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影响革兰氏染色的因素及常见错误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菌龄、涂片质面、脱色程度、染色和脱色均匀度等影响革兰氏染色的重要 因素,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学实验中革兰氏染色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革兰氏染色三步法和四步法进行了试验比较,发现三步法染色过程操作简单,脱色时间易于掌握,便于学生操作和控制,且染色效果较好,明显提高了实验效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经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脱色时间的变化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时,大肠杆菌培养24h左右为宜,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5h左右为宜;涂片厚度应均匀薄片;媒染时间控制在60s;脱色时间应严格控制在25—30s。  相似文献   

4.
结合1例色素浓重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瘤样本,对优化葡萄膜色素性肿瘤样本脱色素及免疫组化染色处理的方法进行探索。临床获得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瘤石蜡组织标本,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并进行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标本切片脱蜡后使用多聚甲醛或福尔马林后固定,再以质量分数为1%高锰酸钾/质量分数为2%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能得到满意的HE(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在脱色素之前进行抗原修复,继而经后固定后进行脱色素处理的组织切片,脱色素结果较好且保持了组织的抗原性。对于色素沉重牢固的葡萄膜色素性肿瘤,在脱色素处理前或者抗原修复后,增加后固定步骤,并使用较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能得到较好的脱色素效果,且可保持组织的抗原性和切片的完整。  相似文献   

5.
过去,在冰冻切片时,运用HE染色,要用两种染料。并且,对H(苏木精)染色后既要脱色又要兰化等履行这些不可缺少的步骤。近来,我们采取了甲苯胺兰一次性染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法,探讨了菌种的菌龄、细菌涂片厚度、碘液媒染时间和乙醇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h、13~17h和18~24h;然后是制作细菌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染色的第一步是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60s,再用碘液媒染60s,最后乙醇脱色时间是关键,应严格控制在30~45s为宜。只有控制好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各个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的基础上,对制备的凝胶进行快速染色-水洗脱色及提高灵敏度的探讨,建立改良的SDS-PAGE染色-脱色法。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快速法在不影响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分析所需时间,整个分析过程只需40~60min,并且降低了实验成本,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提高灵敏度法可检测到0.1~0.5μg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三步法,探讨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和脱色、复染时间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四步法的比较试验。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 h、13~17 h和18~24 h;其次是做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而染色的第1步是用结晶紫初染60 s;再用碘液媒染60~90 s;第3步用碱性品红乙醇溶液脱色、复染60~120 s。革兰氏染色三步法,基本原理没有改变,只是将四步法中乙醇退色和番红复染的两步合并在一步中进行,从而达到减少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锦/氨纶织物具有抗酸碱性、耐汗酸侵蚀、耐盐分和耐摩擦等综合优点,是服装加工类重要的材料,但是锦/氨纶织物存在染色上的牢度不高的通病,这不仅会造成锦/氨纶织物在使用中脱色,更容易形成锦/氨纶织物类纺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下降,需要对锦/氨纶织物的染色加以重点研究.本研究以锦/氨纶织物的染色加工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变换染色剂种类、染色次数、染色方式等参数的基础上,对锦/氨纶织物实现染色高牢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泔水油制出的生物柴油因色泽较深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和品质,本实验以泔水油两步法制得的生物柴油为样品,探索氧化脱色和吸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吸附脱色时最佳条件为:脱色剂用量为样品质量10%,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10 min,脱色率为67.26%。双氧水氧化脱色时最佳条件为:脱色剂用量为样品质量3%,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30 min;脱色率为51.28%。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并将其负载在凹土上,制得TiO2/凹土光催化剂,用其处理活性深蓝K-R模拟印染废水,通过改变溶液初始浓度,考察TiO2/凹土光催化剂对活性深蓝K-R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情况,并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越低相对去除率越高,但绝对去除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漆包线成品黑斑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将黑斑分为三类:氧化黑斑、碳化黑斑、盐腐蚀黑斑。深入分析了黑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退火水中氯离子浓度限度这一难题得到解决,并用摩尔法对氯离子浓度地进行测定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镀锡板淬水斑的宏观形貌观察,并对有淬水斑的镀锡板和正常镀锡板表面成分进行电子探针能谱对比分析,发现产生淬水斑的原因是因为镀锡板在淬水过程中表面粘附了含有杂质的污染水所致。因此,为了防止镀锡板产生淬水斑,镀锡板淬水过程中表面一定不能粘附被污染的水滴,同时镀锡板淬冷水一定要使用洁净的脱盐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机可以在相同污染条件下反复拍摄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根据参考照片来自动侦测照片中的污点并利用图像修补技术将污点去除的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丢失原始图像信息的情况下有效地去除数字照片中的污点,复原效果良好,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单反相机感光元件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测定蛋白含量法对板蓝根宽叶正常、窄叶正常及窄叶患病三个样品中可溶性蛋白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DS-PAGE电泳图谱分析,样品中条带着色程度与条带数目都不同;样品中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也不同,从高向低依次为:窄叶患病、宽叶正常、窄叶正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石蠕变实验,得到用标准线性固体本构方程拟合蠕变曲线比较合理的结论。对溧阳、南黄海地震的数据处理,发现应变释放曲线和蠕变曲线有相似之处,进而用标准线性固体来拟合应变释放曲线,求得弛豫时间和有关参数,计算出了地壳岩石介质的黏度为1018Pa · s。考虑到地区差异以及岩石圈黏度存在有明显的分层,而所用的地震震源深度又相对较浅,但得到的黏度数量级还是和有关文献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清漆的耐黄变性与其组分的组成有着密切关系。为了确定各种组分对聚氨酯亚光清漆黄变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漆膜黄变性的主要因素是固化剂,且固化剂HDI三聚物与TDI三聚物相比因其稳定性而不易变黄;树脂易受日光、温度、水分等作用产生黄变基团,椰子油改性醇酸树脂分解产生的黄变基团少,因而以其制备的PU亚光清漆耐黄变性好;紫线吸收剂会有效地抑制漆膜黄,而硝化棉的加入则会加重黄变。  相似文献   

18.
Dileep Mampallil 《Resonance》2014,19(2):123-134
Droplets are of great scientific interest because studying their formation and dynamics is important in many technologies such as in microfluidics [1, 2]. Evaporation of droplets is another interesting aspect that has caught much scientific attention. An example of an evaporating droplet is a coffee droplet spilled on a table. After evaporation the coffee droplet leaves a ring-like stain called a coffee ring or coffee stain [3]. This phenomenon, known as the ‘coffee ring effect’, occurs not only with coffee droplets but also with all droplets containing non-volatile solut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physical processes going on within the droplets during evaporation to form the ‘coffee stain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see what they 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