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指责学生当用“食指”,激励、引导、表扬则要用“拇指”。把“食指”换成“拇指”,爱是前提,它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激发心灵的活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发展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紊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而情感作用又是激发非智力因素很快的、教室里的原发动力。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中学生才会享受学习,只有享受学习才能主动地学、深刻地学、创造性地学。学生情感的激发靠教师人格力量的撞击,学生心灵活动的张扬更离不开教师的智慧的点拨。二者的融合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是这样运用导思点拨法进行教学的玉林市福绵中心小学肖奕华导思点拨教学法是通过以“思”为核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提高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所谓“导思”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刻意求知;所谓“点”就是关键地方,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现代教育理论又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把"?"拉直的艺术. "拉"的艺术概括地说就是"引导"与"点拨"的艺术.指导学生把"?"拉直的过程中"引导"和"点拨"相辅相成,拨在导中,点在导里.  相似文献   

4.
帖征 《青海教育》2005,(3):16-1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教学中的“导”指的是“导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引导、诱导、倡导、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导”,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将成为无系统、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有一次对他儿子说:“给总比拿愉快”。而在学生学习时,“拿”总比“给”要好得多。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少教师总是习惯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但是,可贵的决不是教师所“给”的答案如何完美,而是教师循循善诱,巧于点拨,让学生主动地“拿”到答案。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读到“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草塘里近处的芦苇、蒲草和远处的颜色不一样?问题提出之后,有的同学认为它们的颜色确实不一样,也有同学则认为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等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本文尝试把语文“读”“说”引入思品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意识越强,参与程度越高,则说明教师指导得越合理得法。而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则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使外部的学习逐步转化成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所谓“参与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感到『问』不再是难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总是从提问开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交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教师善问外,更重要的是引导、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思维活动,使不爱思考的学生想思、乐思、会思;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付涛 《辽宁教育》2002,(6):57-58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引导下,实现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复习铺垫——师生定标——自学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强化训练——教师点拨——课堂作业。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两种现象:①教师“满堂灌”。②教师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放开学生。前者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后者没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我的观点是:在一节自然课中,既要有引导,又要有放开。引导是为了放开而“引”,绝不等同于“灌”。如果没有“引导”环节,“放开”将会是无目的地放开。“放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如果只有“引导”没有“放开”,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培养诸多能力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引导”与“放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总之,在一节课中,学生有能力通过自行探索而…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深刘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小组研讨——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引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贵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搭“台”,点燃学生如火一般的激情,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一、铺设平台,让学生自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十分听话,一切顺从教师的意愿,但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在基础知识方面是高手,在运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问题导学法”是原苏联 教育心理学家丘马斯金等人研 究和倡导的,是在问题教学法 基础上提出来的,它通过教育 者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 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 获取和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 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问题导学法”有以下基 本特点:(一)以问题为主线, 即教学活动围绕着问题的提出 和解决而展开。(二)以发展 为中心。即以发展学生学习主 动性以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能力为核心目标和任务。(三) 导学是关键,即问题导学法的 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 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创设各…  相似文献   

14.
“交流——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间进行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活动的过程。它是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震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在课堂的教与学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转化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者。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常态课上,常常看到教师提出问题,耐心地启发诱导,而大部分学生是一片沉默;而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不亦乐乎地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看起来探究气氛浓烈。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未实现。其实这些现象并不是“问题教学”出了错,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出现了问题。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得当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探索的课才是高效的。中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浅,理论修养薄弱,在阅读课文时,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这就亟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教师设计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遗憾的是,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语文问题教学中还存在大量无效提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专家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在课堂上学生为了抢答提问把手举得很高;有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对这种“活”,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  相似文献   

18.
导思点拨法是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根据该法“激学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四个阶级,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灵活地将其分为七步,优化了作文教学课堂结构,达到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能的目的”。现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门册习作“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酉联想到的也写进去。”(命题为《丰收的田野》为教学实例,谈谈对该法的应用和体会。一、激发兴趣,引导观察。习作之前,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去观察、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9.
“问”是点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而那种随心所欲,零敲碎打式的提问是十分有害的。教学中,为了实现以问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三个不可:一不可未经认真思考即脱口而问;二不可在学生思维没有进入问题情境时就频频发问;三不可以问代教,用“满堂问”来统领教学。所以我认为,课堂设疑提问必须达到四个基本要求: 1.问要有值。提问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述要清晰、准…  相似文献   

20.
“行为研究”是实践工作者试图科学地研究其问题。以指导、纠正和评估决策和行动的过程。“校本行动研究”是教师在学校情境中对其改进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之结果的研究,是“让我们研究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和决定怎样使之更好”。之所以提倡校本行动研究。是因为学校必须办成一个既是培养学生.又是培养教师的学校。通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去促进学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应该倡导、鼓励教师将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教学实践相联系。与学校日常的生活相联系。与身边的教学工作.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相联系。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并以其来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