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凰山、女娲山、中皇山表面上看来互不关联,但研其名由,究其实质,凤凰山就是女娲山.而女娲山也就是中皇山,起名的根基都是因为女娲及女娲祠庙、女娲遗迹.  相似文献   

2.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为"三皇"之一。关于羲皇故里,过去学术界曾经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近年来濮阳、郑州等新说纷起,有的学者更是主张陕西平利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经过认真考证和全面辨析,我们认为伏羲生地在成纪,甘肃天水是公认的"羲皇故里"。而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不在陕西平利,也应在甘肃天水。  相似文献   

3.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4.
陇城自古为陇上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其民俗文化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古代陇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民间女娲崇拜形成有重要影响。如何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现代意识推进女娲文化研究,是学界同仁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6.
在汉画像石和新疆出土的古墓绢画中,多见有伏羲女娲图像,上身人形,下身呈两蟒蛇交尾之状,男左女右,伏羲执规,女娲执矩。也有女左男右,伏羲执矩,女娲执规者,当是制作匠人的误解。“规”为画圆的工具,“矩”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就是规天矩地的结果。其中的矩,就是后世木工所用的曲尺、拐尺,也称鲁班尺,当是上古时期人们测量日影的发明器物。故而最早的规矩,被赋予了测天量地、沟通人神的独特功能,所以手执规矩的人也往往是当时能够与天地沟通的巫师。规矩就是巫师进行巫术活动的工具。而巫师作为宗教人物,在政教合一的上古时期,往往也是最有能力的部族首领或部落酋长。古典文献记载的中国上古时期的明君圣王,比如黄帝、帝喾、尧、舜、禹、汤、周文王等,都是具有灵异功能的部族领袖,身兼政治首脑与宗教巫师的双重身份。而且这种部族首领兼职大祭司、大巫师的状况,不独在中国早期历史中存在,在世界上其他地区民族的早期历史中也往往多见,可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圣王人祖,伏羲、女娲分别手执规、矩,身兼大巫师的身份,正是这种现象的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最早的巫师应该是女性,造人的女娲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7.
女娲氏走出神话长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留下的传说,不是迷信色彩很重,就是神话性质很浓,以致许多事物的真象模糊不清。为此,理应把人类始祖女娲氏的传说,用现代科学观点重新加以解释,使之从神话中解脱出来。譬如人群的繁衍生息,只能是人类才能繁衍人类,而不是由泥土捏造出来的;炼石补天,就是烧砖打瓦来盖房子或修补房子,而不是用炼石头而把天空补完全的;断鳌立极是砍伐林木建造房子,并不是用海中大龟足来重立天极。  相似文献   

8.
陆新伟 《阅读》2011,(10):18-18
创世神话是人类口头传承的原始文化的结晶。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神话,如《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这些神话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特色鲜明,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老病死,自远古至今一直没有离开人类的视野,古先民更是投入了更大的关注。从我国古老的远古神话中就可对古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一,女娲抟土造人神话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群婚制度状况。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由于其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受不同时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又加入了许多荒诞、虚构的故事情节,同时,因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特别是黄土高原的东部,到处都有伏羲、女娲的史迹与传说.比较著名的有延川伏义河、平利中皇山与女娲庙、临潼老母殿、洪洞娲皇庙与女娲陵以及芮城风陵堆.这些反映华夏民族古史最早阶段的珍贵资料,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缔造美国神话是美国文学的主题之一。作为美国现代诗歌界五大巨擘之一的华莱士·斯蒂文斯意识到神话建构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冲突,在诗歌中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梦想,描绘了缔造伊甸园的困境,从而解构了美国神话。  相似文献   

13.
赵城女娲陵自北宋以来即是国家指定的最高规格的女娲祭祀地,规模大,影响大。但解放前后陵庙建筑大多被毁坏,其辉煌历史已鲜为人知。但从庙内的千年古柏、古碑、御制祝文、历代颁布祭祀先王的诏令、文人墨客诗词等文物或文献可证一千年来赵城娲皇陵庙一直是朝廷御祭女娲的唯一正庙,其历史地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九隆神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著名神话之一。被许多重要文献所记录,有各种版本,并被多种学科研究、引用,成为一个经典的永远不老的神话。通过对九隆神话研究各领域成果进行介绍和梳理,做出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空间,为九隆神话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奥西里斯神话系统反映了古埃及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对古代埃及历史的最初反映和关于古代埃及社会生活的可靠描述.作为古代埃及最重要的神话体系之一,奥西里斯神话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对于当时世界若干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真诚评判以及虔诚设想.文章以生与死、善与恶两个话题论析了奥西里斯神话系统中世界观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关注存续在民间的活形态神话,将文献神话与活形态神话结合起来,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审视,是神话学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神话资源。中国神话学界不仅要从文献典籍中去寻找神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走向田野,到民众的民俗生活中去寻找神话。只有对由56个民族神话组成的整个中国神话进行综合审视和总体把握,才有望拓展神话研究领域和提升神话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满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之一,世居白山、松水地域。溯源可追踪上古肃慎,中古的勿吉、靺鞨,近祖为女真,它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满族的神话更是神话中的瑰宝。满族神话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萨满创世神话,其中《天宫大战》被誉为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9.
骊山的由来     
临潼的骊山,壮丽翠秀,甲于关中,至今仍吸引着远方的游人。然而人们可曾想过:骊山的来历,还同女娲氏的故事有些联系哩!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以后,从“中皇山之原”,骑着一匹雄伟嘶鸣的骊马,飞驰而去,“继兴于丽”。她替人类做完了所能做的一切,在丽永世休息了。她的坐骑化成了骊山。后人为纪念这位“以劳定国,能捍大患,而又为丽肇始”的女英雄,“立祠于骊山祀之”,望她“与丽终始”。现在,在“北眺城邑如画”的骊山第二峰,仍矗立着一座叫老母殿的祠宇,就是女娲祠。这个瑰丽奇妙的神话,正印证了一些古籍的记载。古书上说,骊山地方,殷有“丽”,周有“骊戎”,秦为“骊邑”。说明这里的先民,是一个叫做“丽”或“骊戎”的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天问>与中国上古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问>中涉及我国上古神话内容的有七十多问,其中大多是关于自然神话和自然社会性神话的.屈原作为一位熟悉和热爱神话的诗人,在<天问>中质疑了中国上古的大部分著名神话,表现了作者以怀疑的精神走出神话、以哲学的精神思考神话的态度.本文梳理了<天问>中涉及的中国上古神话的内容,并求解屈原质疑神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