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不在于职前培训,也不在于脱产学习,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课例研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谢学宾 《广西教育》2006,(7A):43-48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意义 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长,关键在于将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及以新课改的理论指引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借助课堂教学案例,教师和专家进行理念学习、案例设计和行为反思等互动对话、行动研究,能有效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例教研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在教研组织者和优秀教师的引领或指导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能有效地促使教师仔细考虑课例中的每一个问  相似文献   

4.
林媛媛 《学周刊C版》2011,(6):119-119
课例研究是一个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课例的研究过程。几年来,我校坚持依托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其阶段性的存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发展期、发展后期和创造期。如何缩短年轻教师成长的适应期,是我们重点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课例研究是我们在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活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在大学教授与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6.
白纯舵 《辅导员》2014,(2):33-33
课例研究是我们在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活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在大学教授与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例教研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在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或研究人员的指导或引领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能促使教师仔细考虑课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活动和每一种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发现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活动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分享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8.
反思的力量——三位农村英语教师的成长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身处农村课堂一线的教师面临怎样的发展困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怎样的外界支持?教学反思对其专业成长有何促进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叙事研究试图解读三位农村英语教师在反思促进下的成长故事,以期探询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及理想环境。研究发现,综合性反思活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信念和教学实践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40分钟,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实现自己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必须通过课堂促进自己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是在课堂中成长的.为此,结合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课例研究活动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容易促进教师成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它是以课堂案例为载体,以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为保证,以解决当前的课堂教学问题为价值取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例教研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在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或研究人员的指导或引领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教研活动的目标是要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理性教学智慧。要实现这一目标,教研活动过程中,仅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引导老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结合个体经验审视、反思实践,从而促进专业成长,形成实践智慧。"同人同课二次教学"教研活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准备、启动阶段,建立包括以解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制度,一直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正常而有效展开,校本教研的目标应始终指向课堂教学,焦点是教师怎样“用教材教”和学生“怎么学”,抓教师“课例研究”和抓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实现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反思研究与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反思是反思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是指教师把自我或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教师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我们从课例研究的角度,总结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三年前开始关注课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团队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将顾泠沅的“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教育行动模式转变为“一个课例、两次研讨、二三次反思”的课例研究模式,主要通过深化课例的三个主要环节——课例设计、课例观察和课例总结来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总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桂萍 《贵州教育》2010,(12):21-22
大家知道,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教研制度保证下的以园为本的日常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教师之间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育教学生命的加油站。有效的教研活动。可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一线课堂”活动,通过“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等推动思政课教师成长与思政课教学发展,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结合。“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政治自觉与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有助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实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巩固和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需要完善活动方案、强化组织落实、激励全员参与、推进成果转化、健全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围绕一堂地理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以成功“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一L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以地理课例为载体的地理课堂研究活动,成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它是以课堂案例为载体,以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为保证,以解决当前的课堂教学问题为价值取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呼唤根植于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课例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这种教研方式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它是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提供教研的课例不是优质课的观摩,也不是应付评比、评估的“做秀”课,而是立足于自然状态下的常态课。为此,我区在课改实验中,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