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亦称人文素质,包括道德水准、情感、意志、心态、价值观、哲理思维水平、凝聚力等。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在《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中有明确表述。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是一门极具德育功能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这就给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说明,但是却难于量化,往往被忽视.从而很难实现历史教学真正的意义.本文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为例,从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近历史,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联系社会现实,让学生感悟历史,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化认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规定了五个具体目标,即: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及确立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局面,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包括教材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的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册中《俄国的改革》一课,主要讲述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由原来的重教转向重学,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崔凯 《吉林教育》2009,(6):73-7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5,(4):109-110,6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各科一样,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在教学环节中究竟落实得如何?下面撷取几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就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进行探讨。一、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案例案例一:“思想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教案)中称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思想教育”目标还是普遍现象。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形成三维目标,在知识、能力目标中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远比单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重要得多。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并在课程目标中用较大篇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了阐释。这已为众所熟知,无需一一罗列,况且同仁们据此所做的探索也已非常之多。笔者在领略过许多独到见解之余,也想谈点拙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取向1.对学生所学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考核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破了传统的知识观中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准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标准》从各个层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认知”的空泛又难以测评检验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执行新课标,搞好历史教学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程标准》从各个层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从而代替了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认知”的空泛又难以测评检验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执行新课标,搞好历史教学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历史人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要求:“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我们历史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曾剑 《四川教育》2004,(2):88-89
《语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语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将课程目标以“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理念决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都必须遵循这个根本原则。《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和能力,二是过程和方法,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过程和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更是过去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种目标的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