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殷周甲骨文、金文的语句里,已经使用了一个趋于成熟的虚词系统。这个虚词系统跟后世的文言虚词、甚至和现代汉语虚词都有着连贯性。但是历来研究、解释古汉语虚词的专书和词典,讨论的对象几乎都只限于文献典籍,取材于《尚书》、《诗经》等等,很少有利用地下出土资料以甲骨文、金文为例证的。而个别研究甲骨文、金文语法的专著,又未能将甲骨文、金文中的同一虚词连贯起来作一历史地比较研究,这样,就不易看出它们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2.
“于”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其在传世文献中的用法已被揭示得比较清楚了,然其在早期汉语,如甲骨文、金文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尚未有全面的论述。殷周金文代表了早期汉语的发展情况,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其虚词的总体出现频率并不高,但“于”的用例却非常多。如既有用为动词的,又有用为介词的;用为介词时,不但可以引进处所、时间、对象,还可以引进施事者,构成一般所说的被动句。诸如此类都反映了金文中“于”字用法的丰富。故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于”字的早期应用情况,且可为解释该字的虚化规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同义词的丰富程度直接反映了语言的发展程度,体现了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力,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重视。在汉语词汇史上,有重视同义词研究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文献原文中就有对同义词的辨析,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同义词的认识,可视之为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源起。本文我们将针对古代汉语中同义词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出土简帛典籍与传世典籍之间的异文是研究古汉语同义词的极好材料。由简帛典籍异文出发讨论了古汉语同义词的确认问题 ,并从异文角度对几组古汉语同义词进行了辨析 ,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商讨 ,澄清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金文韵读首启王国维辆周金石文韵读),继之,郭沫若《金文韵读补遗)、陈世辉(金文韵读续辑)、陈邦怀《金文韵读辑遗),共考订了190余条铭文韵读。今师承其志,作《金文韵读续补),试续订金文韵读60条,其中30条为补前贤之遗,30条为建国以来新著录或报道的金文,希望能为金文用韵的研究提供较为完备的资料。所有韵部基本依王力先生的二十九部。据笔者统计分析,金文韵部应为三十部,冬部在金文中已经独立。(‘)铭文文字可用现行简化汉字即简,不可简者,依从原著录书刊。原铭有不明之字而阔疑者,以方格示之;有夺字或阅字可补者,…  相似文献   

6.
同义词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研究同义词只是同义词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实际的语言交流和运用中如何得体而恰当地运用同义词。同义词的语用研究把同义词的研究范畴从传统的语义学研究范畴延伸到了语用学、修辞学、心理学等研究范畴,因为这些学科本身就是密切联系的。只有这样,同义词———这些看似“相似的词语”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丰富和美化我们的表达,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准确而得体。  相似文献   

7.
英语同义词纷繁复杂 ,难以掌握 ,是英语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因历史原因 ,同义词来源非常丰富 ,且在在语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词语的搭配和分布位置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区别。正确掌握同义词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用词重复 ,使文章变化生动 ,并能委婉、含蓄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对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研习<新华同义词词典>,可知名词"时间"同时是三个同义词组的成员.调查这三组同义词的使用状况,对其"一词三见"的理据进行了分析;以"时间"为例,进行了同义关系的语义、语体特征的异同辨析,在结合语料深入探讨之后,说明了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张志毅先生编著的《简明同义词典》中的569组同义词为封闭域进行了定量统计,并作了描写与归纳,从而得出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对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词典编纂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用法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判断两个或几个词是不是同义词,首先看有没有相同的语义解释,或者说含义、内涵是否相同。第二,看词性相同不相同,相同的话,有没有共同的用法。 先说第一点。“脸”与“嘴脸”、“领袖”与“头子”、“顽强”与“顽固”常被看作褒贬色彩不同的同义词,而张永言先生看作非同义词。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甲骨文语法及甲骨文词典对甲骨卜辞进行切分,是建立甲骨文语料库实现计算机辅助甲骨文考释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甲骨卜辞的切分,采用机械分词与特征扫描相结合的中文分词技术对200条比较完整的卜辞进行切分实验,将只使用机械分词和结合了特征扫描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分词与特征扫描相结合,实现甲骨卜辞的切分的正确率和效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路颂并序》摩崖,今存西和县石峡乡坦途关双石寺西崖南壁,唐开元间镌刻,可识文字约200字。铭文收录于《西和县志》,但释文脱误、意增多达50余字。颂铭之主人公"太守赵公",极有可能就是"汉阳太守赵承",其任职在唐开元九至十二年(721~723)前后。此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阙。《新路颂并序》摩崖是考察陇蜀古道的重要交通碑铭,也是研究杜甫自秦州南入同谷行踪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3.
李红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4):49-51,78
节院使在辽代得到了大范围长时段的设立,它属于辽双轨制政治体制的南面官系统,沿袭唐制并具有唐代节院使的职能。石刻文献中的节院使材料丰富了辽代官制研究的史料基础,有助于对辽代官制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陇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通道。唐代陇右东端佛教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其中高僧辈出,各家宗派学说纷呈。族信奉般若学和《尊胜陀罗尼经》。唐代所建造的石窟、修习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僧大德,更有秦州军人、大大像更是遍布陇右东部各地。武则天时期泾川大云寺供养舍利及金棺银椁的出现,反映了盛唐陇右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孟诜《石函铭》的发现,可证孟诜家族是世代信佛。泾川县发现的《高公佛堂碣》为研究唐武宗会昌灭佛提供了间接物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保山市发现了南诏、大理国到元代时期火葬墓碑,墓碑内容证明,阿吒力教在保山市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影响了保山市的历史文化以及今天的民俗。了解这些墓碑的内容,对滇西古代社会研究特别是古代宗教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基本意义和静态动词的属性特征,探究英语进行体使用静态动词现象背后的认知因素,揭示出理解静态动词进行体的关键在于把握进行体和动词与语句中其它成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照应,既要把握进行体的语义实质,也要掌握静态动词的表意功能及其语用根据,这对英语动词进行体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本属于由动词表达的动作等概念常常会用名词、介词与名词构成的短语、弱式动词和虚化动词、形容词、副词来表达,从而使英语呈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与英语相比,汉语在叙述中多用动词。由于在汉语中,动词或动词词组可以担当各种成分,动词的灵活应用可以使汉语的动态性跃然纸上。既然汉语的叙述倾向于多用动词,那么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遇到原本应该由英语动词表达的动作等概念时,汉语将如何转换。文章将通过对Anthony Hope所著的《曾达的囚徒》英译汉版本的分析探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的动静转换。  相似文献   

18.
知识对象模型是面向对象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开发的SMU -KBMS系统的知识对象模型。该模型的设计参照了OMG和ODMG标准 ,支持对象和文字、类及其属性、方法和关系、外延和多重继承等概念。本文还介绍了SMU -KMBS系统提供的系统定义类。系统定义类作为整个知识库的核心 ,实现了知识对象模型语义。用户可在系统定义类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类。  相似文献   

19.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英语中的不及物动词,诚如其名,是不可以接宾语的。但现代英语句法中却偏偏出现了不及物动词接宾语的怪异现象。对那些专门从事句法问题研究的学者来说,则是见怪不怪了;有的甚至试图为之立论,想说服人们相信不及物动词可以接宾语。本文则试图通过对大量的实例进行剖析,来证实所谓的宾语其实就是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