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凯 《新闻界》2008,(5):123-124
本文从叙事内容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今日说法》栏目的叙事特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小说《被偷走的人》是法国新锐作家提埃里·科恩出版于2008年的作品,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一系列二元对立因素的妥善处理,除了小说内容上展现出的善与恶、得与失、生与死、灵魂与肉体、存在与虚无等一系列二元思考之外,小说在叙事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二元对立策略,使二元对立的叙事张力贯穿小说的始终。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托,从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两方面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二元对立的叙事策略,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热雷米既理性又疯狂、既真实又虚幻、既善又恶的人物形象,进而引发人们对存在、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倩倩 《大观周刊》2011,(41):14-14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曾获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故事本身题材上具有民族特色和浓烈的神秘色彩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作者采用来了“傻子”这一独特的叙事视角。作者利用这一视角对非理性领域进行探讨.从而带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新闻事件的客观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调查性报道为研究对象,浅谈调查性报道叙事视角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有些蒙古族题材电影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叙事方式。本文主要通过《绿草地》、《小黄狗的窝》等影片,介绍了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儿童视角的三大作用与效果,来表现蒙古族的独特民族品格、风俗风貌和成人世界的痛苦与不堪,以及儿童的单纯与美好。  相似文献   

6.
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明显地借鉴了新闻写作特点,体现着独特的叙事意义。他的创作欲望源于新闻敏感,小说素材源于新闻事件,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源于新闻职业;同时小说中简洁的语言、冷静的叙述、平民化视角也都与新闻写作有关。  相似文献   

7.
罗小玲 《新闻世界》2011,(7):192-193
本文选取新华网的王家岭矿难报道与BBC的智利矿难报道,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两者在叙事视角和叙述对象层面上的不同,发现BBC矿难报道的叙事视角富于变化,叙述对象多元;而我国矿难报道则存在叙事视角缺少变化,叙述对象单一的问题。希望在此基础上为媒体的矿难类灾害性报道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亲子互动型真人秀季播栏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不仅开辟了新的题材,同时使中国真人秀节目迈出室外,在室外真人秀节目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节目在特定情境下营造的戏剧冲突,依靠大量真实记录以及剪辑形成的叙事和情绪张力,构成节目独特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本文简要分析亲子类真人秀的发展历程与类型,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聚焦《爸爸去哪儿》的文本叙事,分析其叙事视角、叙事策略,以期梳理出节目成功背后的规律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1.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集亲情、梦幻和喜剧色彩于一体的电影。其巧妙地借助喜剧的外衣把随处可见可感的母女之间双向默默付出的催泪细节极尽表现。本文运用电影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独特运用、多聚焦的叙事视角风格和反情节性的“本文”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对其叙事策略进行解构,力图为今后的轻喜剧下的母女亲情形象的电影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视点决定投影方向的人物是谁和叙述者是谁这两个不同的问题。”①简单的说,即指叙事视角包括谁“说”(叙述的角度)和谁“看”(聚焦的角度)。“事件无论在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角’范围内描述出来,总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的角度.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是虚构的事件。”②“任何一篇叙事作品,都必定有一定的叙事视角,因为当作者要展示二个叙事世界的时候,他不要能原封不动地把外在客观的世界照搬到纸面上,而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叙事谋略来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叙事结构与功能、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者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专题片采用预叙的方式,以增强叙事的逻辑性;采用概述和场景结合的叙事时距,以增强叙事的层次感;专题片中全知视角与第三人称证人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则巧妙地隐藏了叙事者的身份,对政论类专题片拍摄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彦池 《大观周刊》2011,(37):21-21
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由于文化土壤不同,在结构艺术上呈现不同的特征。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党史传文学的影响,而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使得中西小说在创作上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出发,对中西小说之间的这种异同做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叙事中也会使用叙事学中的三种叙述视角:元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在一篇新闻中,叙述视觉一般是单一出现的,但在某些时候也呈现出视觉组合的特点,而且组合存在两种形态:历时性组合,共时性组合。  相似文献   

16.
论韩剧的女性化叙事与女性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剧中的女性化叙事方式和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中国观众一种全新的叙述视角。韩剧以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唯美的镜头语言,力图通过浪漫的故事,唯美的女性形象建构一种世俗神话。女性化叙事就是打破以往男性宏大的叙事方式,通过细  相似文献   

17.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筠  陈小芬 《东南传播》2012,(10):69-71
"电视新闻杂志"己是我国电视媒体主流新闻栏目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从2003年推出以来,在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本文以叙事理论和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节目,从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等方面对《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以期本研究能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研究,提升节目可视性方面提供新办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发布国际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叙事是新闻的关键,叙事视角则是新闻叙述的立足点。本文从叙事视角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新华网相关新闻的叙事视角,从而更好地研究此类国际新闻中叙事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昕 《新闻采编》2012,(5):37-38
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叙事语态叙事学关于语态方式的界定包括:(1)异叙式,即叙述人位于事件和受众之外,是纯粹的第三者,是全知全能的。(2)同叙式,即叙述人参与事件,但并非主要角色,处在事件发展的动态之中向受众叙述事件。(3)自叙式,叙述人就是事件的主要角色。从叙事视角、叙事语态来看,口述历史类纪录片应该兼有同叙类和自叙类的特点,即叙述人参与事件,可能是事件的主要角色或次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