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情报学报》2002,21(1):97-103
当前理论界所从事的信息研究是沿着 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的。这 3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刚好构成三维坐标的纵轴、横轴和垂轴。从纵轴来看 ,信息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五大阶段 ;从横轴来看 ,信息研究这个平面可以划分为哲学研究、横断科学研究和具体学科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生物信息论、信息物理学、通讯信息论、信息传播论、信息管理论、信息经济论、信息社会论等领域 ;从垂轴来看 ,信息研究是在内涵与外延 2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的。在内涵层次 ,信息研究是沿着语法 (语真 )、语义、语用逐层递进的。在外延层次上 ,信息研究则是历经静态观研究、动态观研究、系统观研究、资源观研究、环境观 (生态观 )研究五大层次而不断扩展的。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研究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特点 ,将有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深入开展信息研究 ,这是弄清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的意义 ,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以跨学科理论研究为视角,将生态学、信息生态学、产业链、物理能量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交叉应用,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其组成要素“信息、信息主体、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出发,首先,逐层剖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术语表达形式,并构建概念解析图;其次,深入探讨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中的各种“关系”以揭示其概念的内涵;最后,通过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分析,明确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外延。  相似文献   

3.
信息生态理论研究发展前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论述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内涵,分析信息生态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要在系统观、平衡观、互动观和人本观指导下对信息生态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信息素养内涵剖析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归纳并阐述了信息素养内涵各流派的观点及代表人物,剖析了信息素养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信息素养内涵的实质应是信息素养能力观。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课程观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课程理解为一个嬗变的开放系统。论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解析后现代课程观的生成开放性对信息检索课教学所具有的借鉴价值后,对如何从深层次上挖掘信息教学的内涵、拓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外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红 《图书情报知识》1998,(1):11-13,3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信息智能观、信息道德观、信息资源观、信息人本观、信息质量观及信息法制观.文章还探讨了应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  相似文献   

7.
对数字鸿沟和信息分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内涵和外延、立足点、影响范围及相关改善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促进社会信息获取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息市场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信息市场的内涵和外延,阐明其机制、功能和作用,并对我国目前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加以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桑斯坦对不同互动模式信息聚合能力的研究,通过重新审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本文认为应该在保持理性的技术批判的基本态度上,对"信息茧房""单一的信息环境"这一前提条件进行合理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扩展研究空间。基于相似的心理过程和明确的衍生关系,"信息茧房"应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被动的"信息茧房"与过滤气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衍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素质析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信息素质是一动态的发展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信息素质的定义,并归纳了定义特点,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其次论述信息素质产生的原因及重要性;最后介绍了美国ACRL信息素质标准,并对我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社会网络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网络演化的思想,提出了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的演化模式。并借鉴生物学理论对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的演化遵循渐变模式、分化模式和聚集模式,演化过程分为选择、遗传、变异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推动力因素。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我国自1980年以来涉农信息服务政策核心话语体系构建及其演变进行研究、对话语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剖析、对话语实践进行统计与描述,以期为精准化涉农信息服务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运用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从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社会实践向度三3个向度对1980以来我国涉农信息服务政策文本及其核心话语的演变进行分析,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文本分析对象,对其进行话语提取、编码与归类。[结果/结论]1980年以来我国涉农信息服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1986年,核心话语集中在有限的主体、对象、内容和较低的服务层次,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缓慢;第二阶段为2004年至今,涉农信息服务不局限于传统的农民、农业活动以及农村地域,对象呈现多样化,服务主体规模扩大,两者界限不鲜明,服务内容呈现制度化、规模化、个性化特征,涉农信息服务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两阶段各有其发展特点与特色,又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延伸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3.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7):16-19,6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信息研究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探讨,指出信息研究发展到当前的现代信息科学,经历了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5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对历史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推动当前信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研究是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诸多学者曾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展开了研究,但鲜有对其演进历程的分析,因此,梳理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演进机理,包括演进动力和演进路径,构建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演进动力和演进路径模型。运用价值链理论,分别构建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和商务网站的价值链模型,对比分析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分为孕育期、萌芽期、成长期、稳定期4个阶段,其演进过程是一个总体优化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复杂网络视角下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网络信息生态链演化过程,以期推动网络信息生态链由无序、低效、不稳定的状态向有序、高效、稳定的状态演变,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模拟仿真和实证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在分析信息节点的传播特征和结构变化后,提出网络信息生态链动态演化模型,以此推算出演化速度方程和速度曲线;利用Logistic方程的生命周期曲线,描绘出网络信息生态链演化过程曲线。[结果/结论] 根据曲线的演化速度与加速度的不断变化,发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萌芽期、成长期、稳定期以及退化期,最终形成“聚类-协同-循环”的有效模式,帮助网络信息生态链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洪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5):122-125
阐述俄罗斯情报学界关于情报学发展演变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情报学与其他各个科学门类的相生相长的关系。探讨情报学的由来,指出其与控制论具有密切关系;认为以计算机的诞生为界线情报学的发展简史分为史前和历史两个阶段,情报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相关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逻辑及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逻辑和演化模型进行分析,利用耗散结构和演化博弈的思想分别构建其演化逻辑模型和演化模型,丰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理论体系,并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方法/过程]根据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自身特点,对其作为耗散系统具有的条件、演化规律、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各主体的竞争协作关系;结合信息势能的思想,阐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机理。[结果/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路线分为5个阶段,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由无序变为有序,由不稳定变稳定,最终形成以某一节点为核心节点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我国预测性情报研究的状况和需求,指出预测性情报研究是我国情报研究的趋势;探讨了预测性情报研究的相关问题及预测性情报研究的现实价值;构建了完整的预测性情报研究的流程模式;划分了预测性情报研究流程模式的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三个不同阶段对信息研究的不同目的;提出了信息跟踪研究和结果反馈研究的观点,并阐述了理由。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图书馆学教育选择多元一体化的必然性,阐述文献信息管理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