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校是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垃圾分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与落实。通过宣传教育,挖掘学科资源,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有效促进孩子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小手拉大手"推进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2.
伊妍 《辽宁教育》2023,(4):20-22
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习惯的养成融入小学的德育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是现阶段小学环保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是现今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对于学生践行环保理念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在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学校探索垃圾分类的实践意义、策略与效果,有特色、有可行性,可为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3.
余思婷  周莉 《福建教育》2023,(21):23-26
<正>《变废为宝有妙招》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中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本节课由“暴增的垃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两个板块组成。“暴增的垃圾”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所见出发,深入了解垃圾的暴增及其危害;“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板块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更要使学生了解错误处理垃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认知,促使学生在生态意识的提升中践行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珍惜资源,减少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保护环境,从小做起。教师、家长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开展垃圾分类环保知识竞赛、给垃圾找家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分类投放、回收垃圾的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曼 《江西教育》2023,(3):51-52
垃圾分类目前已在上海实施,南京也将紧随其后,成为严格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可见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必要融入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散思维,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活动名称:
  本节社会课活动的名称是《垃圾的分类与回收》,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的大班学生开展。
  教材分析: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是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环保意识而设计。大班幼儿已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对事物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行动,由此生成了本节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设计背景]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他们通过活动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和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资源意识的目的。[活动准备]1.收集与“垃圾”有关的照片、录像、数据等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垃圾的分类、处理、回收和利用的知识。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了解垃圾的危害,了解家里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以及社会上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从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入手)1.出示地球图片(可怜的地球——漫画地球在哭着吃垃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  相似文献   

8.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广泛宣传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新实验小学六(2)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推进垃圾分类,助力绿色发展”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9.
环保先锋     
《小学生》2009,(6)
不料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洁环保日,海边开展分类垃圾活动,猪猪侠也加入了,你能帮他把垃圾拣入分类垃圾处理器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渐严峻,垃圾分类行动已如火如荼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将垃圾分类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余莉 《江西教育》2006,(14):22-23
[设计背景]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他们通活动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和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资源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余莉 《江西教育》2006,(7):22-23
[设计背景]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他们的通过活动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和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资源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儿歌形式、绘画形式、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等引导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要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以“保护生物圈,从垃圾分类做起”为例,渗透项目学习教学策略,通过社区走访调查垃圾分类现状、自制垃圾分类模拟教具、探究实验和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垃圾分类方法和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同时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0,(5):36-40
一、数字德育的基本构想 为努力创造一种绿色、安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网络虚拟环境,开发青少年“自育成长”的环境资源,体现德育内化和学生自育的过程,求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开展了“数字德育”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犤活动目的犦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2.了解处理垃圾的方法,运用写、画、说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调查与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犤活动准备犦1.课前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如采访、摄影录像等来完成《垃圾调查报告表》(表附后)。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2.准备一些水果、饮料、小食品。3.教师准备垃圾箱3个,图钉若干,有关垃圾处理的文字资料和一些生活垃圾。犤…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活动准备]1.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调查了解自己家庭及周围垃圾的产生情况。2.查阅资料,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3.教师收集与垃圾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等。4.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看一组有关垃圾的图片、文字资料,请学生谈谈看了以后的感受,引入课题。二、算一算师:根据有关资料,全球每人每天平均大约产…  相似文献   

18.
垃圾分类最近在校园内掀起一阵浪潮,最终还是回归到环保问题。初中生物教材涉及大量环保理念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宣传环境保护,强调生物和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课堂就是最好的平台。为此,开展生态环保理念的渗透教学,非常必要。本文通过结合初中生物教材,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以环境育人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环保理念,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真正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探究性活动。通过以城市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环保点滴,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学生由认知水平上升到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从化市幼儿园自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幼儿园后,不断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注重把环境育人的理念注入到幼儿园的管理、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在垃圾分类的热潮中,该园以家长学校为抓手,以环保教育为核心,以垃圾分类为重点,将垃圾分类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和有关节日活动中,向幼儿宣传节约能源、垃圾分类、减少污染,鼓励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