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换新 《大观周刊》2012,(19):226-226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很少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活动的方式加以巩固或延伸,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必将导致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现“高分低能”,虽然新教材非常重视数学活动课教学,但许多教师仍然重视不够。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活动课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不能相互替代,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高丽 《大观周刊》2011,(24):66-66,68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的教学目前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巳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概念,现代化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意义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整合教学模式中的“情景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是探索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开放教育教师应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向“导”师的角色转换,并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导入、引导、鼓励、控制、诊断、总结和评价等辅助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的中心向学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陈琳 《大观周刊》2012,(21):202-202,167
所谓数学学习能力是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技巧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技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农卫东 《大观周刊》2012,(10):229-229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数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可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由若干个课堂有效教学组合在一起的。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教学的质量高低。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对图书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学本科教育必须在专业教学中融合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需求。本文将三层阶梯教学模式及西方“两步制”教学方法引入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学体系中,试图寻求一条图书馆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潘渝  童昌强  李波 《大观周刊》2012,(7):192-192
在计算机引入数学课后,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迫切愿望。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计算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并不大,计算机教育与数学教育还是严重脱节,广大教师和计算机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绝大多数的数学课仍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没有充分考虑把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其次就是在强调教育技术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发挥教师的作用,许多教师对“课本搬家”和“题库”式的教学软件不能认可。  相似文献   

8.
陈红梅 《大观周刊》2012,(44):190-191
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平时学习、训练不曾出现的新面孔试题,学生不能采用“把问题放到严密的数学体系中,将思维重点放到如何剖去具体问题的外部伪装,将其中的数学本质挖掘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的作法。而想的更多是如何套上以往见过的哪一类题型,想来想去想不出,以致想到没有时间为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下大气力来抓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进发出更多的数学灵感。  相似文献   

9.
贾淑英 《大观周刊》2012,(16):221-221
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本文谈谈“互动”教学模式过程及原则。  相似文献   

10.
胡晓靖 《大观周刊》2012,(52):190-190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相似文献   

11.
康立明 《大观周刊》2013,(12):206-20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12.
曹玉青 《大观周刊》2012,(15):193-193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尊重。这样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丧失,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是初中数学教师所急待解决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课程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经验.谈谈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玉蓉 《大观周刊》2012,(23):197-197
四川省白玉县中学校,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部,西藏的东部,与西藏仅一江之隔,属于藏族集聚地区。虽然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城乡统筹的推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更加深入和便捷。下面简要谈谈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问题的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贾燕 《大观周刊》2011,(22):53-53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一直以来,教师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使得数学生活应用性不强。给学生造成数学抽象、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素质教育难以深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大胆尝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相似文献   

15.
孙丽文 《大观周刊》2012,(7):170-170
幼儿数学教育是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也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连菊 《大观周刊》2012,(23):130-131
科学的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得不亦乐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僵硬的教学,学生的求知欲不强和学习兴趣不浓。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的压制和损害。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求知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刘振江 《大观周刊》2013,(9):136-13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尹娟 《大观周刊》2012,(7):255-255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而一改以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指出教师不仅应是学习的主导,更应是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在新的形式下,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变换自己的角色,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19.
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学技术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已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数学教学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荣建 《大观周刊》2012,(4):224-224
高中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念、态度和方法去处理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对高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