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漏窗是苏州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又称漏花窗、花窗。漏窗本身是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从不同的漏窗望一望园中,能感受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艺术美。以苏州著名的沧浪亭为例,其漏窗就有一百零八扇。图案花纹精巧、变幻多端、无一雷同,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到过”就身临其境,有了发言权。]其它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到过苏州园林,也到过其它园林,对此就有鉴别,就能分出高下。]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点出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概括精确。]各地园林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由“影响”可见“标本”  相似文献   

3.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5.
谢家萍 《甘肃教育》2008,(21):47-47
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幼儿说“数学没意思”、“数学不好玩”、“我讨厌数学”等,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幼儿对数学没兴趣呢?因为幼儿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也感到比较枯燥。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处处呈现出诗情画意,充满着人文思想。这种山水画意式的园林,“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及留园,都是园林中精品极品,处处体现着中国江南第宅园林的独有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看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 么样的特征。   (王大荣通…  相似文献   

7.
学会品读句子,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学习品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一、从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例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例1中,作者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标本”,因其是标本,各地园林都受它的影响,所以“标本”即为理解此句的关键词语。“标本”一词的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例句中,指为人们观摩取法的样本。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它前后的修饰补充词语都是…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有大大小小六十多座园林,可你知道苏州园林中建筑最多的园林是哪一座吗?苏州园林当中,建筑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园林当数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是当时大臣徐泰时宅院的东园。到了清代,园子辗转到了书画家刘恕的手中,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欣赏战斗机的图片时,幼儿七嘴八舌说着飞机的各种本领,诚诚说飞机是模仿鸟类的翅膀发明的,于是他们奇妙的小脑袋里提出了很多有关鸟儿的问题:鸡是不是鸟?鸵鸟为什么不会飞?啄木鸟会不会脑震荡?幼儿的问题与我们的乐创思想——“捕捉近期幼儿关注的热点,挖掘符合‘乐创’课程理念的内容,展开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不谋而合。秉承乐创思想,师幼一起开始了“鸟类大百科”的探究,绘制了“小鸟百科”墙饰,每一个幼儿都是讲解员。  相似文献   

10.
三摄 《红蜻蜓》2023,(18):18-21
<正>小档案站点:苏州园林种类:世界文化遗产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关键词: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环秀山庄、退思园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位于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现存五十多处“宅园合一”的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研读课题。采用添加法 ,明确说明的对象。可加一“的”字 ,使之变为“苏州的园林” ,让学生明确 ,课文说明的不是苏州的某一处园林 ,而是苏州的所有园林。采用补充法明确说明的内容。通过补充 ,课题变为“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生明白 ,文章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即苏州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的独特之处。理清结构。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它在文章中主要有两种形式 :先总说 ,后分说 ,再总说 ,如第二段 ;先总说 ,后分说 ,如第四、五段。抓中心句。这篇文章 ,要抓住它的中心句并不难 ,但要读懂它却不那么容易。对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园林鉴赏例说,教材中作为说明文处理。它不仅让读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还使读者懂得一些园林鉴赏的知识,领悟鉴赏的门径。后者是教学中的难点。 “图画美”的理解容易办到,比如找些苏州各园林的图片、挂图等,实际看一看,学生就会理解。至于理解鉴赏中的层次与景深,没有实际观赏的直接经验,必须想个法子才好。请看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13.
“0”这个形象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发现数学区的玩具里有个数字是“0”,音乐区的练习中有个休止符“0”,英语区的字母里也有个“0”。这个“0”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创编了故事“0娃娃的旅行”,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以其巧夺天工的构造,匠心独运的设计,成为园林的典范,如果说外在的构造是苏州园林的生命体,那么园林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就是其灵魂,是其屹立在园林界之首的关键所在,也增添了其科学的内涵,苏州园林所蕴含的自然观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主要从因地制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伦理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及这一自然观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的目的 ,简言之,就是在幼儿阶段培养幸福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技能。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作交往、劳动服务、自我保护、合理消费、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生活素质。下面仅就如何引导幼儿“合理消费”谈些初浅的做法和体会。一、摸清班情 ,制订目标我们在实施“合理消费”教育前通过平时仔细观察以及发放家长问卷的途径了解到 :班内有20 %的幼儿不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约63 %的幼儿认为父母的钱是从银行里领的 ,至于银行为什么要付钱给父母他们就不清楚了 ;有51 %的幼儿存在不合理和高消费…  相似文献   

16.
姜兰 《早期教育》2003,(3):20-20
在主题活动“我们都是中国人”中,教师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国旗、国徽、天安门、中国地图及少数民族展,在自由参观时,有幼儿大声地说:“看,这像不像一只鸡。”这位幼儿的发现立即引来了其他五六名幼儿的围观,他们一边肯定着这位幼儿的说法,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画画,“这儿是头”“这儿是尾巴”“这儿是肚子”,我轻声地问:“这是什么呀?”“是中国地图”“我们家也有地图。明天我也要带到幼儿园来”。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共有二十六名幼儿带来了四十多份地图。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地图的极大好奇与关注,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苏州     
苏州园林不去观赏园林,就等于没到过苏州。苏州的园林是中国式别墅的代表,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集中国文化、绘画和建筑于一体,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修篁影绰。中国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山水,为了在城市里也能亲近山  相似文献   

18.
漏窗是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漏窗本身是景,窗内外又可互借,形成景色的连续性。将中国传统的漏窗形式合理地运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既可以使园林各景相互因借,达到较好的造园目的和赏景效果,又能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园林建筑的灵魂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园林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9.
安平 《学前教育》2011,(7):80-81
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常听到教师对幼儿说:“安静!不要说话。”显然,教师认定上课说话是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可为什么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说话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幼儿一定要在绘画时说话?说话与绘画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又该如何介入幼儿在绘画时的说话行为呢?由此,我们展开了一点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沈秀华 《福建教育》2010,(7):105-10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看到自然界、生活中不理解的现象,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用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作为素材,让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用绘画和记录的方式学习仿编儿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幼儿爱问“为什么”,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