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者们对于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但都忽略了“战争与安全”这一主题。如果对《理想国》细加研读并充分考虑到其时代背景,就会发现其中浓厚的战争气息以及对安全的渴望。《理想国》中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避免或赢取战争来维护希腊各城邦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如柏拉图通过充满辩证意味的煌煌巨著《理想国》来构建其人治理想国一样,卢梭则以同样的方式在《社会契约论》中挥毫泼墨于其法治理想国蓝图的描绘。卢梭法治理想国是通过由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由社会状态到政治状态、由政治状态到法治状态等四种状态的一系列过渡并在不同的阶段确立自由原则、平等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后期政治抱负的集中体现,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基础,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建立在其理念论的哲学基础之上建构的理想城邦。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观、伦理观、教育观、文艺观、政治观中都有所体现,都表现出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念论根基。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奠尔的《乌托邦》虽然有近两千年之遥,但它们均可谓社会主义的早期学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框架、奠定了世界学艺术评论的基础;莫尔的《乌托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柏拉图是站在维护和改良奴隶主专制的立场土构筑理想国的;莫尔却是站在揭露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构筑理想国的。《乌托邦》源于《理想国》又高于《理想国》。该论从两位作的个人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内部、外部作用、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理论价值、作的学地位、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就其相同性、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欧洲资产阶级文学描绘的理想国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另一类是更有现实意义的“理想国”。后一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着重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伏尔泰的《老实人》,歌德的《浮士德》入手,对这一类“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和人们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实际上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之中,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是西方文明的先哲和巨人,他的巨著《理想国》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作。书中强调实现国家正义与个人灵魂的正义,重视教育的积极作用。《理想国》中的国家观和教育观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力探究《理想国》的国家观和教育观及其对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逻各斯"(logos)与"秘索思"(mythos)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从"秘索思"与"逻各斯"这一维度对《理想国》进行考察,可知《理想国》旨在宣扬"逻各斯",实则隐含着丰富的"秘索思"思想。由《理想国》延伸至艺术,"逻各斯"与"秘索思"的启示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国家控制教育,终身教育观,注重幼儿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思想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重要论述,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而在构建理想国时表露出来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强大的理论魅力对我们今天的公民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的理想社会,探讨两部作品"理想国"的文艺价值和政治理论价值,提出从辩证视角重审"理想国"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通过对《学记》的解读,将以王财贵为代表的读经理论上升到经典教育学的高度来探讨,对经典教育学或文化教育学的建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对于指导经典教育的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什么     
《理想国》一书的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蕴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诸多内容。后人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因为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传统,一定需要追溯到希腊去寻找其渊源,《理想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与先人对话的可能;同样的,西方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几乎都可以在《理想国》中找到一些最初的经典表达形式。阅读《理想国》既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能力,又能得到一种语言的享受。我们高二、高三的政治教材中一再论述到正义和公平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去看一看柏拉图是怎样论述的吧——  相似文献   

14.
正如黑格尔所言,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的精神家园。柏拉图经历了十余年深沉的思考,取其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之精华的《理想国》,今天依旧散发着绚丽的教育之光,它是一种寄托,一种憧憬,它是教育精神家园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教育的探讨是从哲学的层面着眼于样板城邦的考虑,因此,柏拉图的教育是一个言辞中的教育,是一个样板教育;这一点《理想国》交待的很清楚,可惜我们经常忘了这一点。这种样板教育在当今还是一个样板,不能把它变成现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是实现其“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确提出:教育是一种灵魂转向的技艺.从《理想国》的几个典型隐喻(即洞穴喻、戒指喻、太阳喻、线段喻)中可以发现其教育本质观的证成逻辑.洞穴喻象征着何谓灵魂转向,戒指喻象征着灵魂为何转向,太阳喻象征着灵魂转向何方,线段喻象征着灵魂如何转向,这一完整的线索使得其教育的本质统一在灵魂转向的技艺之中,从而形成柏拉图教育本质观的系统合理的证成逻辑,也为我们现今思考教育问题提供经典文本的证成思路.  相似文献   

17.
理想人格是指人格的应然、完满状态。《论语》和《理想国》含有丰富的理想人格思想。词频的高低和比例显示,《论语》中的理想人格是"仁义礼知信"五位一体、动态互动的君子形象:以义为质、以礼而立、以知为基、以信为用、以仁为本。《理想国》中的理想人格典范则是以正义为核心,超越世俗欲望,节制、勇敢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8.
1500年前有陶潜,1500年后有冰心。陶潜心中有桃花源,冰心心中也有她的理想国。——这理想国,就是她发表在1934年1月1日《文学》第2卷第1期上的《新年试笔》所描绘的光明世界。  相似文献   

19.
罗晓琴 《文教资料》2011,(34):127-128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教育理念的经典之作.其教育理念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事业起着指导性、方向性的作用,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借鉴《理想国》的教育理念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孟子的"理想国"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孔孟》中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是的,孟子确实是中国的"柏拉图",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国":统治者役民以时,治民之产,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就《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来说,他的伟大构想是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