打破空间限制,身临其境感受黄梅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人们对黄梅戏的认知度,为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四旋翼飞行器作为当今一种非常流行的飞行器,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以及各个领域。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四旋翼飞行器变得更加小型化与智能化,应用领域也更广。通过研究飞行控制原理与姿态解算,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了软件设计。硬件选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制器,并以MPU6050作为惯性测量模块。软件设计中采用互补融合的控制算法估算六自由度飞行姿态,并采用PID算法进行整定和控制。通过这种姿态融合,可控制飞行器平稳起停和飞行,经实验室调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四旋翼飞行器工作可靠性,采用STM32F407VGT和R5F100LE处理器,设计了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加速度陀螺仪MPU6050模块采集飞行姿态数据,超声测距模块、激光传感模块和摄像头模块提供导航参数,采用滤波算法对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寻线前进。实验测试表明,飞行器能一键起飞,完成空投任务,精确降落。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光电图像处理的四旋翼无人机教学实验平台。该教学实验平台采用姿态传感器MPU6050以及摄像头OV7725作为主要机载传感器,ARM嵌入式系统芯片STM32F4系列作为主控芯片以及R5F100LEA系列作为辅控芯片。采用优化的单环PID控制算法,结合光电图像处理算法对特定目标物进行识别,实现了四旋翼无人机的自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机载控制系统能很好地进行飞行控制实验,并能实现沿预设路线行走、投递特定物品以及找寻特定物品等无人机遥感教学实验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因自身不精确的系统模型和外界扰动等因素导致的车体不稳定甚至倾倒的问题,模拟自行车结构,设计了一种前后两轮的自平衡电单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对MPU6050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得到了分析验证.在建立电单车物理模型后,选择位置式PID算法控制舵机,实现了电单车姿态的快速调整,最终使系统能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两轮平衡车的设计方案:采用陀螺仪MPU6050实时检测小车的运动姿态,核心控制板Arduino Uno根据从传感器中获得的数据,经过PID算法处理之后,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到电动机驱动电路,实现对小车电机的平衡控制.该平衡车可以通过蓝牙来进行控制,能够进行灵活的转向和前进动作,并能在运动中实现自主平衡,在外界有适度干扰的情况下能够自行调整并迅速恢复平衡状态.以该车为研究基础,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勘探场合.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以飞行机器人为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通过传感器6轴运动处理组件MPU6050接口实现位姿的测量实验;采用嵌入式ARM处理器STM32F103RE为控制器,经电子调速器控制机器人的4个直流电机,实现PID控制算法实验;摄像头OV2640采集视频图像,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传送给上位机并显示出来,实现无线网络图像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平台运行稳定可靠,适合作为测控类专业学生的综合性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高效率的辅助城市燃气管道的巡检任务.提出将红外热成像技术搭载在无人机平台上对管道进行检测和评估.设计思路是STM32f405作为主控芯片,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处理MPU6050采集到的姿态信息,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波来控制无人机的平稳飞行.最后将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到的图像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移动学习资讯网的调查数据表明课程内容枯燥是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可行性,基于NDI视频传输共享协议构建IP化的网络制作环境,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体现其情境性、感染性及交互性等特性;并以《爱国主义那些事儿》为例开展实践研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移动学习的情境化。  相似文献   

17.
智能手机迅速普及,VR虚拟现实头盔技术亦日趋成熟。将手机与VR头盔结合,开发出虚拟现实的手机体感游戏。利用手机中的陀螺仪系统,实现惯性定位来捕获人身体的变化,达到体感操作目的。使用Unity3D双屏显示与VR头盔结合,通过手机便可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效果。配合蓝牙摇杆控制器,玩家通过佩戴装载有智能手机的VR头盔,即可体验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感游戏。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进入高校教学,为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可能.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实验教学中能够构建虚拟知识学习系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和虚拟训练教学系统,具有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突破风险成本时间限制、实现教考结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剧友飞  徐忠平 《考试周刊》2010,(45):239-240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的状态,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虚拟现实技术因其具有的浸没感、交互性、构想性而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弥补了传统心理治疗方法的不足,增加了心理治疗的手段。本文探讨了以认知暴露疗法为理论依据,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移动学习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笔者基于艾媒咨询发布的移动教育市场研究报告,深入发掘移动学习者的核心诉求,通过剖析移动学习的实际发生过程,实现移动学习的要素分析,并综合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流媒体技术、HTML5等信息技术构建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模型,细化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服务及移动学习终端层面的技术支撑,最终完成移动学习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