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开放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这类仪器的保险保障机制.借助保险杠杆作用,加强大型科研仪器的管理,提升其使用效率,为创造良好的仪器开放共享提供风险保障,为减轻仪器设备维修负担搭建坚实的风险屏障,为高校推进这类仪器的开放共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重要的科技资源,是支撑全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发挥科研仪器使用效能和支持社会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当前思想认识不足、运行机制不畅、资源保障不够等制约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问题,提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拥有主体可以通过强化观念引导机制、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元投入机制等运行机制的完善,切实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条件,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高校师生的诉求。为了找出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北京高校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素材收集、实地走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状况,总结了经过多年的开放共享探索和发展,北京高校在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共享成效及形成的鲜明特色,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对全国高校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提出"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工作。各高校也加快了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共享开放的步伐。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评价模型以法人单位(高等院校)为评价对象,从被评价法人单位的设备基本情况、支撑保障、共享水平3方面,构建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方法对其设备共享情况进行整体解析和评价,便于法人单位之间设备共享工作的评估比较,有助于推动高等院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评价机制的建立,引导高等院校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对于地方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通过对国外高校相关经验的借鉴,提出了解决地方高校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为地方高校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型科研仪器是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及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但也普遍存在私有化、使用率低、效益低等问题。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介绍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工作思路以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同层次地方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是高校办学实力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低与否,则直接关乎到高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因此,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建设管理与开放共享,切实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是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急需面对的现实问题。针对影响和制约仪器设备使用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校科研仪器创新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高水平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地方所属高校的仪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就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建设大型仪器管理系统和校内开放共享平台,并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不仅是高校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也是学校对外开放、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针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该文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框架体系,明确了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以期提高高校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国内高校大多已构建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共享管理系统。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发展特征,阐述了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从静态数据库到动态系统、功能逐渐拓展、共享协作性进一步加强的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浙江大学在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中实施的一系列开放共享的网络功能建设及配套制度建设的做法。实践表明这些具体的措施有效推进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6.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倾向或过度重视理论性而忽略实践性的现象,思政教师队伍也存在着目标性缺失的问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推进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政课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环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具体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是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产生基于谮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集体主义价值现,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产生则是基于其民族大熔炉的事实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单一事件时间行为模式.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为中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33-235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和实验室用房面积一直以来是难点问题。五邑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通过设备使用率建立实验室建设模型,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比较合理、高效、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管理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电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壮大,而快递员作为快递行业的生力军,其合法权益却屡遭侵害。深入考察快递员的权益现状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构建一张快递员权利的保护网,当以法律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