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起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自拟题目。同学们自拟题目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2.过于宽泛,大而无当。3.俗套。如“读××有感”,“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拟出好的题目,做到简洁醒目,新颖别致,富有个性,不落俗套,富有文采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妙用修辞。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命题,可以增强文章的美感。如《溜与留之间》,抓住“溜”与“留”的矛盾展开,将材料中提到的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  相似文献   

2.
[作文考题]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目甲:《我渴望_____》;题目乙:《他真_____》.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②写成 5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③思想感情真实健康.④文章中不准出现真实的人句、校名.⑤题目乙中的“他”不能是报纸、杂志公开宣传的人物.[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3.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作文范围是:运用片断材料写人 2.本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有: 《××二三事》、《我的好伙伴》等。[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1.在课时安排上,用二节课上作文指导课.课后让学生作文;作文题由学生自选,只要切合本单元的作文范围和作文要求即可。 2.在作文指导的内容上,分为三大块:第一块,紧扣作文范围和作文要求从总体上点拨学生疏理清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写作特色,如《我的老师》精选片断材料;《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巧于运用多种事例写人;《老哥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叙事抒情等等。复习这些内容旨在以读带写,使学生对作文范围和作文要求有更明确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块,注重“点”上的指导,即抓住重点、疑点、难点分成几个具体方面让学生思考,力避泛泛而  相似文献   

4.
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选准切入点,改变过去呆板的作文命题方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命题上表现出一种思维定势,如清明节写《扫墓》,教师节写《红烛颂》;秋天写《秋天的田野》,冬天写《雪中偶感》。至于《一件小事》、《难忘的×××》、《我喜欢的×××》之类题目,更是循环往复,经常出现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尝试变换命题角度…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作文范围说明一件物品 2.本单元作文要求抓住特点,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本单元作文题目①《我喜爱的×××(某种物品)》;②《美观实用的集邮册》;③《三好学生奖章图案说明》等。 4.本单元应用文练习写电报稿 [单元教法设计] 建议教师用“观察分格训练法”的方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通病: 一、读与写的脱节。主要症状: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作文命题与课文、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不紧,有些毫无联系,阅读教学中不渗透写作教学。 二、作文与生活的脱节。症状一:不管学生有无生活材料,教师随意命题。如有的农村教师出这样的题目:《城市见闻》、《××工厂见闻》、《公园的早晨》等。学生焉有不编之理?症状二:“下水”不当,南辕北辙。如有的教师一出示习作要求,便匆匆朗读“下水文”,而  相似文献   

7.
写作文首先要材料,材料越丰富,写起来,越容易。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往往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因而作文指导的任务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以及如何表达材料。同时指导学生作文有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第一命题内容放宽,接近儿童生活。让题目能容纳各人不同的材料,如《我最喜爱的×××》,可以写一本书、一堂课、一个小动物等等。《××劝我》或《我劝××》,这些题目容量很大,学生可自由选择题材进行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千篇一律。第二不能局限课堂指导,大讲写作方法,还应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带着情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陶冶美的情操。下面是一个教师指导小学生作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阶段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师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培养中师生的作文兴趣。目前,有部分中师生对作文的兴趣不高,甚至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使”,讨厌、畏惧作文。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中师生的作文兴趣的: 一、作文命题讲点艺术。我国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说过:“作诗非难,难为题。”这就是说,好的题目常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中师生的作文命题亦然。《我的家乡》、《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记一次春游活动》、《×××参观记》……这些题目成了传统题,中师生从小学写  相似文献   

9.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一见如故”之感。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上课看小说、下棋等现象,我布置了《正确对待课余爱好》的作文题;针对学生喜欢议论任课教师的现象,我布置了《我的××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 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有话可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的主要方法是,师生一起谈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学习了《琐忆》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琐忆》,记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开始,学生感觉题目太…  相似文献   

10.
确定好“练”的内容。其基本原则是保证训练与课文中的写作知识具有同步性,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具有联系。在具体实施中,既可让学生写整篇文章,也可写片断文字。如教完游记散文单元之后,布置学生写《校园漫步》、《××行》、《××一游》等题目的作文;教完《故乡的榕树》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以某物为题写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教完《明湖居听书》一文后,播放一段古典名曲,如“梁祝”或“春江花月夜”等,要求学生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并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听的感受描写出来。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不会产生陌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范围] 记叙人物。 [作文要求] 围绕中心选择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 [作文提示] 记叙人物,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可以用一件完整的事来表现,也可以用几件事来表现。本文主要谈谈选择几件事来表现人物。首先,选几件事来写人,可以丰富人物性格,使人物能栩栩如生地站在面前,变得真实可信。如《杨修之死》这篇课文,主要事件是“杨修被杀”,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比如要写一篇“记一次活动”的文章,我们不妨把某些具体活动肢解为几个片断,按分解活动的过程、分解不同的场面、不同人物的行为、同一人物的连续动作等方面命题。如“这次活动真热闹”、“××同学真带劲”、“这会儿真紧张”、“同学们多高兴啊!”由肢解到汇集,串断成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作文有径可寻,排除提笔成文难的心理负担,以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研究课已进入课堂。如何上好研究课呢?笔者认为必须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决定研究项目如何开展,让他们真正成为研究课的主人。1.作主选题。在调查报告这一研究性作文写作中,我们改革过去的写作模式,把命题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暑假社会调查中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教师只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保护×××”,同学们根据要求很快就把题目补充完整了,如“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保护人类的朋友”等。然而,有的同学仍觉得受题目的限制,提出“老师,我可以重新命题吗?”我们觉得这是发挥学生自…  相似文献   

14.
[训练要求] 一本好书,一个好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观)后感”或“读(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相似文献   

15.
王双 《辽宁教育》2014,(4):94-94
新的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而实际上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我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向课文寻“生花妙笔”,向课文寻“题目”,教会他们自主命题。如写人记事时,我会引导学生想想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以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既借鉴了如何命题,又学会了如何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品质;写叙事的文章,我会重点引导学生读《窃读记》《慈母情深》;写景状物的文章,我会引导学生借鉴《桂林山水》《蟋蟀的住宅》。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小书虫xx》《冬阳下的温情》《迷人的秋》等作文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作文范围针对某件事淡一点看法。作文要求用事实和道理证明看法、主张参考题目 1、就班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用《对××事的看法》《由××事想到的》《小事不小》等作题目。 2、《青年报》刊登了王岚同学的一封信,信中问“管这件闲事对不对”?请你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这封信的摘录: 一次,我在路上看见几个男孩用毛毛虫去吓唬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我上前用身子护着小姑娘。他们见我是女孩好欺负,就说:“多管闲事!”当我正要去夺男孩手中的毛毛虫时,不料,另一个男孩扔起一块小石头,把我的前额打得鲜血直流。从此,我的前额留下一块伤痕。有的人责怪我自讨苦吃,不该去管那闲事。我想问,这件事我做得对不对? 训练提要本单元课文均为议论文。结合课文学习,训练学生学会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是本单元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这种作文主要是针对某一件事,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种思想言论(或者针对所提供的事实材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沈阳卷     
张彬彬 《新作文》2022,(2):54-55
[真题再现]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文一:世间有味 世间有酸甜苦辣,有翻书的味道,家的味道.以"世间有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二:变与不变 [独家解析] 有人评说,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作文第一个题目很有文艺范儿,此言不虚.这个题目跟汪曾祺先生《人间有味》一书的题目极为相似,不知命题者是否以汪老此书为命题灵...  相似文献   

18.
[真题再现]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美丽的插曲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宇,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命题解读] 大连市延续了“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作文”式“二选一”作文命题形式,保持了命题形式的稳定性.全命题指向明确,便于那些习惯依题写作的考生展现能力;话题作文开放性大,便于那些思维活跃的考生发挥水平.“美丽的插曲”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话题“较劲”引导考生学会做人、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文题:以“享受……的乐趣”(如读某本书,和某人交流,做某件事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一般在600—800之间。要求:1.选择的内容要真实可信,语言要通顺连贯。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3.出现学校名称及姓名,一律用“××”替代。题解:这是一个半命题式的话题作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命题突出开放性,“题目自拟”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可以考察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也可以反映学生概括、表达的能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以题显,给文章拟个好题,会使文章增值。拟题要准确,更要…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 “好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何谓好题目?请看下面实例。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一篇以“认真”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拟的题目是《2×3=5》。暂且不去看文章的内容和文字,一见这题目,就让人顿生疑团: “2×3”怎么会等于“5”?让人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悬念效应。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