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对待、研究以及纠正错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示错教学法的出现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掌握有效的示错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正确地认识错误,在自然状态下“出错”,学会“辨错”,分析错因,掌握纠错的方法,促使学生在示错中反思,总结经验,提升学习能力,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以及学习效果提升.基于此,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先分析了示错教学法的内涵,然后重点阐述了示错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旨在发挥出示错教学法的实用价值,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粗心致错”是指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致使不该错的作业做错。这是一个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学生本人懊丧的问题。如漏题、抄错数字、简单的计算错误、忘写单位名称、不写答句、填序号却填了答案等等,都不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掌握,而是由于“粗心大意”所致。如何认识学生的“粗心致错”问题,找出“粗心”的原因,采取措施,使学生变“粗心”为“细心”呢?一、“粗心致错”的原因分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并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学生作业粗心致错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结果。内因来自学生自身方…  相似文献   

3.
“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八字要求。要想教好这部分内容 ,必须注意四个着眼点。一、计算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 ,它对于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所获得的成功都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粗心而错”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口头禅 ,即学生常常因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而出现计算错误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所以 ,计算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做到正确、迅速地感知数据和式子 ,把握其内涵 ,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刻意培养学…  相似文献   

4.
许娟 《成才之路》2013,(36):26-27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因为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计算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一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归于以下三点:①题目看错。主要是数字看错,符号看错。把“+”看成“-”,把“3”看成“8”等。②数字写得马虎。  相似文献   

5.
对于检测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每一份数学试卷,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占85%以上。新课程改革虽删除了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下降,然而学生在数的运算上仍出错频频。老师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但本人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学生运算错误主要是算法算理不明、轻视口算和估算、忽略了算法最优化等原因造成的。针对错因,用以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 越高,并且对教育的要求以及需求并不只停留在学生的成绩这 方面,更在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现代语文阅读 能力这方面,“错因反思”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来的新型教育方 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现代文阅读解题 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对“错因反思”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解题 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及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 帮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当我看到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们的计算为什么经常出错?”、“计算错的原因真是马虎吗?”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心理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粗心大意或不求上进才有这些问题的。下面我想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分析一下计算出错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问题,首先要认定基本事件,并要注意基本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防出现把不等可能的事件当成等可能事件来计算概率的错误。斜对一道中考题展开错因剖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等可能”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式题计算致错原因浅析及其对策辽宁省喀左县教师进修学校崔士钦认真研究学生式题计算的致错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学生式题计算的错误,除不细心等注意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有如下思维方面的因素,故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1.算式...  相似文献   

10.
以前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对的都打“√”,错的均打“×”。此法弊端有二:一是学生不知错因,订正时浪费时间,浪费笔墨!(如有一学生因抄错题目而做错,他以为是粗心而错,只顾订正,不查错因,连续订正八次都没有改好,最后经教师点拨方知错因);二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最近我采用五种记号法,学生普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和解题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类问题“一看似懂,一做就错;老师一点似明,再做又错”,这类问题成称之为“易错问题”,“易错问题”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能力不一定很难,但其中设置了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觉的知识障碍.本文对高中数学《集合、简易逻辑和函数》这一章中易错的问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数学检测中,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这种题目已讲过许多遍了,学生还是错”和学生的无奈“我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大概有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讲解、题目难等诸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应是关键原因之一.本文拟从一道选择题的教学谈一点个人的试卷讲评教学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教师》2019,(10):114-117
学生在练习中显现的错误表象似乎相同,但在错误表象下掩盖的思维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文章作者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以“错因诊断”“矫正纠错”“反馈落实”为主要过程的纠错矫正策略。该实践研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评价、归纳纠错,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所谓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生主动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即通过课堂教学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对信息“择取”、“储存”、“运用”的初步能力。在目前的数学教育中,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所呈现问题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有的老师甚至在教学中还强调凡应用题中每个条件都必须要用,如果没有用上,那么肯定错了;②所呈现问题的答案唯一,造成评价学生的解答时,只有“对”或者“错”两种标准;③所呈现问题的情景缺少现实性。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公式…  相似文献   

15.
对错误的展示,容易引起注意和警觉;对错误的剖析,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会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是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学中可相机运用“示错”法。一、教师有意“示”自己之“错”。对有些看似简单,但学生常常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示错,并要求学生去发现是否有错和错在哪里,引起学生的警觉。二、教师有意“示”学生之“错”。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似是而非,也不深究便轻率下结论。对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深思,将其提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求透彻理解。三、教师有意“示”教材之“错”。课文大都是名家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试卷评讲更有效,教师在试卷评讲时应坚持“以生为主”,通过“示错”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从而知晓学生的真实想法,弄懂真正的错因.只有知道学生所思、所想、所错,才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进而提高解题准确率,使试卷评讲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计算教学占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半壁江山,所以简便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头戏"。在市监测和学校普测的错例统计基础上,对学生的错因进行细致剖析,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便运算教学的措施,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柴勇 《教学月刊》2006,(8):58-60
化学计算能力是高考要求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但学生在解计算题时,常会落入题中的“陷阱”而导致错解、繁解。本文从探析计算题中数据障碍的设置入手,以期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三习题课教学中,我一直将“试误教学”的理论引进课堂,我认为课堂师生交流的过程是让学生暴露问题、寻找错因、交流解法、归纳方法、提升与迁移的过程.实践证明,“挖错因、重拓展”的习题课课堂教学,强化了教学的针对性,用“挖井式”方法把问题解决到位,能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品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竖直平面内...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计算法则基本上能掌握,但由于数学书写不规范、不认真审题、看错抄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做后不检查等原因造成的错误高达 81%。针对现状,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品质的培养。从现象来看,学生的计算错误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如书写潦草, 6与 0, 1与 7, 4与 9写得模棱两可;做笔算时个位相加、十位却相减;计算后不检验,等等。但从大量的错例分析后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