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什么是DNS白名单?在当今的公共互联网上使用IPv4地址时,解析程序可以向权威的域名服务器查询并接收IPv4的地址A记录。当一位权威DNS的管理员为指定域添加IPv6地址AAAA记录时,它将像A记录和其他RR一样被解析程序查询和接收。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网络》2011,(7):42-42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切入点。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对中国影响尤其严峻。电信运营商被迫在选择IPv6或私有地址间做出决策,回避这一问题将没有新的IP地址可供应,对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的影响今年就会出现。仓促采用私有地址,虽可应付眼前,  相似文献   

3.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日前透露,在IPv6标准化方面,中国紧跟世界步伐,目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已有超过70项IPv6标准的研究,其中49项已经发布。通过对IPv6标准的确立,我国将结束IP地址匮乏的现状,从IPv4时代阳IPv6时代过渡。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通信网络具有连接通信主机、数位设备多和业务种类多等特点。因为IPv4地址面临枯竭,IPv6地址使用迫在眉捷。利用现有IPv4网络为承载网络,在边缘网络实现IPv6化,是当前解决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一种解决方法。为了实现IPv4与IPv6的业务服务兼容,可以6to4和区分服务来解决两类地址转换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IPv6的地址结构定义、地址类型(单播、任播、组播)、主机与路由器的地址、过渡阶段的IPv6地址.对于目前IP6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玮 《太原大学学报》2013,14(2):131-134
互联网用户数量和业务类型的激增,使得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IP地址资源已接近枯竭,现有IPv4网络向下一代IPv6网络的演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IPv4网络和IPv6网络将在一定时期内共存。针对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就双协议栈、隧道和网络地址转换一协议转换三种主流过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给出了各阶段过渡技术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与声音     
"IPv6不仅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地址,而且能够连接成千上万的工具,这些地址就会永久地得到分配。IPv4这样的一个地址,可以说是压力太大了,它已经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地址分配。如果继续用IPv4将不能够实现智能互联网,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技术的介入,IPv6的发展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8.
IPv6在Linux和Windows2000下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移动PC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移动计算机网络和主机数量增加,IP地址资源也日趋紧张,彻底的解决方案是实施IPv6.本文论述了IPv6的特点,IPv6的报头格式,IPv6的地址;重点讨论了如何平稳地从现有IPv4网络结构过渡到IPv6的策略,详细阐明了在Linux和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如何实现IPv6协议,以及所进行的IPv6联通实验。  相似文献   

9.
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IPv4地址在最近两年急剧消耗,世界各大网络资源管理机构根据形势发展修改IPv4地址分配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IPv4分配的合理公正。与此同时.各区域国家进一步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与研究,务求解决IPv4地址枯竭的困局并寻求新的互联网络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校园网进行IPv6升级后,IPv6地址的无序性和安全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讨论了实施中的IPv4地址管理方案的特点,考虑如何沿用这个地址管理方案来管理IPv6地址.具体做法是使用IPv4用户管理系统中每个用户的VLAN号和校园卡号来构造IPv6用户地址,并使用该用户主机MAC地址在DHCPv6服务器配置文件中对该IPv6地址做绑定,从而使用户只能使用固定的IPv6地址上网,达到基于这个用户管理系统来管理IPv4/IPv6用户的目的.该方案的实施,将能加强IPv6网络的地址管理,为在校园网内推广IPv6网络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IPv6协议规范与传统的IPv4协议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这对基于IP的操作系统指纹识别产生了影响.鉴于IPv6协议规范的变化,比较分析了IPv4的操作系统指纹识别方法"IPID生成与分段""TTL或跳数限制""ICMP端口不可达消息"在IPv6中的适用性、以及IPv6特有的"IPv6扩展头""MTU发现""NDP协议"等指纹识别方法.最后,在局域网络环境中对"跳数限制初值""ICMP端口不可达消息"的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IP协议的操作系统指纹识别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针对IPv6与IPv4协议不完全兼容,为了保证TCP包在IPv4/IPv6网络互通时的传输正确性,通过对TCP滑动窗口机制的分析,设计了一套新的会话控制列表结构来记录TCP包在进行转换时候序号发生的变化,并且在转换网关处理程序中加入对该表的控制,保证了转换中的数据包序号的正确性,同时也解决了重传包的检测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IPv4的地址空间面临即将耗尽的危险,IPv6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地址不足的问题,同时IPv6与IPv4相比在服务质量、可移动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IPv4向IPv6网络过渡是大势所趋.二者过渡的三种基本技术有其各自不同的原理及特点,依此针对高校校园网实施二者过渡问题提出指导原则和组网策略.  相似文献   

14.
IPv6协议探究     
本首先分析推出IPv6的必要性,简要介绍IPv6的产生和主要特点:其次阐述了IPv6的报头格式及作用,并对IETF制定的IPv6协议标准加以说明:最后提出IPv4向IPv6过渡的几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从IPv6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现状、技术演进等方面阐述了IPv6技术,并从IPv6的产生和技术特征方面着重分析了IPv6技术的演进过程,详尽介绍了IPv6与IPv4的区别,以当今网络的发展趋势充分论述了IPv6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代替IPv4,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6.
IPv6协议作为互联网的新一代通信协议,保留了Ipv4的很多特性,提供无连接服务,使用数据报交换信息,IPv6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本文介绍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的基本过渡技术工作原理,重点描述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和基于SOCKS的IPv4/IPv6过渡技术等,同时设计实现基于IPv6技术的域名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IPv4地址资源日趋紧张,通过实施IPv6可以解决这种紧张状况.根据IPv4到IPv6的升级转换机制,成功地利用目前Redhat8.0Linux操作系统对IPv6的支持,对IPv6网络的构建与实施过程进行探讨,顺利地实现了IPv4与IPv6通信.  相似文献   

18.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协议替代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协议是必然趋势,协议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基于IPv6协议和IPv4/IPv6协议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改进了Boyer-Moore(BM)算法,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实现了基于IPv6协议的入侵检测功能,且改进的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有的IPv4/IPv6过渡技术的分析,采用6PE技术实现了IPv4/IPv6组播过渡。对于用户端设备只要支持IPv6,只要求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进行修改,对其他部分没有要求;对于运营商来说只要升级PE路由器,不需要改动原有的IPv4 MPLS网络核心设备,因此是一种简单高效的IPv4/IPv6组播过渡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