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编年本《汉语新词语》2006—2015系列丛书,共收录了394个性别称谓词语。新时期两性称谓在词语总量上差别不大,在语义构成上,职业、综合类女性称谓数量大于男性;事件类男性称谓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新生称谓词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冲突和添加,反映了人们的性别定势思维。称谓词适用对象发生性别转换,反映了性别分工在新时期的发展,从事传统家政业的女性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平等和不平等的一般概念出发得到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确切概念后,从哲理上证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劳动形式也即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期间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导因则是男女性别分工变为社会分工,男女生理差别只是起着“自然根据”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男女不平等持续至今的原因:一是人类至今还未放弃效益原则,而男女社会分工在今天仍能提供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二是文化的原因,即男女不平等已积淀为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以至男女被塑造成“两个人类”,这些成了反对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首先谈两个方面的抽象和具体问题。一是对所谓性别在社会生活中应有地位的一个非常抽象的思考和具体要做一些两性平等方面事情的关系。现在女权主义谈得很多,女性要获取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和地位,但也有一些相反的观念,认为是不是说男女在一些权利方面的差别对女性更好?认为说我们现在讲的女权观念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是不是说女性本身的生理结构和心性特点就应该体现为和男性在权利等一些方面的某些差别?这是一些人提出的所谓的对男女不平等再反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东西方的教育家中,柏拉图是为数不多的论及女性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第一个表示男女具有同样禀赋,首次提出男女教育平等思想。通过分析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和缺陷,汲取其思想的合理部分,为中国当代女性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望道比较全面地无情地揭露和分析了在政治、经济、道德、风俗和法律上强加给妇女的不平等待遇;明确提出了男女权利平等主张;将男女权利平等分为有产的第三阶级的和无产的第四阶级的,并把男女权利平等纳入全社会“人类平等”中去思考;指出要实现男女权利平等和“人类平等”,经济是基础,法律是保障,革命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以“食色性也”证明古人承认性爱之本能,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判断仅施惠于男性,恰恰是对女性实行压制的权威性话语,助成中国几千年宗法伦理制下男女的不平等。文章以古籍中的“色”指女人着手,分析两性所受之不同对待,说明女性无权“好色”及在两性关系上的被动甚至被占有的地位,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女性犯罪有所增长,虽然女性犯罪的数量和比例与男性犯罪相比是较低的,但是预防女性犯罪的仍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女性犯罪是由男女两性不平等、家庭冲突和女性自身角色失败多重原因造成的,往往与未成年犯罪、家庭暴力等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的称谓歧视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女性多侮称.说女性多侮称首先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多侮称还体现在女性美称与侮称的不平衡上.第二、称谓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为附属.亲属称谓男性为中心;社会称谓男性为中心;两性称谓的使用频率和范围也不平衡.汉语中的女性称谓歧视是汉民族男尊女卑、男主女从文化传统在汉语中的映像.  相似文献   

9.
汉语称谓是文化问题。它与伦理、文字、历史、社会、政治和管理等学说都具有关联性。索绪尔的符号学不能解释汉语称谓问题。称谓是社会的产物并随时代演变生成、消亡和增减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更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男女社会关系的不平等,尤其是男女间“性”的关系的不平等,造成了女性悲惨命运的事实,提出只有政治革命与伦理革命相结合,在改革政治体制的同时根除传统陋习文化,唤醒女性的人格尊严意识,才能实现启蒙者和革命者所提倡的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愿望,才能真正达到全民族翻身解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称谓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开口交际的第一关,在各种交际策略中,称谓是最基本的策略。本文结合中英两国文化背景,力图阐明女性称谓在亲属称谓、社交称谓、职衔称谓、姓名称谓四个方面的异同,为跨文化交际选取恰当的称谓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性别歧视教育依据的首次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教育实施的根据是男优女劣天生论和才智有损女德论。戊戌妇女运动对其中国版本男智女愚天生论和“女子无才便是德”进行了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同样的批判,指出男智女愚并非天生而是后天性别歧视教育所塑成,亦可通过改变教育来改变;女性必须通过正规教育增长才识,才能具备道德能力。其批判首次动摇了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基础,成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开端,亦说明至少中西早期妇女运动的水平不分轩轾,西方学术界茏统地认为中国妇女运动远比西方落后是偏见。  相似文献   

13.
《天义报》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在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还大谈妇女解放问题。她以“天赋人权”为思想武器,无情地揭露封建专制主义对中国妇女的迫害,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并力图透视西方资本主义妇女解放的实质,努力探讨妇女解放之真谛。《天义报》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既有其合理、进步的一面,也有其空想、反动的一面,代表了业已破产和濒临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是中国男性思想启蒙和身体力行的产物,它由男性倡导,极具功利性。针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先天不足的弱点和男女地位差异的现状,导引积极的社会性别文化,建立男女两性和谐的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为此,应将基本国策和性别意识真正纳入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教育实践中;大学要促进妇女研究学科化建设,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大学课堂中应引入女性主义视角,努力构建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他从我国社会的现状和妇女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道路,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妇女工作;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政府政策保障;指明了跨世纪中国妇女和妇联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周恩来女性思想的主要内涵、形成的来源以及周恩来在年轻时期、革命时期的实践和发展,可以看出周恩来女性思想的核心是男女平等,尊重女性权利,为解放女性而奋斗。他的女性思想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旗袍作为中国现代女性经典服装,不仅仅是披在女性身体之上的外衣,更是披在社会文化之上的外衣。对于男性这个“他者”而言,旗袍更多的是一种性的符号,是他者欲望注视之下对女性肉体的一种新的包裹方式。在父权与女权之间,旗袍提供了一个相互斗争与妥协的场所。女性赢得了自身地位的提升,但却仍然逃脱不掉男性他者的欲望之眼。但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看,旗袍的出现是女权文化的一种表征,所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身体”,是一种女性独立、自由的符号。在当代,更是女性独特而迷人的性别魅力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章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称谓语、词汇和宗教信仰中的体现作了探讨和比较,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9.
消极孝道对中国传统婚恋心理与行为主要造成三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婚恋中爱情的缺失;致使婚恋中男女独立人格的丢失;造成婚恋中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针对这三种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可以调适现实生活中婚恋与孝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参政是现代民主体制的应有之意,男女平等参政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当代中国妇女参政的法律地位得到明显提高;但受传统文化、妇女自身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妇女参政在现实领域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中国政府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建立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妇女参政能力,从而为实现男女平等、推动妇女参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