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 ,终点比色法测尿N -乙酰 -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Jaffe速率法测尿肌酐 (CRE)。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mALB/CRE、β2 -MG/CRE及NAG/CRE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阳性率可达4 8.78% ,而尿常规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率仅为 17.0 7%。结论 :联合检测尿mALB、β2 -MG及NAG是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黄芪注射液,B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C组加用黄芪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疗程均为20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取:3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组下降幅度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不同饮食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蛋白饮食,对照组采用植物蛋白饮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蛋白饮食更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血保肾胶囊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从而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设健康组、观察组、对照组,对门诊和住院患儿324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通过检测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探讨其预防作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尿β2-MG、AIb、TRF、IgG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健康组(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尿4种微量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尸〈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尿4种微量蛋白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调血保肾胶囊具有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率的作用,通过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的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诊断高血压病肾脏早期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终点比色法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尿肌酐(CRE).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mALB/CRE,β2-MG/CRE及NAG/CRE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病中阳性率可达46.59%(41/88),而尿常规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率仅为4.55(4/88).结论:联合检测尿mALB、β2-MG及NAG是高血压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罗锐  于景云 《大连大学学报》2003,24(6):94-95,10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做尿微量蛋白mAlb,IgG以及NAG的测定,结果两组作对比.[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尿微量蛋白mAlb,IgG,N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尿微量采用快速金标法。结果:116例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检出61例,阳性率占52.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人早期肾损害诊断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血清胱抑素C(Cys C)三项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06例高血压患者以微量蛋白尿呈阴性、阳性分为A、B两组,A组56例,B组50例,另选择5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Cys C、尿β2-MG和尿NAG四项指标。结果:三组Scr检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Cys C、β2-MG、NAG三项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组又明显高于A组(P<0.01)。Cys C、β2-MG、NAG三项指标联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阳性诊断率达87.7%,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及二项联检阳性率(P<0.01)。结论:Cys C、β2-MG、NAG三项指标联检能较早地反映高血压肾损害程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结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结合中药自拟方增液消渴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增液消渴冲剂,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症状改善率、有效率、西药的日平均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γ-痕迹蛋白、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者48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8例,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尿微量白蛋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性高血压组以上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联合甲钴胺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ALBU)、尿蛋白排出量(UAE)、空腹血糖(FBG)、肾功能(BUN+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BU、UAE未见明显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ALBU、UAE、Hcy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病与Hcy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运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联合甲钴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Hcy水平,同时降低ALBU和UAE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的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影响。方法: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调节和(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改用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同时作胰岛素(Ins)、C肽(CP)释放试验;HbAlC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C肽采用放免法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后HbAlC、FPG与2hPG均见下降(均P〈0.001);胰岛素、C肽峰值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有利于修复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用葛根素和蒙诺(ACEI)对糖尿病早期肾病(E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l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l例,蒙诺组30例。每例病人均服用蒙诺10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同时静脉滴注葛根素0.3g,每日1次,连续14天。结果联合用药组于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fp〈0.05),且6个月后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蒙诺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早期联合应用葛根素和蒙诺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胰岛素达40~50U,分2~4次皮下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血清肌酐水平〈132.6μmol/L。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疗效;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多1.1%,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治疗时少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自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的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09)和治疗组(n=109),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3个月后,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好于甘精胰岛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略高于甘精胰岛素,但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inc)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高血压病1。2级患者共4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Cystain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Cystain C、24hmAlb、Ccr有显著性差异(P〈0.01)、Sc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ystain C的浓度比BUN、Scr浓度更能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是早期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联合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CystatinC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患者尿中α1-MG、NAG、Cystatin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纯检测上述指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三项阳性率较高.[结论]检测尿液α1-MG、NAG、Cystatin C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P-PLA2在初诊断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或门诊初次诊断的糖尿病患者156例(糖尿病组),按照有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分为非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A组),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B组),其中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包括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选取14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为正常组(C组);分别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指标外,同时测定体重指数,腰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胱抑素、β2-微球蛋白、尿ACR等,分析LP-PLA2在初诊断2型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LPPLA2水平较正常组相比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A组)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B组)相比,LP-PLA2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胱抑素C、LP-PLA2、病程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结论LP-PLA2检测在早期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筛查出成人缓慢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了LADA46例、ICA、GAD抗体阴性的2例糖尿病35例及成人1型糖尿病17例的临床特点,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等。结果:LADA组GAD抗体阳性率为93.5%,明显高于ICA(47.8%),除自发酮症外,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无显著差异。随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的减退并不显著。结论:LADA诊断虽依赖于ICA、GAD抗体测定,但早期胰岛素应用与否应根据个体化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U)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U),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U组的SBP、FBG、血尿酸(UA)高于NU组(p<0.05),而HDL-C、apoA1NU组(p<0.05);UAER与病程、SBP、UA、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