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机磷在白浆土中的吸附与解吸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白浆土的表层和白浆层的磷酸盐吸附与解吸的影响以及在吸附和解吸过程中无机磷的释放和形态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铁铝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和解吸都有影响,其中无定形铝的影响更大一些,而且铁铝氧化物对吸附的影响程度超过有机质。磷被白浆土吸附后,火部分转变成铝磷(Al-P)和铁磷(Fe-P)。相对来说,铝对磷的吸附在快反应阶段强于慢反应阶段,铁则相反。把吸磷后的样品恒温静置,则Al-P逐渐向Fe-P和Ca-P转化。吸附磷解吸时,也是以Al-P为主。Fe-P是较好的“速效磷源”,而Al-P既是较好的“速效磷源”,也是很好的“缓效磷源”。  相似文献   

2.
杨静  陈娜  崔晓雪 《科技风》2023,(2):63-65+11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手段,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和磷源浓度,考察其对黄芩细胞生长和黄芩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添加3%的蔗糖,培养20天,细胞生物量和黄芩苷的合成达到最大。培养基NH4+和NO3-总浓度保持60mmol/L,NH4+/NO3-为30∶30时分别得到较高的细胞生物量和黄芩苷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油消沫剂在青霉素发酵中部分代替豆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生素厂在控制泡沫方面累计了许多经验,一是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二是消除已形成的泡沫。关于这一方面,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天然油脂合成消沫剂。实践证明,采用合成消沫剂部分或完全的代替天然油脂是可取的。它可以大幅度降低油耗,节约大量油料。因此,抗生素发酵对消沫剂的要求比较严格,其种类、使用方法等对抗生素的房间提炼及成品质量和产量提高都有很大影响。对有机硅油消沫剂的使用进行研究,采用硅油与豆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消沫剂做青霉素发酵的对比试验,看在基础料和液糖中采用少量连续滴加的方式,对青霉素代谢和发酵单位的影响情况,最后以适当的比例适量的使用此消沫剂,以提高发酵水平,降低提炼难度和改善成品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补充适量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或有助于初级代谢产物的积累。采用液体悬浮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铁皮石斛原球茎培养过程中磷源和蔗糖消耗的动态变化,分析0. 5%、1%、1. 5%和2%KH_2PO_4处理浓度磷源补充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d培养过程中,原球茎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至培养70 d,原球茎生物量达到最高,且原球茎干物质量均比未补充磷源处理高。补料后,培养液里磷源利用和蔗糖利用率均比未补料高,20~30 d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蔗糖利用最显著,0. 5%处理的原球茎蔗糖利用率最高;在30~50 d时,磷源利用率最显著,0. 5%和1%处理的原球茎磷源利用率最高,在50~60 d时,培养液中磷浓度均上升,在60~70 d时,磷源利用最显著,1. 5%处理的原球茎磷源利用率最高。在0~70 d培养阶段,多糖含量逐步积累,且补料处理均比未补料处理高。培养70 d后,1. 5%KH_2PO_4的补料处理,原球茎干物质量最高,达到25. 49 g/L,原球茎生长状况最佳;多糖含量达到61. 6 mg/g·DW,仅次于1. 0%KH_2PO_4的补料处理82. 45 mg/g·DW。  相似文献   

5.
以多杀菌素的产生菌刺糖多孢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浓度的碳源、无机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过试验,最终筛选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250ml的三角瓶中装量25ml,消前p H7.0,转速220r/min,温度28℃,移种量为8%是最佳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河流水体纳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光 《资源科学》2006,28(6):141-145
海南岛有大小河流154条,纳污主要来自四大源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面源(面排放污染源)。2002年海南岛各河流容纳主要污染物的量分别为COD量75 345t、无机氮10 946t、磷酸盐2 477t;河流(河段)纳污量最大的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COD、无机氮、磷酸盐分别占全岛河流纳污总量的44.89%、45.04%、46.14%。海南岛河流全年监测值中出现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主要是COD、氮的影响,湖库则主要受COD及氮、磷影响;河口水质受氮的影响较大,城市河段主要受氮、磷的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u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 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 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9月通过定点监测观音阁水库上游入库河流中氮、磷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9月份是出现暴雨的主要时期,因此也是预防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主要时期。(2)林地和鸡场是河流系统中氮素的主要来源,河流系统自身具有层层截留的作用,减缓氮素的进一步迁移。(3)7-8月是磷流失的主要时期,强降雨是颗粒态磷流失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叶用莴苣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磷素水平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当磷素浓度为0.2-0.4mmol/l时,对莴苣的产量品质及硝酸盐含量都达到最佳,并可以看出磷浓度对影响莴苣产量品质有一定的限制,为合理施用肥料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氨苄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药,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菌种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CL高于菌体的C长临时,菌体的呼吸不受影响,青霉菌的各种代谢活动不受干扰;如果培养液中的CL低于菌体的C长临时,菌体的多种生化代谢就要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产生不可逆的抑制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异常现象,所以溶解氧对生长菌的代谢过程及最终产物的生物合成起着绝定性的作用,详细阐述了梅特勒O2-Sensor溶氧电极在青霉素G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本文采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几种抗生素,对其抗菌谱及抗药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家畜粪便与秸秆混合发酵沼气的纯度,对粪秆配比、温度、初始发酵浓度和沼液p H等四种影响发酵沼气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设计了家畜粪便与秸秆混合发酵沼气的实验装置,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按照不同粪秆配比和不同初始浓度分别进行发酵沼气的实验,并对影响发酵沼气纯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发酵沼气纯度的因素依次为:温度、初始发酵浓度、粪秆配比、p H值。当粪秆配比为2∶1、初始发酵浓度为20%时,发酵沼气的纯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子囊霉素产生菌的化学限定合成培养基,为进一步研究子囊霉素产生菌的营养代谢提供依据。本文分别采用了不同浓度的D-麦芽糖、D-半乳糖、D-蜜二糖、D-海藻糖、D-蔗糖等碳源以及不同浓度的L-赖氨酸、L-色氨酸、L-组氨酸、L-缬氨酸、L-异亮氨酸等试验它们对菌株生长和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变化对茵丝、氨氮代谢、糖代谢、发酵周期、发酵效价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为3.6%-4.0%(以玉米浆干物质计),硫酸钱第一次补加时间在30~50h时,对提高发酵效价和发酵液质量、降低发酵成本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3)
水体富营养化事关重要环境安全问题。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当水生态环境中生物有效磷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时,有机磷(OP)矿化水解就成为了IP的重要来源。磷酸酶作为OP转化的重要媒介,参与有机磷的代谢,在有机物的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磷酸酶的种类及功能,以及河流、湖泊中磷酸酶的研究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以两种基因型水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低镉浓度污染下,适当提高土壤磷肥浓度含量水稻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两种供磷水平下,水稻的产量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优质品种在镉耐受性是优于高产品种。低镉污染对水稻产量影响有限,提高磷肥浓度能够改善低镉污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来源主要有医用、畜用、水产养殖业及制药工业废水中的抗生素,在水体中吸附、水解、光降解、生物转化,已有资料表明在医院和污水处理厂污水及地表水中发现一定量的抗生素,针对抗生素潜在对水体的影响,提出对水体中抗生素的若干需要加强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羟基苯甘氨酸是合成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羟基苄(欧意)、头孢氯苯(先锋IV)等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的主要原料,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实际上合成这些新型的抗生素必不可少的侧链酸是D-对羟基苯甘氨酸。因此,在这些抗生素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生产中,中间体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拆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乙酸丁酸纤维素为膜材料,制备乙酸丁酸纤维素手性固膜,并研究其对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能力。研究显示:当CAB浓度为15%,DMF浓度为20%时,膜具有一定的拆分效果,D,L-对羟基苯甘氨酸对映体的分离因子可以达到1.9,说明膜分离技术有望成为大规模手性拆分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1961-2011年中国农田磷收支及磷使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飞  刘俊国  张丹 《资源科学》2016,38(9):1681-1691
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磷肥使用效率以及减少环境面源污染一直是中国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动态模型,科学评估了1961-2011年中国农田系统磷收支;探讨了中国农田磷投入与农作物产量、磷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农作物农田磷收支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61-2011年,中国农田磷投入量增加了7.93倍,磷输出量增加了2.89倍,磷循环利用量增加了2.65倍;磷投入的构成由以人畜粪便为主(76.45%),转变为以磷肥为主(70.54%);中国农田系统磷使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60年代的0.6左右下降到现在的0.3左右;农作物产量呈正相关,而磷使用效率与农田磷投入呈负相关。总的来看,中国农田系统磷收支经历先损失后积累的过程,1971年为转折点,到2011年时,中国农田土壤累积磷积累量达到71.18 Mt P。本文的研究为合理确定农田磷投入量,提高农田磷使用效率,减缓农田土壤磷积累,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