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茹  张渝 《科学学研究》2018,36(2):352-360
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中的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均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行为有显著的直接正向诱导作用,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的诱导性更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诱导性更强;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够对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具有差异性,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揭示了“不完全规制”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以及“波特假说”得到进一步支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7-2016中国工业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和动态门槛模型,验证了直接管制型、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等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区,各种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经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直接管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中部地区而言,直接管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和单门槛效应,经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而言,直接管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经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不显著。同时,公众参与对各地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绿色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的异质环境政策能否真正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高管风险偏好又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围绕环境政策与高管特征两个维度,以2013—2018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tata15.1实证检验了激励型与惩罚型两种环境政策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异同,以及高管风险偏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激励型环境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惩罚型环境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U型关系;高管风险偏好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且正向调节环境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环境政策的合理匹配与有序投放,再加高管冒险精神的适度提高,是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之举。  相似文献   

4.
基于异质性投资东道国的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不同投资动机OFDI的母国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借助国际研发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法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均促进了母国绿色技术研发.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OFDI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差异,但均能有效促进母国绿色技术创新: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可以诱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绿色技术创新,且对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OFDI效果更明显;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绿色技术创新呈现U形关系.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绿色竞争力的前提,也是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已有研究均未探讨这一能力的形成机理。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与文献分析,构建多变量综合作用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结构模型。通过对福建省11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激励型环境规制对RD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投入在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消费者参与、绿色管理吸收能力在RD投入向绿色产品创新能力转化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楠 《科技管理研究》2016,(16):236-242
以企业的实际排污量、谎报量和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企业对环境保护持有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两种状态下,正向激励型和负向惩罚型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减排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企业持消极态度时,实际排污量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负相关,并且当排污税率等于边际减排补贴时,达到最优排污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2)当企业持积极态度时,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当减排补贴收益等于不同政策下创新增加成本的差额、减排节约成本的差额与税收收益三者之和时,达到最优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7.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排污税、拍卖的排污许可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这三种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企业污染谎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和政府监管力度,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无关。通过对不同环境规制的比较分析发现,排污税率和排污许可价格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都成正相关;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上,若政府不控制可交易排污许可的数量,则排污税和拍卖的排污许可具有同等的政策效果,而可交易排污许可的政策效果最弱;若政府能对可交易排污许可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则三种环境规制措施具有同等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2010—2021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减税激励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减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三,研发投入在减税激励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减税激励对于大规模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对于西部地区,减税激励对于东部和中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建议健全宏观减税激励机制,并针对不同规模和地区的企业实施针对性减税激励举措,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再辅以企业的微观股权激励机制,最终促进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吕燕  蔡宁 《科研管理》1998,19(2):38-43
本文指出生态技术创新包括末端技术、工艺导向型技术和产品导向型技术创新,认为营造有利于生态技术发展的技术选择环境是设计组合激励手段,以有效地促进生态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由此,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从成本和效益,价值与文化、信息传递机制等角度,阐述了不同类生态技术创新的选择环境。研究表明,生态技术创新的激励不应将整个技术系统视为黑箱,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至关重要。运用准自然实验研究法,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1)在基准回归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三重差分方法剔除其他政策影响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仍能显著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包括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和低质量绿色技术创新。(2)进一步研究表明,宏观市场需求、中观行业竞争和微观企业内部控制等因素均能强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3)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更加敏感;从资源禀赋来看,在资源禀赋短缺地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是对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基于财务业绩与创新行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进行研究。在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OBI观点与BBI观点激励冲突的文献述评基础上,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创新行为与财务业绩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经营者技术创新组合激励模式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改进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期望收益,以此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8,(2):93-9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主观规范分为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两个维度,分析了主观规范对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伦理和政府环境规制均能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但政府环境规制发挥的作用较大;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能积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并在企业环境伦理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政府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究董事绿色联结关系在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纽带作用,回答企业内部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问题,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与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异质性调节作用,以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具有绿色联结关系的董事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的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研发投入企业以及高竞争度行业更为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对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U”型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重污染企业在进行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重大决策时,应重视董事绿色联结这一非正式制度,并准确判断市场动向和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董事绿色联结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形势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绩效迫在眉睫。考察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单位GDP的用电量、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作为环境绩效指标。采用半参数估计、面板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环境绩效,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绩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绿色壁垒信息作为技术创新信息源和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激励作用,并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了绿色壁垒信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要素和内部条件要素的影响,构建了绿色壁垒信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关系模型,探讨了绿色壁垒信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得出: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约束作用及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不确定4种观点,结合了以上研究内容和观点对未来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规制及导致经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排污税、排污许可证、统一的排放标准三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传统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存在交点时,三种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模式相同;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呈现“倒U型”关系.若考虑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等异质性,则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更为复杂的非单调关系,可能存在“倒W型”.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配合适度的严厉性可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本文将对绿色技术创新审计进行实证研究 ,主要包括 :企业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关系 ;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 ;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 ;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以及三类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环境税与研发补贴的政策组合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创新诱导效应,分析政策组合对于环境和经济双重福利的影响。我们发现环境税在一定条件下可发挥创新诱导效应,即企业治污成本在总边际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小于边际收益对总产量的弹性。研发补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创新诱导效应,但其诱导效果随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而降低。在专利授权制度和古诺寡头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存在使社会福利最优的环境税和研发补贴组合,且最优的环境税率小于边际环境损失,最优的研发补贴为正值。环境税和研发补贴的政策组合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投入,从而更好地发挥绿色技术创新诱导效应,还能促进环境与社会双重福利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