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序数表示法既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问题。汉语中的序数词丰富多彩,根据笔者不完全的搜集,大致有以下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外国本土汉语教师。通过调查750名在华学习按期毕业的2011级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汉语测试成绩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留学生们通过努力,使汉语水平提高较快达到了培养目标,但是国别生源的不平衡和汉语教学与学习质量的差异性等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关心和帮助,需要继续加强奖学金招生培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技能意识,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应用汉语的能力,培养其汉语习惯及思维能力。目前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技能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不明白学习汉语的意义,以及汉语教材不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等问题。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大口语交际训练力度,改变学生学习汉语的观念,改进汉语教材,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技能意识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应用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汉语字母词现象是语言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汉语字母词应辩证对待,对其使用中存在的语言不规范、一字多形及无节制滥用等问题应予以规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已成为极受重视的一大潮流。韩国的高中汉语教学也不例外,1954年以来在“质与量”方面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中韩汉语教学大纲的对比与分析,考察两国汉语教学的特点后提出:中韩两国的汉语教学大纲从整体来看,都很重视语言技能。但对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方案尚未充分考虑;两国词汇表的词类构成比很一致,但韩国的一些词汇在针对性、实用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大纲属于独立性大纲,而韩国大纲是属于第七次教学课程的从属性大纲;中韩两国的功能项目的差异较大,共同项目不太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喀什地区初中汉语教师的专门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汉语新课程培训未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及受自身汉语专业水平的限制,许多初中汉语教师在适应汉语新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我们认为必须加大汉语师资培训力度,夯实培训效用;同时立足本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7.
7月份在北京将举行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加快建设海外孔子学院,培训当地的汉语教师,大力发展多媒体汉语音像教材,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加速推广汉语水平考试等等。这是我国在全世界推广汉语的措施之。据悉,我国每年推广汉语的投入将增加到2亿元。这种积极推广汉语的措施似乎应该欢呼,可是笔者却笑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订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中的50条词语释义从“释义不确”、“义项不全”、“例证晚出”和“其他”四个方面进行了订补。  相似文献   

9.
声调跟汉语     
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里的音高音位;声调使汉语的单音节数量成倍的增长,从而使古汉语有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了词的单音节形式;由于声调的影响,汉字采用了记音节的,而不表音素的形式;声调也是汉语语法选择非形态形式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汉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汉文化对学习汉语言的推进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相因生义或词义类推是重要的训诂学原理,对解释一些疑难的训诂学问题有重要价值。词义类推不仅在中古汉语中存在,在上古汉语中也早已存在。运用词义类推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解释古汉语一些特殊的词义现象。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学生作为双重文化携带者,兼具美国文化和中华文化,这给他们学习汉语带来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往往造成师生双方在初、中年级阶段对相应问题的忽视,这些问题遗留到高年级就可能形成"化石化"现象,难以纠正。一定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教师要及时利用优势,化解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字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人们对汉字也进行了激烈争论,古老的汉字几经沉浮。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有人主张汉字不能废除;也有人主张“双文制”。本文主要回顾汉字拼音化的历程并发表一些观点,我们认为由于汉字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大量的同音词、方言、形声字等因素,不能走上拼音化道路,但是可以借鉴拼音的辅助作用,适应现代文字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近来,关于语文教科书选文的几种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主要围绕篇目增删、语句改造、故事杜撰三个话题展开论争,但这些激烈的论争大都未站在"语文"的角度关注语文教材。评价语文教材,必须从语文本身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基本属性出发,必须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基本任务出发,必须从语文教材作为"例子"的基本功能出发。语文教材选文的原则是:"文质兼美";适合教与学;有开放意识;能体现时代特色。因此,逐步删除一些不适合教与学的篇目,增添一些适合教与学的篇目,是教材编选的必需;为了教与学的需要,对被选的文本做一些"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语句修改,也是教材编选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适应某一个目标的教与学,在一时找不到相应文本的前提下"量身定制",也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5.
汉字与汉字书写技能教育是我国语文基础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新课标实施以来,这些新的理念并没有顺利实现,与该项教育相关的语文基础教育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对汉字认识的教育,二是加强对汉字书写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汉字节目的热播,激发了更多民众汉字学习的热情,也引发对汉字教学的一些反思。现立足汉字教学的现状,结合汉字节目中一些汉字书写现象,主张汉字教学要有层级目标,并提出将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相联系、字形教学与字理教学相联系、个体教学与系统教学相联系的统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前高师中文系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在教学中应辩证地看待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文学术期刊中现在大多既列出中文目录又列出英文目录,而且除了在文章正文前列出“摘要”和“关键词”外,有的还在正文前或正文末列出英文摘要、关键词。这样做,显然是为适应行业规范要求,毫无疑问,遵循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笔者在翻阅了大量文科学术期刊,尤其是认真、仔细查阅了百余种核心刊物后,发现其中大多数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不少很不规范的情形。而这些不规范中又以汉语拼音方面的最为突出。可见,编辑们对汉语拼音的规范应高度重视并正确拼写。  相似文献   

19.
传统古筝乐曲的音乐线条较为单薄,很多演奏者在演奏时感觉索然无味,没有近现代创作乐曲的高难度技巧与纷繁复杂的和声效果,渐渐不为演奏者演奏。要解决这个问题,使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能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了解中国传统筝曲的一些特性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携带着一些新课程理念,它所设计的四个部分也有着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但由于缺乏对语文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随之展开的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内在逻辑联系均欠清晰,不利于语文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标准》里的一些阶段目标忽视了新时期某些必需的个体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