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何晓红 《大观周刊》2012,(20):223-22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要遵循美毕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数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特别是要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市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3.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金莲 《大观周刊》2013,(12):139-13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座审美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5.
杜京华 《大观周刊》2012,(32):263-263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指导人们自觉、正确的处理自己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可以使人们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纯洁粜高.最终培养起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学习、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素质、素养.  相似文献   

6.
刘娅 《大观周刊》2012,(21):177-177
生活中处处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  相似文献   

7.
李红霞 《大观周刊》2012,(45):348-34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学习表面上看来.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美丽所在或领略到它的迷人内涵.  相似文献   

8.
谭常深 《大观周刊》2012,(51):292-29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达到提高审美情趣和走进文本的目的。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阅读这一块.基本已丢失或流于形式。而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语文科应有的想象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所以我觉得.情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杨晓宁 《大观周刊》2011,(49):96-96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李清华 《大观周刊》2012,(48):381-38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郑建婷 《大观周刊》2012,(28):238-23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呢?本文就加强教师自身审美素质;发掘教材中美学因素;课堂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美育渗透,特别是低年级识字中的美育渗透这几方面进行论述。强调教育教学中影响审美教育的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陈巧茹 《大观周刊》2012,(37):336-3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  相似文献   

14.
周福祥 《大观周刊》2011,(38):175-175
在生物教学中,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纪咏梅 《大观周刊》2013,(12):185-185
审美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数学知识中包含着很多美的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美育功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数学美,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数学审美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大观周刊》2012,(32):259-260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赵改利 《大观周刊》2012,(32):268-26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陪养,并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代红 《大观周刊》2011,(30):146-146
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美术教学的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叶福荣 《大观周刊》2013,(6):286-286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何上好音乐课.使其充满时尚的活力.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话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追求真、善、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黄秀果 《大观周刊》2012,(15):167-167
在我们所教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