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关介词“给”的支配成分省略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介词能起到“赋格”作用,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讨论介词“给”所表示的格关系,主要有施事、受事、对象、目的四种;分析了①“给”单独出现的句子,②“给”与介词“把、被”共现的句子中,“给”后支配成分省略与不能省略的各种情况,认为在表示各种不同格关系的句子中,“给”后支配成分省略现象与一般介词不同。 1.1 Fillmore认为,各种语言深层的格关系是一致的。Fillmore所说的格关系虽然是深层语义的,但反映到表层上必然会有格的标记。就汉语来说,介词能起到“赋格”(Case-assign-ment)作用。汉语中名词的格变主要与句法有关,但作为语言材料的名词,却经常地、大量地用介词来弥补其词形变化的不足,介词代替了格变。因此,汉语介词表示了一种格标记,这是把格语法运用到汉语研究中的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表示引进动作对象或发出者的介词"给",是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使用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进行分类诊断,并从汉韩对比及汉语本体的角度探求了偏误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词"给"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虚词。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对象的介词"给"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英汉介词“by”、“被”、“由”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由于英语被动句中的介词“by”而引起的汉语介词“被”和“由”的错用问题。本文分析了英语被动句中介词“by”所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及汉语介词“被”和“由”在语义和语用上的不同点 ,分析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并为改进“被”和“由”的教学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给"虽然可以用韩国语助词"■■"表达,但是二者的句法功能不同,在中韩翻译过程中,助词"■■"除了具有"给"的义项外,还有"向、跟、对"的意义。所以,对于中韩对比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难点。本文对两大词类在句子中的位置、"给"和"■■"的用法及误用做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希望给研究相关领域的同仁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9.
陈葵强 《高中生》2015,(6):44-45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介词虽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考查的频率高,但在短文改错和语法填空中经常出现。有些介词不能按照汉语的思维来记,现将一些常用的特殊的介词总结如下。一、不都用by表示“被,受”  相似文献   

10.
“在”和“从”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本文将此与英语介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为切入点,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平面上对时空介词“在”、“从”的偏误进行分析。语义功能上,对汉语介词“在、从”和英语相应介词进行认知分析;句法形式上,则观察时空类介词宾语的位置关系、共现关系,对搭配错序和介词框架偏误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词“对”的用法特点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分析他们在使用“对”时所出现的错误入手 ,对介词“对”的各个相关义项及其语用差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1.1汉语中,介词“在”(本文不涉及“在”的动词、副词形式)使用频率很高,所处位置十分灵活。它与别的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短语,既可处于句首,又可处于主、谓之间,还可处于渭语后。本文试着从结构、语义、语用方法方面,通过汉维对比,仅就“在”位于句首的几种情况,以及初学汉语者在语言活动中怎样能够避免错误,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等问题,作一大略的描写,希望能对双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所帮助。1.2汉语介员“在”与其它语言成分组成介词短语而位于句首时,通常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方位、处所、范围等语法意义(以下简称时位语义)…  相似文献   

13.
对象类介祠“跟”因其多义性,在韩语中常用的格助词对译词有三个,分别是“~(?)(wa)”、“~(?)(ege)”、“~(?)(egese)”。三者在句法功能和语义上都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或表现为差异或表现为对应关系,区分其不同对于提高韩汉语教学的针对性有较大的启示,能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对象类介词“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介词是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以调查、分析英语国家学生使用现代汉语介词的情况和现代汉语界及对外汉语界对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研究论文、专著为基础,分析总结20余年来,有关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汉语介词的研究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苗苗 《学语文》2013,(3):64-65
在现代汉语中,“始终”和“一直”都能表示持续意义。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在表示持续意义时,“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始终”和“一直”虽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但用“始终”的句子并不是都可以用“一直”来替换,两者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在做翻译题时喜欢画蛇添“足”。这不仅使文章显得拖沓嗦,而且还会使句意变得朦胧含混。将这种“病症”分门别类,无外乎以下几种(请注意:下面各例中均应删去划线的词。)一、乱加名词。由于受汉语影响,中国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加进英语词语。比如:“红色”,英文可用red表示,可他们偏偏要写成“redcolour”。例如:1.Tomlikesgreencolourverymuch.2.Thecityhasapopulationofhalfamillionpeople.二、在动词后面乱添介词或副词。例如下面的一些动词,本身就已经含有其后划线介词或副词的意思。例如:3.Do…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介词“对”、“给”的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词“对”、“给”使用条件的区别以及日语格助词“に”与介词对、给的关系两方面对日本学生学习介词“对”、“给”时的偏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介词研究都集中于介词范畴和分类问题:时间和处所、对象、依据和原因,也集中于动词后的成分关系:时态助词、结果补语、数量补语、“得”字句等。本文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英、韩语母语学习者的“把”字句Neg/Aux的错序偏误,并从类型学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包括韩语及阿尔泰语系语言、英语的次序里否定词/助动词和动词(“PP+VP+Neg/Aux”或“Neg/Aux+VP+PP”)的紧密关系及在汉语里被介词破坏的现象(“Neg/Aux+PP+VP”),特别提出了基于汉语介词的“乱插队”特性的“拟人化”词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汉语学界对于介词“对”构成介词短语用来充当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这一特点认识一致,然而却对其在句中的影响力研究甚少。“对”字句谓语部分不仅可以由多种成分充当,而且在“对”字介词短语的影响和制约下,句中谓语与其它成分间表现出复杂且独特的语法关系。本文针对现代汉语“对”字句谓语类型进行归纳与分析,突显其语法特征,并给这类句式一个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