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编辑是人类进步阶梯的整合者与修缮者,毫无疑问,图书编辑的工作会影响这“阶梯”的“实用”与“美观”,即影响读者对于图书所蕴含思想的领悟程度,而图书编辑对美的文化选择是其编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图书编辑对于美的文化选择不可小视. 图书编辑的审美修养 所谓审美修养,是指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图书编辑担负着将优秀书籍与文化传播给读者、提高读者文化修养的重担,所以其审美修养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
图书编辑的审美创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书出版活动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它既潜含作者的审美创造,更含有编辑的审美创造.因此,编辑素有文化发展的设计师与缔构者的美誉.编辑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审美创造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图书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组织者和把关者,是作者与广大读者之间的纽带。图书编辑从事的工作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图书编辑所具备的职业素质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如何看待图书编辑的过程性、影响图书编辑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图书编辑的"杂"与"专"等几个方面论述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背景下编辑文化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是编辑活动的基本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编辑工作者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也使得编辑工作者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重建编辑文化,需要编辑工作者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批判精神,树立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并具备一定的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不仅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更是一种艺术性工作.创造性永远是编辑艺术的生命.要做好编辑工作,不仅应该掌握编辑工作的具体方法,还应该掌握编辑艺术.掌握了编辑艺术的编辑工作者,不仅能按规范化的编辑程序、编辑工作方法来进行编辑工作,而且会调动他整个的社会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全部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来创造性地进行编辑工作.这样,编辑出来的书,才会有独创性.审读加工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图书美创造和传播的根本条件,换句话说,没有图书审读加工的流程美,就难以产生美的图书,更不能实现图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学彦 《出版参考》2023,(3):48-51+55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决策。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时代主旋律具有重要意义。图书编辑作为出版的中心环节和核心资源,在承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使命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要求是什么?作为传承了千年的文化职业,图书编辑在时代大潮中如何肩负文化使命?本文着重分析探讨图书编辑意识形态素质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和提高图书编辑意识形态素质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悦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4-255
古人云:职之所在,责有攸归.作为一名编辑,担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责任.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才能推动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合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的文化发展所具有的"主体意识"或"自我意识"以及对文化自身的能动反思。文化选择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在文化自觉视角下,编辑应积极构建文化选择路径,担负起文化审视与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80年代,"编辑学者化"的问题被相关学者提出,对于这一观点,有反对的声音,也有赞同的声音。一直以来,我们对合格图书编辑的定义,是既要成为"杂"家,又要成为某专业的"专"家,但是专家与学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新的形势下,图书编辑要想提升自身的学者素养,就必须要让自己朝学者化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编辑学者化与图书编辑的新要求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佳 《中国编辑》2011,(1):75-76,84
畅销书榜是图书出版业的风向标,但近几年,一些上榜图书却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面对市场驱动和利益诱惑,编辑和出版机构应坚持文化理性,努力策划有文化含量的畅销书,增加畅销书榜的"含金量";应确立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主动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图书。  相似文献   

12.
周丽  丁三青 《出版广角》2021,(11):55-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应深入理解图书编辑学术自信的重要作用,反思图书编辑的学术行为及其表现,构建图书编辑学术自信养成机制,采取环境、制度和主体的实践举措,不断提升图书编辑树立服务文化自信和把关意识形态传播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养成图书编辑与作者平等对话、敢于表达学术见解的自信心态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的文化结构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化学的视角观之,书刊编辑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出版物是社会文化选择、文化整合臻于一定品位的投影,此于学术期刊亦然.文化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系统,作为文化载体、文化传媒和文化特质三位一体的学术期刊,也有类似的结构系统.如果借鉴(并予以改造)"文化结构三层次说"①的观点,那么可将学术期刊的文化结构分为下述三个层面.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可着眼于这三个层面的不同性质和要求,来相应地考虑其编辑策划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沙勤 《新闻三昧》2000,(11):28-29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采,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辰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的文化事业中 ,编辑已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出版行业中的重要角色。这一角色注定了她与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了文化 ,编辑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论是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传播 ,还是文化建构 ,都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和劳动 ,编辑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对于编辑与文化的这种血缘关系 ,人们早已有所认识 ,但在社会不断改革发展、文化实现转型的今天 ,这种认识仍需不断地深化 ,编辑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建构意识还需要极大地增强。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参与文化建构的基础对于编辑与文化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现代意识与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是所有社会精神成果的总结性载体,从长远的文化建设过程来看,图书生产是一个社会文化不断积累和不断创新的文化建构大工程。而在这个大工程中,编辑起到了使精神产品科学、合理、有序地建成社会文化整体框架、即建构社会文化的工程师的作用。换句话说,编辑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求美的第一要务是知音与品味;编辑求美的第二要务是点与雕;编辑求美的最高境界是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一、编辑活动的本质是文化选择。在编辑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什么中介来实现的呢?从哲学上来回答,那无疑是编辑实践,也就是编辑学界普遍认可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对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收集和整理是编辑活动的滥觞,即编辑活动的起源本身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编辑工作中的拟订选题。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编辑的文化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品格直接展示图书的文化内涵,展现图书编辑的主观的、根本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