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信息商品化对信息公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入手,阐述了信息商品化的现状,着重从建立社会信息公平的角度出发,论述信息商品化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决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论信息研究的层次性及其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38-40,33
认为当前信息的范围日益广泛,信息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相当复杂,信息研究在其发展之中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具体地说,在内涵上,信息研究是语法、语义、语用逐层演进的;在外延上,信息研究是静态观、动态观、系统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或生态观逐层演进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信息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集成思想提出并论证了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信息概念,重点研究知识产权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并分别探讨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版权信息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以此构建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信息理论。  相似文献   

4.
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情报学报》2002,21(1):97-103
当前理论界所从事的信息研究是沿着 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的。这 3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刚好构成三维坐标的纵轴、横轴和垂轴。从纵轴来看 ,信息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五大阶段 ;从横轴来看 ,信息研究这个平面可以划分为哲学研究、横断科学研究和具体学科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生物信息论、信息物理学、通讯信息论、信息传播论、信息管理论、信息经济论、信息社会论等领域 ;从垂轴来看 ,信息研究是在内涵与外延 2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的。在内涵层次 ,信息研究是沿着语法 (语真 )、语义、语用逐层递进的。在外延层次上 ,信息研究则是历经静态观研究、动态观研究、系统观研究、资源观研究、环境观 (生态观 )研究五大层次而不断扩展的。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研究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特点 ,将有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深入开展信息研究 ,这是弄清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的意义 ,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1994-2003年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群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115-118
依据对1994-2003年发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分析,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程分为3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对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进行详细论述;并对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试析内容分析法在学科信息门户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内容分析法在学科信息门户构建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探讨内容分析法在专业信息选择、描述、组织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内容,结合实例分析了实施步骤,指出存在的不足。认为内容分析法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在分析潜在信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加强学科信息门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对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素养进行剖析,发现目前信息素养教育仅重在信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信息安全素养教育。认为信息安全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指出国民信息安全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提升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的4种途径:推进信息安全法规建设,注重多层次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开发,发挥各类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4):134-134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存在有着以下不同的解读:将信息经济学或是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理解为经济学的信息范式、或是视作不过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一个应用、或是视作是一种经济学透视方法、或是视作是经济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或是视作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信息领域的扩张、或是视作是包含多个分支研究领域的学科群。理论界要努力朝着填平基于不同解读之上的信息经济学理论鸿沟的研究方向前进,通过深入挖掘已有众多理论孤岛的内在本质联系来建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信息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信息需求研究文献的分析,概括出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以信息系统为导向的信息需求研究、以用户认知为导向的信息需求研究和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的五大趋势:研究对象的全面性、研究内容的整体性、研究思路的动态性、研究方法和成果的相关性以及研究方向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以目前国际上召开的四次PIM专题研讨会论文为基础,对PIM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指出当前PIM研究的热点,包括PIM的基本概念、信息整合和增强、信息检索、信息安全、语义桌面、个人信息空间、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管理等9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信息的可理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荣毅虹  田也壮 《情报学报》2006,25(4):393-398
信息可理解是当前情报科学的研究热点———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追溯了信息可理解的起源,论述了信息可理解的本质,探讨了信息可理解的情报科学阐释学基础,结合情报学、计算机技术、语言学提出了实现信息可理解的四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量信息时代,人们正在遭遇信息过剩、信息不对称、信息鸿沟、信息迷航等问题,信息导航理念与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信息导航服务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海量信息持续增长、信息过剩难以改观、信息鸿沟不易填平、信息不对称尚待消解、信息迷航屡见不鲜、信息源多元化、信息存储分散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传输易失真、信息技术提供可能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业信息咨询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我国农业咨询市场形成的三个必备条件,深入地揭示了我国农业信息咨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农业信息咨询市场的合理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庆宁  孙洁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110-112
〔摘要〕 简要回顾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发展的特征与变迁,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存在重技能培养,轻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教育的问题;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应当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充实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教育的内容,使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计量的信息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NKI为检索工具,对2000-2011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信息异化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描述信息异化的研究现状,进而阐释信息异化研究的四维理论向度,即概念内涵、表现和影响、主要根源以及控制策略,从中总结当前信息异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信息服务与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宁燕 《情报学报》2001,20(3):344-348
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从信息服务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及信息服务业的分类出发 ,提出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服务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从硬件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预测了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的到来 ,以及未来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 ;并就世界信息服务市场和我国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发展前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论述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内涵,分析信息生态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要在系统观、平衡观、互动观和人本观指导下对信息生态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CNKI为检索工具,对2000--2011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信息异化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描述信息异化的研究现状,进而阐释信息异化研究的四维理论向度,即概念内涵、表现和影响、主要根源以及控制策略,从中总结当前信息异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网络环境下用户新信息行为的涌现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象、服务角色、服务内容和服务策略等)带来深刻的影响与变革,图书馆应重新审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融入新的服务理念,迎合用户新的信息需求,方便用户信息获取与理解及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青  邹勇 《图书馆学研究》2011,(7):89-92,84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新元素",在缩小数字鸿沟、保障全社会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平获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起步较晚,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严重不平衡,所以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究其原因,我国在法律政策保障、实施机制、设施资源、馆员队伍等方面同美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