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压裂伤害是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其直接影响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增产.随着现在压裂过程技术的发展,压裂伤害因素又有所改变.多年来研究者从入井液着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则全面系统地从压裂过程可能造成伤害的所有原因出发,分别研究物理因素伤害和外来因素伤害,提出处理措施,为低渗透油气田压裂增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南低渗透油藏属盐敏、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弱速敏地层,油藏为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和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性,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24.818 g/L,水型为 CaCl2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压力上升、地层能量不足以及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地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结垢等方面评价分析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坏的原因及程度。结果表明,石南油田储层的低渗透性、水敏性和盐敏性是储层伤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细菌超标,注入水质不达标则是储层伤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下降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先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增注措施,如压裂、酸化、挤活性水、物理法解堵等,但增注效果不理想,增注难度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储层地质特征,实验分析储层的潜在伤害因素、各种工程作业、酸化增注过程以及注入水本身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和伤害程度,研究适宜的酸化工作液体系和酸化工艺技术,解除近井地带的伤害,恢复和提高油层的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4.
设计用于区分认识储层水敏伤害与水锁伤害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岩心矿物分析、微观形貌观察、润湿性测定与孔喉分布特征对储层潜在水敏与水锁程度进行评判;开展水锁伤害与水敏伤害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储层伤害程度。综合分析潜在损害因素与实际实验结果,区分水敏与水锁伤害的实际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形貌、润湿性与孔喉分布特征分析是准确区分认识水敏与水锁的前提;敏感性实验评价得到的水敏伤害比实际高,储层伤害主控因素是水敏的评判结果往往是片面的,真实主控因素更可能为水锁。该综合实验可为石油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平方王油田中区南属于中低渗透砂岩储层,容易发生储层伤害。分别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和室内实验评价两种方式对平方王油田中区南沙四段储层进行岩心伤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渗透率伤害率为52.71%,室内实验评价渗透率伤害率为56.31%,两种方式评价钻井液伤害程度基本一致,伤害程度均较浅,储层伤害可通过射孔方式解除。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做作业时具备良好心理状态 ,对作业的质量、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工作中常常由于诸多因素而导致学生做作业时出现逆向心理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学生作业逆向心理剖析学生做作业时产生的逆向心理大致有下列表现 :因不能胜任过量作业而产生困扰或慌乱 ;因作业时间和作业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烦躁和不安 ;因作业难度和要求不适而形成紧张和恐惧感 ;因作业的信心不足 ,毅力差而引起相互参照和应付 ;部分学生因受歧视而造成心灵伤害 ,对作业和学习失去信心 ;为完成任务而被动作业…  相似文献   

7.
丰深1砂砾岩体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其裂缝发育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心观察和FMI成像资料研究裂缝的平面分布规律以及裂缝的倾角、走向、密度、宽度等各项参数,并对控制裂缝发育的形成期次、构造位置、盐膏层的塑性作用以及储层厚度等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丰深1裂缝发育的有利储层分布区域,为下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丰深1砂砾岩体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深1砂砾岩体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其裂缝发育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心观察和FMI成像资料研究裂缝的平面分布规律以及裂缝的倾角、走向、密度、宽度等各项参数,并对控制裂缝发育的形成期次、构造位置、盐膏层的塑性作用以及储层厚度等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丰深1裂缝发育的有利储层分布区域,为下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史深100低渗油藏区块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固相污染和水锁伤害,目前使用的屏蔽暂堵剂存在着粒度级配不合理,不能有效封堵地层的缺点,而且钻井液没有采取防止水锁伤害的措施。通过考虑钻井液本身的粒度分布优选封堵屏蔽剂,通过自吸法优选合适的防水锁剂,形成适合该区块的储层保护技术。现场试验表明,单井产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对钻井液性能影响小,在保护储层的同时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钻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氨基磺酸盐体系电沉积铅镉及其合金的极化行为,测定了在不同温度、搅拌、添加剂等因素对单金属镀液和混合镀液的极化曲线,表明添加剂间苯二酚对电沉积铅的极化影响较大,可实现铅镉共沉积的目的,初步研究了不同电流对合金镀层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沙坨油田是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油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边部储层物性差,到了开采后期,油井供液能力较差,因此油井下泵深度均在1800米以下,因此造成抽油机悬点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油井不平衡,浪费了电能,针对油井不平衡的现状,研究和应用游码式平衡调整装置,使得全部抽油机井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稠油开采以蒸汽吞吐为主,即在井筒内注入高温高压水蒸汽,降低原油粘度,进而达到采出的目的。由于稠油储集层具有油层疏松、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加之经过多轮注汽后,很容易出现油层砂堵、渗流孔道堵塞、含水上升、管柱及配套工具断、脱、卡、吸汽剖面不均、套管损坏等问题,造成稠油井作业频率加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已形成了稠油修井作业系列技术,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注水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在有些注水井井区内,部分注水井尽管生产正常,但对应的油井一直没有见效,储层裂缝则成为说明这些注水井井区无效(或低效)注水的重要依据,而有效识别裂缝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裂缝识别的几个方法,包括见水动态分析法、注入压力动态分析法、微地震裂缝检测和同位素示踪剂法。  相似文献   

14.
玉家湾油田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采取压裂方式投产,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通过分析该区的注水动态和驱油效率,对注水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最后针对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保证高产稳产,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低渗透油田、低产油井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对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油井流入特性认识的不足或者是重视得不够。建立了新型通用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得出了油井流入特性曲线存在拐点的判别条件与最大产量所对应合理流压的计算方法。应用新型油井流入特性曲线指导油井抽汲参数设计,确保油井在合理流压下生产,可以实现油井产量最大化,提高低渗透油...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hase of field evaluation, the changing of interwell reservoir may be out of control if the geological model was built only on well data due to few existing well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nterwell reservoir interpolation based only on well data can be decreased b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geologica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especially by using highly relative seismic properties from 3D seismic data adjusted by well point data to restrict interpolation of geological properties. A 3D-geological model which takes the sand body as the direct modeling object was built through stacking the structure, reservoir and water/oil/gas properties together in 3D space.  相似文献   

17.
自然能量较弱、油藏渗透率低、能产低是油田在开发中面临的的主要问题,需要注水补充地下能量来继续开发,又因为地下有天然微裂缝存在,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所以油藏注水后见效、见水差异较大。为了提高驱油效率,有效地扩大波及面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善驱替状况。分层注聚工艺主要可分为单管注聚工艺和同心双管注聚工艺两大类,单管注聚工艺主要有偏心单管、单管多层分注以及其它单管注聚工艺等。分层注聚工艺可以相应的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吸收量和注聚剖面,避免聚合物沿高渗透带单层突进,使难动油层得到开发,效果好于普通注聚工艺。并且在矿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地层特征对比提出在陕北地区应用分层注聚工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坝水耦合振动影响下,对拱坝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承受的动水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正常蓄水位时、枯水位时边坡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包括边坡的损伤演化、应力、位移的分析。在水坝地震动力分析中,应当将边坡、库水和地基三者作为一个综合的振动系统进行动力分析,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类似库区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边坡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低渗透性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存在层间、层内、平面的三大矛盾,以及裂缝的存在,注入水主要沿着渗透性较好的方向单向突进,而相对低渗透层则吸水量较少或不吸水,对应油井变化是含水上升快和难以见到注水效果两极差异。利用吸水剖面测试技术,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可以从纵向上和横向上了解油层的吸水状况、水驱方向和注水波及特征。结合相关资料能对油水井作出及时的调整措施,达到提高注水效率和区块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该地区主要的产油层,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环县地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8划分为四类储层,并计算了各类储层的面积,为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