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电视新闻主要是以电视为主要报道形式进行,其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因此记者可以选择的报道内容也相对较多。如何对农业新闻切入点进行选择,选择吸引观众的新闻进行播放,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农业电视新闻切入点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发现,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编辑出来的节目平淡无奇,有的记者编辑的节目引人关注,这跟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切入点有很大关系。所谓切入点,是指在判断、提出、解决问题时,从什么角度、层次、关节点切入,更有利于认识和表述问题,从而让观众耳目一新。笔者认为,如果要创作出内容厚重、视角独特的好新闻,一方面要有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应该有独到的新闻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新闻切入点,有助于展开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3.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4.
江萌 《新闻前哨》2013,(7):34-35
新闻素材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并借此提炼报道主题、彰显新闻价值的基础。新闻素材往往零散杂乱,特别是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大型报道,其素材来源广泛,内容多样,需要经过认真整理、筛选、归纳和提炼加工,选择出最典型、生动的事实,来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变化逻辑和未来趋势。中三角报道,是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媒体攻坚战,其报道责任之重、规模之大、思考之深、涉猎之广,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这是作为记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新闻写作要循着事物发展规律所提供的信息,揭示主题;新闻要写得生动、鲜活、精彩,需要从新闻素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记者新闻写作的能力。一、新闻素材角度选择和主题的确定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素材选取、主题的确定以及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素材选择角度是指记者对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以达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中国编辑》2005,(3):58-59
在当今国际新闻报道业务中,借助编译外语新闻素材发布新闻信息已成为国际新闻源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提高新闻时效、丰富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无论是后方编辑部还是驻外记者都无一例外。因此编译新闻素材已成为国际报道业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编译人员的日常主要lT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广播新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录音报道日趋成熟。在录音报道中,录音素材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 所谓录音素材,也就是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和新闻事实,在新闻事件现场以录音形式采集,而尚未经过整理提炼的现场音响的原始材料。在录音报道中,除使用录音素材外,还使用记者语言。当记者语言以文字表达形式与录音素材相结合时,录音素材应占录音报道中的主体地位。 文字与录音素材相比,后者居主。在录音报道中,记者语言有录音素材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记者语言与录音素材在录音报道中,在数量上不是平分秋色的,也不可能形式模式或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新闻一般是以种植养殖农业为主要报道内容,所进行的新闻节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能够涉及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本文通过浅析采访农业经济新闻的几个重点要素,讲述在新闻报道切入点的选择上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记者在人物采访中,多以交谈的形式搜集素材,最简单稳妥的新闻写作方式便是"一问一答"地再现谈话内容,尤其是一些涉及专业性内容的访谈,若进行综合报道产生错误的机会会大大增加.这种报道方式的优点本身就是个很大的缺陷,因为经过后期整理,访谈过程中的很多意外和细节被过滤掉了,展现出来的是僵化的形式和访问对象的长篇大论,使得报道本身对读者的吸引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以声音为手段传播新闻的媒体,广播语言因新闻体裁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就具有鲜明的与录音素材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特色。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是录音报道的组成部分,是录音素材之  相似文献   

11.
在录音报道中,现场直述就是记者在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现场直述其言,以口头方式报道新闻。记者的口头报道与记者所选用的现场录音素材同步进行录音,形成记者语言与现场录音素材结合为一体的报道素材,然后再筛选、复制成录音报道播出。那么,这其中记者的语言有什么要求呢? 第一、记者要有充分地心理准备。因为现场录音报道不同于现场转播,所以记者的报道不是照相式纯客观的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是要服从已经确定或者一定的报道要求。记者的报道语言在现场录音后,回到编辑部又只能是进行必要的筛选整理,而不能  相似文献   

12.
记者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闻素材。素材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摄取的生活资料;是对生活的如实记录。新闻素材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是记者提炼新闻事实,新闻题材报道主题和写作新闻报道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同一新闻素材,不同的记者会采取不同的新闻形式来表现。大而言之,同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记者伊里亚·爱伦堡采用的是政论通讯形式,纵论战争风云;美国“大兵记者”恩斯特·泰勒·派尔采用的则是客观报道形式.反映普通士兵的生活。他俩都留下了名垂青史的新闻名篇。小而言之,具体到同是报道一地一事,报道奥斯威辛集中营,不知有多少记者多少新闻揭露过了它的灭绝人性.然而,美国记者埃·姆·罗塔尔,却以印象性报道形式后发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主题是什么?它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新闻主题是报道的核心内容,只有确定了报道主题才能围绕其建造起报道的结构,编织进报道的素材,展开报道的思路。要选准主题首先要选准角度,即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选准角度,需要记者对采集到的素材理解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主题与角度是对立的统一体。新闻主题好比金矿石,含金量再高,假如不经过一番提炼,只能算是一块矿石。新闻素材只有经过作者的认真分析、缜密思考(这里包含着对事物了解的程度,掌  相似文献   

15.
刘晓枝 《中国传媒科技》2014,(6):118-118,130
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指记者挖掘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彰显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表现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条新闻,同样的主题思想,报道都要求标新立异,独具匠心,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新的角度。选择最佳的角度去表现新闻主题已成为一个记者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盛晓君 《新闻窗》2014,(3):19-19
一、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涵义 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为前提,并对其进行精心加工与完善,获得一个新闻集成的过程。新闻编辑的创作过程既是对之前记者采访到的新闻素材加以优化、整理的过程,也是一种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精神生产过程。对新闻编辑来说,记者提供的新闻稿件只是一个素材,是半成品,要想把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件完美的成品,必须依据当前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新闻的价值,进行完整的、高质量的新闻组合。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道,应追求贴近性。因此,记者在浩如烟海的经济生活中,要善于寻觅和选择那些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而又最贴近读者的经济题材和素材去采写,去报道。追求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就要推出在地域上与读者最贴近的经济新闻。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读者都对自已所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稿件作为配合新闻画面播放的文字稿,具备传播新闻讯息的重要功能.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介的写作形式,电视新闻稿件在撰写过程中,记者必须充分考虑视听因素,因此记者应充分掌握电视新闻稿件的采写技巧,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电视新闻报道要点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目前电视新闻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电视新闻稿的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19.
蔡宁涛 《新闻爱好者》2010,(11):116-117
新闻角度是新闻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切入点。由于对事实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不同报道主体所选择的采写角度也不同。当代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应当善于用脑。只有善于用脑,才能抓住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多用脑“想”,乃记者成功的一个决定因素。怎样用脑?一是在选择上用脑。记者采访与写作的过程,说到底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提炼主题,选择报道角度,选择典型素材,选择报道体裁。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当记者“采而不思则败”。二是在开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