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宪柱 《大观周刊》2013,(11):222-222
语文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步子迈得很大.但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可渭深人人心。因此、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罗志宏 《大观周刊》2013,(2):100-100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们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芸葫 《大观周刊》2013,(4):137-137
语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学重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发现者’与‘创新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愉悦身心,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开拓人才。”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郑华凤 《大观周刊》2012,(19):213-214
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克服语文教学中种种弊端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对接”的现状是十分尴尬的:前一时期,受一切为了应试的影响,正如人们所批评的“语文教学只见‘语’不见‘文’更不谈‘人’,语文教学仅限于课堂上的技能操练。”充斥课堂的是技法的训练,把一篇篇好端端的课文掰碎了分析,嚼烂了喂给学生。而眼下则大力倡导“语文回归生活”,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话本身没错),于是乎大家又千方百计密切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张生莲 《大观周刊》2012,(25):211-211
汉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教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要提高汉语文教学中的“汉语文味”,首先要净化汉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师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8.
王银 《大观周刊》2013,(11):354-354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课标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也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晓方 《新闻前哨》2013,(10):111-111
今年秋季开学,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教材中,9篇课文被更换。由于其中包括鲁迅散文《风筝》,因此引起媒体的议论与批评:“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会让下一代失去铮铮民族魂”、“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腾出版给徐志摩来教同学们风花雪月?”“是教育的倒退”“忘记历史?”“鲁迅的‘淡出’是‘教育的悲哀’”。甚至有网站发起“是否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调查。云云。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教学生学。”电大学生以业余学习为主要形式,特别是1995年开始招收的“注册视听生”,实行不组班教  相似文献   

11.
张鑫 《大观周刊》2011,(20):161-16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后保管模式的涵义 1.后保管模式的提出“后保管模式”理论起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70年代,“在1974年的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上,杰拉尔德汉姆发表了《后保管时代的档案战略》一文,其中已经孕育了‘后保管模式’思想,六年后,他首次提出‘后保管’概念,‘后保管’思想就在西方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秋季实施“开放教育”工作以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致力于对“开放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七化为主’教学改革模式”、“注重效率与质量的‘三层六化’教学管理模式”和“体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多位一体’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运作,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个老翁接到女婿让他代买“否”的信,到处打听也没有,他戴上老花镜又仔细看后,忽然想到可能是让他买“杏”。于是,他跑到街上买了几斤杏,写了封信,托人捎去。信是一首打油诗:“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你翁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有个学生在送给老师枇杷的附信上,把“枇杷”写成“琵琶”。老师见后痛心地说:“‘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只因这个学生“枇杷”、“琵琶”  相似文献   

15.
从2013年4月开始,内蒙古《赤峰日报》开辟的“贯彻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赤峰进行时”的专栏,几乎出现在每一期报纸上。根据“8337”的发展思路,结合赤峰的实际,赤峰市委、市政府又具体化为“435422”的发展思路。因此,该报及时开辟“贯彻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赤峰‘435422’进行时”专栏。除此之外,还分别在其他各版开辟了“助力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赵书真 《大观周刊》2012,(14):221-22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汉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汉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汉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汉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郑芹 《大观周刊》2012,(15):170-1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老师们应在课堂上狠抓“双基”,兢兢业业教学字词、实实在在注重学法引导、反反复复抓实朗读、扎扎实实训练读写、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以凸现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红巧 《大观周刊》2012,(5):170-170
怎样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雷萍 《大观周刊》2012,(25):207-207
怎样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语文,让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进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孟敏 《大观周刊》2013,(7):165-165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可创造性地将语文课堂还原为“生活大舞台”,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能力的机会。如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可以改编课本剧、即兴演讲、情景对话等都是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