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督导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是不同的。从议程设置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从价值取向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激进性与渐进性两种路径。从举措动因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路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在三重维度路径均有发生,每一重维度上的路径变迁皆具有双重性特征,相互补充。影响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原因之间交互作用与交互影响。为消解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阻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督导的行政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督导组织自身持续地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仍然会在三个维度上发生,每一维度上的变迁皆有相应的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经历了探索与起步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完善与强化阶段。从结构观上看,国家宏大制度情境决定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选择,政治变量序列结构制约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安排,制度与行为的互动模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从历史观上看,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等三大主要行动主体之间利益的博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欲减反增”“教育焦虑”等执行性问题,因此,厘清政策执行的逻辑以及制度的价值成为现实需要。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构建政策分析框架,从制度同构的形成与集体理性的选择两个层面阐释“双减”政策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是一种正确的认知。在制度同构层面,通过历史背景、制度趋同与现实路径等三个维度厘清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集体理性层面,通过管制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三个维度分析“双减”政策最终的价值旨归是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注重体能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的变迁历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范式来考察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其生成、持续、变革隐藏着一些固化的、稳态的逻辑。具体来说,制度背景是推动劳动教育政策生成的深层结构,路径依赖是制约劳动教育政策持续发展的惯性结构,关键节点则是促成制度变革的机会结构。这三者共同勾勒了一幅独具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图景,描绘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鲜明的时代特征,并给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带来一些系列挑战与机遇。未来需要进一步理顺劳动教育与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改革劳动教育政策,不断优化劳动教育政策的逻辑结构,推动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政府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引,分析数字政府相关政策文件成为引导数字化改革、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选取数字建设典型案例,运用文本分析与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地方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政策演进逻辑、政策扩散特点及政策焦点转变的议题,结果表明:“时间—结构—内容”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地方数字政府的演进路径、政策扩散特点及建设焦点变迁。从时间维度上看,地方政府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政策演化逻辑与注意力投入呈现“起伏式”变化;从结构维度上看,地方政府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政策扩散向“纵深式”发展;从内容维度上看,地方政府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政策焦点由“碎片式”向“平台式”“规范式”过渡。  相似文献   

6.
邓旭 《教育学报》2008,(1):63-68
不同的制度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制度选择,不同的制度选择会影响不同的教育政策执行,不同的教育政策执行又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政策价值,而不同的教育政策价值本身就是教育制度内涵的显性体现.中西方在制度理解上存在着相对意义上的主流与非主流理解之分.主流的制度理解包括宪制理论和体制理论、规则理论、秩序理论和系统(环境)理论等相互囊括而又各具特色学说;非主流制度理解包括约定(习俗)论、集团论、关系论、诱致论等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的观点.除此以外,我国学者还对制度的手段论、教化论、传承论和实践论等有独到的见解.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相应的制度选择是以非主流的制度理解奠定其合理性基础,以主流的制度理解架构其合法性基础,保障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
历史观和结构观是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制度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40余年来中国高职招生制度按照依附普通高考、实施分类考试、构建职教高考的逻辑递嬗演进,经历了制度生成、制度分化、制度独立三个发展阶段。宏观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直接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职招生制度的生成。中国高职招生制度从依附普通高考阶段向实施分类考试阶段的变迁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但是,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高考意味着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打通利益调整之路与理顺变迁动力机制,是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实现高职招生制度变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视角看,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经历了移植经验、内化和自主生长的过程。其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具有三个特征: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性;"继承—变革"与"内生—创新"两种变迁模式相结合;高等教育制度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路径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在援藏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肩负着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使命。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分析发现,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在变迁历程上经历了探索、初步构建、逐步健全、长效化以及精准化发展五个典型阶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援藏政策体系;在变迁路径上,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呈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的特征,前者由学习效应、适应性期望、协同效应和退出成本增长所致,后者表现为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援藏理念转换以及由“大水漫灌式”到“精准滴灌式”的援藏模式转向;在动力机制上,宏观社会结构决定基础教育援藏政策走向,中观制度环境影响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实践进路,微观行动者推动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变迁。展望未来,需要健全基础教育援藏政策体系,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要培养,根本在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在政策意涵上,彰显了乡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振兴乡村统筹设计,乡村教育振兴层次类别与地域功能全面覆盖;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意识到用西方理论套裁中国实践的危害,提出了“从中国实践出发”或“扎根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方案,但理论原型依然是“西方”的,是“从西方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中国”,应回归“把中国作为方法”;在实践路径上,实现了赓续优秀传统与弘扬现代价值、教育振兴乡村与乡村教育振兴、政府倾斜支持与多方援助帮扶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Originating from philosophy and science, many different ideas have made their way into educational policies. Educational policies often take such ideas completely out of context, and enforce them as general norms to every aspect of education; even opposing ideals make their way into school’s curricula, teaching techniques, assignments, and procedures. Meanwhile, inside the actual classroom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left in limbo, trying to comply with, techniques, evaluation forms and a growing technical educational vocabulary. Here I would like to propose an antidote to this absurdity by reminding us w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ready know. Such an antidote can be found in J. L. Austin’s speech act theory. In this paper, I propose we revisit speech act theory and treat it as an educational theory. That might help us dismantle false dichotomies troubling education for decades. The point is not that the discussion over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iorities should stop, but that it should be kept in appropriate perspective. A modified speech act theory can help us facilitate such a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长治校的基本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外部结构主要指影响大学校长治校的内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大学的状态(即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内部结构主要是指大学校长作为个体有效治校的构成,包括治校思想(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和治校艺术(领导艺术),它们之间相互共同作用于运行中的大学以及大学存在的当时环境。  相似文献   

13.
视觉素养,不是简单的看的能力,而是后天形成的一种观看与理解视觉信息的人文修养[1],是能够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传播学理论与视觉素养理论的有机结合对于探讨视觉信息的生成、交流与共享、重构与创作等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视觉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可从视觉思维、视觉表达、视觉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视觉信息重构及视角信息的创造五个方面来入手。  相似文献   

14.
This text is a guide to the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ood practices that are developing in the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roject and elsewhere.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factors making up a good practice has enabled us to share our analyses in a more structured manner and to reflect on their potential for learning and change, their peculiarities and regular features, as well as their sustainability outside certain particular contexts and specific forms of suppor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se good practices? Can they influence educational policies on both the administrative and pedagogical levels? Can they become strong points in strategies aimed at improving school life and pupils’ results? Under what conditions? These are some of the questions that guide this text on good practices. The analysis of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has enabled us to identify a number of minimal condition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a good practice to have some effect on education policies. Moreover, it opened up new lines of questioning which can be pursued.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育券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券理论,是一种在教育领域试行代币券制度的政策主张。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依托制度创新,为教育领域的所有相关主体创造新的角色期待和责任义务,还资源配置权于市场,还教育选择权于学生,还办学自主权于学校。它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受教育者意愿、最大广度地动员社会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办学效率的制度设计。它的实施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 ,观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面失误的种种现象 ,并分析其深刻的内外原因 ,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这对于我们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经验 ,概括其规律 ,作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障碍,如缺乏一个自由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独立、自主、自由的内部学术氛围,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内外部权力结构的失衡。从管理学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高校管理上的错位,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外部压力;同时,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现象,致使高校缺乏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权力结构得到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公正的本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公正的本质与特征。教育公正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它是由教育系统内部公正与教育系统外部公正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有机地整合起来的一种伦理实在。教育系统外部公正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制度上的公正,而教育系统内部公正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师生交往实践上的公正,衡量教育公正的标尺是个体发展上的公正。其中,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系统内部公正与教育系统外部公正整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湖南“十五”期间劳动力供大于求,且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及劳动力素质结构均存在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从农村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的规范表述是教育基本理论的“职责”。本文在哲学逻辑和文意常识上与“内外部规律说”进行商榷,指出该说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关于教育规律规范表述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