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透过杨振宁的科学道路和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当代卓越的物理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杰出的物理教育家。杨振宁的物理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杨振宁先生是取诺贝尔桂冠的第一位美籍华人,他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科技事业,深深思考着祖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杨根宁认为物理学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的科学,大学要克服专业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据此,他推崇通才教育,倡导归纳法和渗透性学习法,强调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创造能力。杨根宁的物理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物理教育乃至整个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对人类来说.科学毕竟有90%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搞好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牢固掌握物理知识,发现规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故此,  相似文献   

4.
魏小亮 《物理教师》2014,(10):30-31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新科技发展如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基础物理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982年,有一位国内15岁的少年天才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要求进研究院做研究生.杨振宁在面试时问了几个量子力学问题,他都能回答.杨振宁进一步问:“这些量子力学问题,哪一个你觉得是妙的?”他却回答不出来.对此,杨振宁的评价是:“尽管他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一个‘品味’(taste).他只是学了很多可以参加考试得很好分数的知识,他没有把问题里面基本的价值掌握住,这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杨振宁的对少年天才的评价正是我国物理教育状况的折射.我们培养出来的“好学生”普遍解题能力很强,他们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拿了很多奖牌回来,但就是这些高智商的天才竞被杨教授称为没有物理“taste”,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不会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去处理,而他们的创新能力则更加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在一些人的眼里,总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其实不然,他们也有情,也有义。由香港大公报副总编叶中敏女士撰写的《人情物理杨振宁》里的传主就是一位具有人情味的物理大师。现年81岁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扬振宁为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继爱因期坦、狄拉克之后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作者在书中不但叙述了杨振宁的求学经历、科学贡献和学术成就,而且还叙述了杨振宁的亲情、师情和友情以及对中国的深厚感情。读完传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一位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大科学家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6.
中高考题型的变化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它对物理教学的冲击,以及我们今后的路该怎样走,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应该认真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诚然,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  相似文献   

7.
围绕物理课程改革,下面仅就我近来想到的、听到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一、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物理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认为这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任玲群 《中学理科》2006,(10):39-43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物理试卷出现了剖新性试题,这类试题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初中物理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中探究、开放、设计和感受体验斌题,更体现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考查,下面以精典例解,展现这方面的风彩,并对这些新意型作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11.
胡成赏 《中学理科》2006,(7):33-33,48
原始物理问题的含义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指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前人所提出的正确或有争议的问题;二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处理的朴实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杨振宁先生曾将他取得成功的奥秘归结为:“要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而不要淹没在文献的海洋里……”这不仅是一位杰出科学家的治学之道,而且对物理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物理教学同样不能淹没在结论和题目的海洋里,而应将活生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返璞归真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面对原汁原味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去亲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3,(8):53-55
记者:您选择物理专业是受到杨振宁先生的影响,您从杨振宁先生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路上的“碰壁”?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效果。杨振宁教授认为.在中国学物理的方法是在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称为演绎法:而在美国学生对物理的了解从现象出发.用实验来得到物理定律.称为归纳法。前者是应试人用的方法.后者是做学问人用的方法。联系我们的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将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利用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探索精神.创造能力。下面就是我为探索两者结合所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王新安 《天中学刊》2001,16(5):109-110
创造性是跨世纪人才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 .教育改革的核心应是创新教育 ,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教育除教会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外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尤其是创造素质 .1 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创造力是一种能力 ,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是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智力与能力都属于个性的范畴 ,其核心成分是思维 ,其基本特征是概括 .智力应由思维、感…  相似文献   

15.
梁永才 《考试周刊》2012,(23):125-126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加强仪器管理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物理实验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与科学素质教育,物理教学改革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与创造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及创造意识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主要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物理教学中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而实验离不开测量,所以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创造是最主要的原动力.在职业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历史赋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使命.作为物理学教师,应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合格的人才,对社会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