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领域,新技术体系和技术环境总是不断形塑着高等教育治理的组织结构与运行逻辑,为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着支撑与赋能。该文从技术嵌入高等教育制度的内在逻辑、多重模式等入手,深入讨论技术是如何在高等教育制度中发挥作用的,并通过分析技术环境变化对高等教育制度发展造成的影响,找寻到当前高等教育制度实践中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提出新技术时代需要构建基于数字生态的高等教育制度框架,形成符合数字逻辑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打造适应数字文明的高等教育制度文化等发展路径,以创造性地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管办评分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部署。从背景与动因看,管办评分离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新常态,是管办分离改革政策的深化,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观照下,解析高等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的学理含义、权力性质,基于此从改革逻辑出发构建管办评分离的三角权力模型。最后从治理主体、权力基础、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阐释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公共治理框架及其要义,进而论述了管办评分离的公共治理实践变革基本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球数字治理变革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内生性数字治理需求,而厘清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发展、丰富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治理对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并以三种类型的数字治理构成要素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为指导,提出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构成五要素,即治理目标、治理架构、治理参与、治理工具和治理监测。文章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构成五要素进行了详细剖析,阐释了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分别基于五要素的关键特征提出了应用建议,以期从理论层面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优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型,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型治理范式。数字治理能够对多场景、全过程的高等教育管理数据进行关联、交叉、分析、整合,促进教育治理过程科学化,突破传统教育治理中“暗箱”问题。学界关于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概念阐释主要形成了数据安全论、技术赋能论、场域整合论等三种学术论说,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等。数字治理在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和能力方面至关重要,体现为实现治理主体高效互动、提升循证治理能力和优化精准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同时,高等教育数字治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数字安全风险、教育正义危机、数据孤岛、形式化治理、学术求真精神式微等。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强化理性认知、优化治理结构、聚合治理动能、适配治理机制等四个层面重新构建与优化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生态,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技术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但目前仍缺少对具体治理实施方案的深入研究。文章从高等教育治理的数据需求和治理层次出发,提出了基于用户画像实现高等教育"依数治理"的"五步"实施框架,以典型教育治理场景为例详细阐释了画像构建与治理过程,并就治理难题、应对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大数据画像的治理方案为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智能化和科学化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对研究提升高等教育数据化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仍是全社会关注的课题.以Q大学为例,阐述了Q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实践探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西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在方向性、公益性、公平与质量、终身教育上实现价值旨归是其发展的逻辑要义.基于其逻辑要义,切合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着眼于人民对不同层次、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未来西部高等教育需要综合施策,主要从政策驱动、未来导向、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和整体能力的提升,以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积极性、发展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该课题主要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与治理要义、国外大学治理的制度、中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运行及匹配、中国大学治理制度优化的理念、路径与制度保障,以及中国大学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转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学治理理论研究有待突破。现代大学治理理念除却要践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之外,还要注重"治理的民主性""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的‘疏’‘统’并举"。大学应实现由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治理制度的优化路径是由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转型。大学治理制度的设计应遵循正当性、互补性与价值创造性三个原则。中国情境下大学行政权力与大学绩效负相关,学术权力与大学绩效正相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其交互作用有利于大学绩效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最佳的匹配点。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州作为美国最早探索公立高校绩效拨款的州,经过四个阶段40余年的发展,完成了高校绩效治理模式由1.0向2.0的转变。与前期相比,绩效治理2.0改变了绩效结果仅用于预算奖励的模式,转而将绩效结果作为高校基本拨款的完全依据。这一改革在激发高校长期发展潜能的同时,也使绩效治理在促使高校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利益相关者感受、国家宏观战略落实等方面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本文基于政府、教育以及社会三重制度逻辑,通过对田纳西州绩效拨款与高校治理间逻辑冲突、内在机理、协同关系的剖析,提出构建多元化制度逻辑场域,强化各逻辑主体的共同价值取向,是降低改革阻力、化解各方矛盾、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治理改革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数字化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成为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本文分析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基于转化、转型与智慧三个发展阶段,八个维度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以期共同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学科水平是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直接体现,分层治理是我国高校学科管理的重要特征。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阐述学科分层治理现状和趋势,并着重探讨“双一流”背景下分层治理的逻辑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是产教融合发挥实质性效用、推进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基本保障。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并从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3个方面对产教融合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北京科技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初步成效,从人才培养联盟、实践育人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工程文化育人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机制与实施路径,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和彰显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从全球治理的视域出发,构建“价值共识-制度公约-组织协商”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以此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从接纳共享到输出共享、从场外接轨到场内共建、从松散联合到协作共商的演变特征,并揭示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三大矛盾:价值共识共享中的路径依赖掣肘、制度公约共建中的本土角色暗淡、组织协商共商中的合力发挥不足。基于此,我们应加强文化自觉,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制度能力,深度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规则的实施与制定;注重多元面向,打造分层分类的国际化网络协商新格局,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之于社区治理而言,不仅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从发展逻辑上看还具有高度的同构性,二者的有效耦合意义重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要求下,沿着"经济—社会—教育"的逻辑分析认为,发展动力同源、价值理念契合、制度变迁同向等方面是社区"教育+治理"的现实逻辑, "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以及模式—技术—制度创新是社区"教育+治理"的耦合发展机制。遵循上述逻辑,社区"教育+治理"的路径包括:加强政策制度建设,落实集中统一领导, 拓展社区教育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对接, 搭建国家资历框架,引领终身职业发展,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智慧支撑体系, 优化多元协同合作,创新组织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建新 《江苏高教》2021,(1):116-120
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全面实施,中国高职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思考高职教育变革创新内涵的同时,应从坚定办学政治方向、推动治理体系改革、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突出特色专业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凝练中国职教品牌等方面,明确新时代高职教育变革创新的路径选择,加快推进中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是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美国高等教育面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与高等教育问责制的双重压力所做出的现实选择,为美国高校的卓越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基于对美国9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探析发现:其文本内容可概括为评估目的、主体、内容、方法、结果应用以及客体保障六个方面,呈现出政府、管理与学术三种制度逻辑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系统研究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实施路径及其蕴含的逻辑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中聘后考核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力助推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更是一种价值判断、选择与追求。职业技术教育治理价值问题,就是职业教育治理对当今社会与人的发展效用和意义问题。职业教育治理价值取向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治理行为。所以,应对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定位。从满足职业教育治理价值主体需要层面看,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应该具有底线价值和最高价值。其底线价值是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效率,构建当今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新制度、新秩序,其最高价值是促进职业教育微观公平,从"共治"走向"善治"。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演进需要满足三种条件,即法治化与民主化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适应、信息化与科技化专业化相融合,三者缺一不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应积极探索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建立合作博弈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政策、落实政策的保障机制、规范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文化、完善制度文化的实施机制等多种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变局交织,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智能时代,导致大学教育越来越被整合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浪潮中,大学通识教育理念遭受数字智能时代的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全球化强化了世界公民的普适价值并削弱了多元文明的基础,而数字智能社会强化了优绩主义的治理逻辑,强化了大学教育的技术化倾向,二者共同对大学通识教育构成了冲击。本文认为,通识教育所张扬的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是应对数字智能时代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下可能到来的文明危机的最宝贵资源,数字智能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应当超越古典文明和工业社会早期的教育范式,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推动建构科技和知识传播的全球化与文化传承和公民教育的本土化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在数字智能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培养对共同体的公共责任着手,培养学生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