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出版肩负着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历史使命,而主题出版天然具有适合国际传播的属性,成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的重要发力点.但是,国际舆论环境与国内舆论环境不同,国际话语体系仍以西方大国为主.面对崭新的舆论挑战,中国出版的"出海"可借鉴弱传播理论,探索一条适应国际传播环境的新路径,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时代课题与努力方向。以有效国际传播路径构建为研究视角,我们要夯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国家实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倡导"平等包容"的国际传播理念,拓展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黄敏 《传媒》2021,(8):46-48
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通过做大做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够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向积极主动"传播中国"的观念转型,为国家形象的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在客观审视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路径的研究,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播基本内涵与必然性的基础上,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媒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勇  崔玉娇  李正荣 《传媒》2016,(24):79-82
2013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培养一流的国际传播人才是当务之急.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存在语言能力薄弱、高端人才缺乏、因应环境不力等问题,因此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要坚持多管齐下、合力构建的原则.本文从外国语言功底、新闻传播业务、国际格局视野和文学底蕴积淀四个方面,提出"四轮驱动"打造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之"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论坛于10月28日上午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出席本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黄星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作特邀演讲.来自学界、业界的数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话题作了精彩发言,重点探讨了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战略、策略及其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侯洪  徐盟 《当代传播》2013,(4):64-66
近年来,中国动漫的国际传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开始引人注目。中国动漫与世界动漫在产品、技术、项目、人才、版权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同时正在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面对这一良好发展态势,本文在全面考察中国动漫的国际传播现状之后,着重探讨其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2019年的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呼应着新时代的召唤,朝着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特色的方向迈进。传播史研究不仅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更审时度势地考察新近国际、国内因素带来的各种变化,尝试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走向把脉。理论研究一方面扎根中国田野,阐释和发展中国本土的国际传播思想;另一方面继续积极引介国外及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并与本土国际传播实践相结合。2019年,业界在两大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回应世界范围内技术革新的变局,朝向深度融合的新型对外传播媒体的建设初见成效;二是自说自话的"演讲式"传播方式出现根本性改变,建立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联互通基础上的"对话式"传播效果凸显。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也在加速变革,这对正在积极开展国际传播的中国而言,既是重大挑战,更是重要机遇。本文提出,基于世界格局变幻、传播理论和传播业态发展、中国国际传播基础等三方面考虑,当前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时机。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机遇,深入思考中国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找到目前构建国际传播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将中国国际传播放到全球传播生态中认知和关照,加强对全球传播生态的研究和理解,考虑全球传播生态系统的全部相关者,坚持系统化思维,以全球视野把握传播共通意义,以精准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能,从而构建基于全球传播生态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蕾 《东南传播》2023,(12):93-95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而相比之下,在国际话语权的掌握上却出现了迟滞的情况。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应创新性地运用共情传播的策略,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水平和传播效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民心相通,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广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体化"的问题上,较少有涉及国际品牌在目标市场国实施本土化广告传播的论题.本文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近年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案例,对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国际广告本土化传播策略做了解析,提出了国际广告实施本土化传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国家在提升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这其中,国际传播无疑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进入21世纪,我国国际传播力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方面的综合优势仍然不突出。当下,我国国际传播力的提升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际大环境和国家发展战略均对国际传播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12):41-55
现代国际传播概念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并随着该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几经嬗变。然而国际传播概念在全球范围的知识旅行,其实质是美国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国际化。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的底层价值逻辑,中国国际传播产生了不同于美国国际传播的问题意识。因此中国国际传播在具体的概念实践和知识建构中,需要保持自身本土化问题意识的自觉以及遵从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中国国际传播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理念和长远理想,在明晰中国主体性基础上,寻求稳定性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进而综合运用媒体传播、教育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等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塑造传播维护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全球开展人类信息交流和交往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诸多学者都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角度给予过论述。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研究现状,从其理论分析入手,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具体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状和问题,转换视角来探讨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国内外关于国际传播的研究按照传播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用"国际化""世界化"和"全球化"三个词来概括。然而,相较于"全球化媒介"(global media),  相似文献   

15.
邵鹏 《中国出版》2018,(1):10-13
在中国国际地位与形象跃升的过程中,国际传播也需要转变方法与策略,其不仅涉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该如何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的故事、观点和主张该由谁说、说什么、对谁说、如何说以及通过什么渠道说的具体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国际传播现状的分析,认为"新世界主义"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世界观或全球观,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开辟新视野、提供新策略,而中国也正在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和"一带一路"的实践,向全球民众展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新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6.
王楠楠  李侠  邵滨 《出版广角》2021,(10):46-48
构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是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之一.国内的语言类学术期刊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作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语言类学术期刊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开新局:搭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新传播生态,推进语言类学术期刊标准的国际化,建构汉语研究的国际学术权威和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真  李华伟 《传媒》2021,(3):86-88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布局,重组对外传播机构、扩展国际传播平台、改进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国际传播形式,不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际传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从"本土"到"全球",从"文"到"语",从"模仿"到"超越"三个层面的建议,作为对新时代国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田龙过 《传媒》2018,(12):91-93
"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寻求共识的过程.基于国际关系共识,挖掘丝路历史记忆,在多元差异的价值体系中求同存异,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基础,也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依托"母题"和"原型"等世界性的话语形态、文化元素和叙事框架,搭建起价值传播的"共识"之基,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策略.有了这两个共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才能得到有机统一,才能伴随着"倡议"的落实实现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孙玮 《科技与出版》2021,(11):40-45
大众出版的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中国内容在虚构、非虚构、儿童文学出版领域取得了各项突破.大众出版"走出去"是跨文化交流,是文明互鉴的传播形式,后疫情时代要与时俱进,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路径,以立体、融合理念走进国际市场:跨文化创新选题,促进文明之间的互动,强化传播效果.走进本土认知,建立文化共鸣,捕捉海外关切与中国特色的联结点,传递中国温度.立体融合,小切口大画面,提升传播效率.既要创新传播表现力,为在线交流注入新活力,还要融合内容矩阵,发挥立体传播的高效能.  相似文献   

20.
翟秀凤  周智敏 《今传媒》2011,(10):41-43
近年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际话语权并不简单等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更是使自己的声音被广泛获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赢得国际受众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在华留学生是国际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媒体使用和认同情况,进而为中国媒体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媒体影响力日渐提高,但是语言障碍、西方媒体为中心的传统国际传播秩序、内容吸引力不高、打入国际市场步履维艰的现状仍然制约着中国声音的发出。因此,建构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体系,必须针对国际受众的特征进行传播。既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又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的互动;既要遵循传播规律,又要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既要善于运用国际传播的技巧,又要正确处理"传播"与"宣传"的关系,综合提高媒体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