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亮 《文教资料》2013,(31):85-87
自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后,《三礼》实为“郑学”,而江永常常搜罗百家之说而立以己意,忠于经文而颇有见道,或从或否,择善而从,择疵而否,于深奥芜杂处阐发旷世之说。今以江永晚年所成《礼记训义择言》一书,探求江永治礼之道与清初《礼记》学渊源。  相似文献   

2.
《礼记》中除了某些繁文褥节不合时宜及有些思想是唯心糟粕之外.大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某些思想光华。对治国安邦起良好的教谕作用。尤其“入世”思想更显可贵。《礼记》指出礼对“入世”的人具有积极意义,该书教导人们如何行礼处世.指出“入世”行礼旨在使国家大治久安。礼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制度。对《礼记》思想进行扬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唯物主义态度。在全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中.《礼记》一书不失为有益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的建设。中国历代统治把礼的建设与法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刑罚与礼并用。《札记》一书对基本法理的构建做了有价值的论述。《礼记》不仅在礼治方面,而且在法制方面为中华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5.
以《礼记》作为重心,着重从文化学角度对礼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礼学研究的最聪明之举。《礼记研究》一书有如下特点:一、纵横驰聘,游刃有余,二、笔之所致,广有新意;三、借助优长,填补空白,大量融汇有关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它的特点。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是当今礼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6.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文化和典章制度书籍,其编订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此书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  相似文献   

7.
"报本反始"观念至少在殷商时期已经生发于人们心中,至《礼记》则正式拈出了"报本反始"这个词,分别见于《礼记·乐记》《礼记·祭义》《礼记·礼器》和《礼记·郊特牲》中。其中,《祭义》《礼器》《郊特牲》重点阐释了"礼"的"报本反始"内涵,《乐记》在礼之外,则突出阐释了"乐"的"报本反始"精神。它从人体、他人和集体、天地自然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礼乐的"报本反始"意义,给后世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17世纪的朝鲜,学者们对礼学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从批判的角度来对礼学进行重新分析却不是易事。因为这意味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朝鲜儒者崔锡鼎(1646—1711)对儒学经典《礼记》的研究以及对其的注释书——《礼记类编》是基于对以前研究的怀疑以及力图恢复经典的原意而创作的经典著述类书籍。崔锡鼎的《礼记类编》不只是一部经典注释书,而是试图恢复《礼记》的原本而做的重新编排和构成。全书由18卷5册构成,主要分为《家礼》、《邦国礼》、《学礼》、《吉礼》、《凶礼》、《嘉礼》、《宾礼》等。他认为家礼不仅指的是冠婚丧祭的仪礼,它是修身齐家的一部分。为了修身,君子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道德品性,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节规范。  相似文献   

9.
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的《礼》到底指什么的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这与“三礼”的合称有关。本文从“三礼”的名称、形成时代和内容、取得儒家经典地位的时代等角度论证汉代“五经”中的《礼》当为《仪礼》,唐代以后“五经”中的《礼》当为《礼记》。  相似文献   

10.
《礼记》认为,礼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通过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对社会成员的身份和等级进行确认,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札记》认为,礼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中庸之道则是在实行礼治的过程中所应持有的原则。《礼记》并不是主张回到大同之世,而是以礼治为立足点,努力实现小康之世,这才是儒家理想的和谐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1.
《礼记》一方面记述了殷周以来有关“礼”的种种制度、仪节和观念,同时又通过对《仪礼》的解释、发挥,体现了孔子及其后学重建礼制秩序的构想。《礼记》中针对家族以外的社会行为规范,可视为中国“公共文明”之发端。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和国人文明意识的日益自觉,《礼记》所阐述的礼学体系需要进行基础性重构,从中国传统之“礼”的精神和原则中,可以传承和转化出自由、自律、分享和责任等现代性观念,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公共文明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礼记》和谐生态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礼记》从宇宙高度以“礼”作为世界万物和谐共生的基础,其基本概念是“和而不同”,它是保障生物多样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基本前提。《礼记》以人为基点来保证万物和谐共生的基本观念是“仁爱”,不仅“爱人”,还要“爱物”,是“合敬同爱”、普爱众生。《礼记》处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考虑,要求人们对一切资源要“取之有度,用之以时”,适时发展农业,这是一种对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举措。《礼记》所赋有的和谐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人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与整体和谐观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晓青 《文教资料》2013,(26):10-11
《礼记》的论者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借助比喻化陌生为熟悉的功效,将抽象的礼学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本文从《礼记》比喻表现形式进行初步探讨,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再对每一类分别从本体、喻体、喻词的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中对“射者中”的解释是:“射的射中了靶子,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这个注释是较简单的。“射”到底是种什么游戏,怎么玩法,都没有注明。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其它选本的注释。《中国历代文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是:射者中(读去声),古代饮宴时一种投壶的娱乐,以矢投壶中,投中者胜,酌酒给负者饮。见《礼记·投壶》。陆德明《音义》引郑玄注云:“投壶者,主人与客宴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又作者《九射格》文:“九射之格,其物九,为一大侯,而寓  相似文献   

15.
“天地君亲师”是旧社会家家供奉的香位牌上的五个字。张舜徽先生说:“真正彻底了解‘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的来源和作用,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幕,可算是了解了一大半。”而这五个字源出何书?目前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是源出《荀子·礼论》。本文则认为源出《礼记·礼运》,主要理由有二:一是《荀子》中的五字缺少“亲”字,而《礼记》则不缺;二是《礼记》成书早于《荀子》,这在郭店简、上博简出土问世以后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相似文献   

16.
礼法自然,是贯穿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思想。儒家在阐释古代礼仪时认为,礼是人对自然领悟与效仿的产物;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礼法自然,故礼以自然质扑为美。礼法自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亦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儒家经典中的性别意识最为集中、最为系统、最为完备的表述体现在有关"礼"的文献、尤其是《礼记》中。文章对《礼记》中性别意识的具体内容、理据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礼记》中的性别意识进行了评析。指出:对女性规范最多的《礼记》中仍有一些值得肯定的积极内容,如对夫妇有义与夫妇有敬的强调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文献学、礼学和经学。近年出版的著作有《三礼研究论著提要》(120万字,下简称《提要》)、《(礼记)成书考》(中华书局,2007年)等。目前,正在从事《礼记汇校集注》的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礼记》语言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是反映先秦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献,也是展现上古书而语言艺术魅力的珍贵本。《礼记》大量使用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句,语言言简意丰,具有深邃隽永的审美特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长短句、整散句交替使用,使语句呈错综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20.
御礼作为儒家“六艺”之一,是周代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代的御礼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礼记》、《周礼》、《左传》等书对御礼的主要仪节作了详细介绍,包括为国君驾车的主要事项、驾驭兵车的主要事项、“五驭”技巧等.御礼所包含的“善治其马”的思想也被引申到了如何善待百姓、治理国家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