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之争提供了综合性的理论阐释;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取向,关注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强调早期经验、家庭、学校等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创造力的差异心理学取向,关注认知和人格因素在个体差异中的作用,并提出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要同时考虑创造力领域、创造力的程度等;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取向,从重视个体创造力逐渐转向重视合作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认知、情感、意志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健康的认知是提高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健康的情感是激励大学生成才的动力;健康的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高中聋生79名,采用问卷法,在考察聋生创造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旨在探讨其心理健康各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一聋生在创造力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预科班和高二的聋生.(2)高中聋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维度上表现显著;同时,高中阶段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达到52.6%.(3)高中聋生心理健康中冲动倾向对于创造力三个方面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分别为6.7%、7.7%、5.7%,而孤独倾向对创造力流畅性、变通性具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均为6.2%.  相似文献   

4.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创造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研究者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开展了丰富的创造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大脑结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和神经效能三个角度对创造力个体差异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揭示;(2)基于最近几十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对创造力进行了分类。认知神经科学的创造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创造力的理解,但依然存在挑战,通过分析这些挑战,使我们明晰了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创造力研究的未来方向:改进创造力测量工具和实验任务以满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与创造力关系、人格特质与创造力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当前心理学领域对创造力研究有新的进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向,即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创造力的认知层面的探讨逐渐深入;对创造力的人格、社会层面的思考日益受到重视;倾向于将创造力看作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这些新进展对创造力测量和培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造型人物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创造力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创造力的发展因素,最终促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转向自觉,从而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造福于人类自身。创造力是由个体等因子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水平取决于环境、人格和认知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一门艺术,在中职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传授艺术理论知识、鉴赏美术作品、进行艺术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在绘画教学中要针对中职生学习美术的实际情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是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依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认知策略、人格策略和环境策略,三种策略统一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注重三种策略的基础上,促进其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造力是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依此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认知策略、人格策略和环境策略 ,三种策略统一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在注重三种策略的基础上 ,促进其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心理健康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邢枫 《教育科学》2002,18(6):53-55
本文在分析了心理健康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和创造力的含义及所代表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心理的“精英原则”评价标准和“众数原则”评价标准二个角度来探讨心理健康与创造力的关系。认为,采用“人 数原则”标准来分析,心理健康与创造力存在负相关;若采用“精英原则”标准来分析,则心理健康与创造力人格存在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