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教师疲惫不堪,二是学生受益甚微。用叶老的话说,叫做“徒劳无功”。鉴于此,我认为作文批改原则是“师生同批同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写作能  相似文献   

2.
我们多年来教授两个班的语文,作文批改不仅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连饭后茶余、星期天也得搭上。但是,事与愿违,不少学生一拿到发下来的作文本,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不大肯去揣摩,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给学生批改作文徒劳无功!”问题的症结何在?经与学生交谈终于明白,问题就在于教师的批改没有改到学生的心坎上,没有让作文的主人参与。为了改变这种消极被动局面,近年来我们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或级改,效果显著。一、教给方法,自改。“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年来,我是这样做的:一边指导学生写作文,一边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大工程,读是基础.写是关键,评是指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放在首位,强化训练,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徐锐 《湖北教育》2007,(8):50-51
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启发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认识、再理解,使他们由被动地写作文到积极主动地写作文。兴趣是学生学好、写好作文的动力。学生如果对作文没有兴趣时,他们便会认为写作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就会满腹怨言,即使勉强写了,也只不过是应付差事。教师  相似文献   

6.
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少教师头疼的事。许多教师花大力气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最多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丢在一边,束之高阁。作文批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发现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谈到学生的作文批改问题,过去都是要求教师全批全改、精辟细改。其实效到底有多大?实际上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固然很重要,但也有许多不利的地方。吕叔缃先生说过:"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学生的主动性,叫做徒劳无功"。的确如此,但从时间上说吧,教师要备课、上课,还要兼顾班级甚至学校的一些工作,若要全批全改、精辟细改,至少也得一周时间,这样学生收到作文本离上次作文时间太长,学生已失去了大半的热情;同时这种改法忽略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写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主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修改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9.
关于作批改,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批改的方向。作批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的作教学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尽管教师为批改作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作文能力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就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去真正达到培养批改作文能力的目的,培养真正受益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 ,我选择了“点”为作文批改的突破口。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完整的作文最能准确反映学生在语感方面的弱点 ,因此在作文批改中的“点”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学生在写完一篇作文后最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 ,若及时“点”醒学生 ,就抓住了最有利的施教契机。三是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教师“点石成金” ,增强了写出好文章的信心 ,更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的“点”睛之处往往能穿透学生语感中钝感的表面 ,直达“灵性”的深处。那么 ,怎样“点”出“灵性”来呢 ?   1 “点”情操。学生由于思想深度或生活阅历的局限 …  相似文献   

13.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但是,老师往往将批改看成自己一人之事,发现学生作文有不尽人意之处,便妄下断语。对于学生来说,作文不是别的,它是自己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所以老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一、改变传统的评定形式1.超越百分制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成绩的评定往往以百分制呈现,在60-95分间给定一个分数,这样既缺少了鼓励的作用,也难以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山东教育》2002,(10):43-43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学生自改作文,开始会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常结合作文评改讲一些名人轶事,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我还调整了作文的评价标准,不以初稿论成败,而以修改稿的水平定优劣。只要改得好,哪怕只是一点,即给予肯定。二、推敲词句,做好示范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为病例文,誊抄在大纸上或投在幕布上示范批改,改时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改,并说明为什么这么修改。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章可循。最后让学生照例子互改或自改。…  相似文献   

15.
林军 《新疆教育》2012,(14):137-137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此,作文批改一定要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循序渐进,教给自改方法;务实求活,培养自改能力等方面谈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这是发展个性的前提;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这是发展个性的途径;第三要运用评价激励来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路锐 《华章》2013,(28)
小学作文批改,要多表扬少批评,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要多创新少庸评,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强宇音 《快乐阅读》2011,(23):161-162
作文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表达技能和思想认识等方面水平。作文教学既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互改作使师生受益非浅。其步骤是:一、把批改标准交给学生;二、指导学生批改方法,老师巡回,及时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三、指导学生写出评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